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医师押题800条【预防医学】

第二章预防医学

  1.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 素°

  2. 预防医学的特点:预防的主动性预防的普遍性、预防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 后性、预防的社会性、群众性

  3.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保护健康,预防疾病。

  4.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和群体

  5. 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地方病、传染病、职 业病;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五早(+早报告+ 早隔离,传染病)。第三级预防:对己患病者,采取促进康复措施,脑梗、心梗。

  6.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倾向(信念、自信心),促成(技术资源),强化(对 行为后果的感受)。

  7. 健康咨询5A模式: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安排随访。

  8. 体重指数BMI=体重kg/ (身高m) 2。< 18. 5—体重过低;18. 5-23. 9一体重正 常;24.0-27.9—超重;N28—肥胖。

  9.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其某项变量值的全体

  10. 抽样: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的方法。

  11. 样本: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其某项变量值的全 体)。

  12.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P表示。P值0-1,必然发生的 事件概率为1,可能性越大,P越接近1。PW0.05,或PW0.01为小概率事件;P W0.01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3. 由于偶然的因素使同一个样品的测定值在不同的观察者之间或者相同观察者 的若干次观察值之间不完全相同,则被称作随机测量误差

  14. 参数:是由总体中个体值计算出来的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15. 统计量:是由样本中个体值计算出来的用于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16. 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 选用的指标为变异系数

  17. 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标准误,标准误越小,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越 接近,即样本均数可信度高

  18. 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指标有:①均数:应用于正态分布资料;②几何均数: 等比级数资料;③中位数:偏态分布资料,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尤其适 用。

  19. 中位数:M,奇数一中间;偶数一中间两个平均值。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特 别是偏态分布资料以及频数分布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资料的中心位置。

  20. 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偏态分布资 料,对于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只能用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 数都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

  21. 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出观察数相等的多个样本,样 本率与总体率、各样本率之间往往会有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作率的抽样误差。

  22. 妒值反映的是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23. 非参数检验适合于:分布类型未知;一端或两端无界;出现少量异常值的小 样本数据;以等级做记录的资料分析。

  24. 相关分析是用于研究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无关系、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25. 直线回归是用于研究两个连续性变量X和Y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直线回归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找出最适合的直线回归方程,以确定一条最接近于各实测点的宀 直线,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

  26. 流行病学的原理:(1)分布论;(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4)预防控制理论;(5)数理模型。

  27. 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4)代表性原则。

  28.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描述流行病学;(2)分析流行病学;(3)实验 流行病学;(4)理论流行病学。

  29. 发病率=某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同年暴露人口数。

  30. 罹患率=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的暴露人口数。

  31.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32.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病 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某病的人数

  33. 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指随访期终止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存活率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开始随访的病例数。

  34. 发是指某病发病率维持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明显的时、空联系和 相互传播关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数量不多,这样的流行强度称为散发。

  35. 流行是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疾病 流行时,各病例间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发病率高于当地散发发病水平的3~10 倍。(流感)

  36. 大流行是指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 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称为大流行。(霍乱的世界大 流行)

  37. 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8. 分析流行病学也称分析性研究,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 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 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目的都是检验病因假设,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

  39.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 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 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 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40. 相对危险度(RR):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 亡率)的比值。RR=Ie/Io= (a/ni) / (c/n0)。

  41.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呈“正”关联;RR=1,无关联;RRV1“负”相 关。

  42. 偏倚,是指在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等阶段发生系统误差。偏倚可分为选择 性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43. 被动监测,由下级监测单位按照常规上报检测资料,而上级监测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

  44. 主动监测,上级监测单位专门组织调查或者要求下级监测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漏报调查)。

  45.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岀现的与用药目的无 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 价和控制的过程。

  46. 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效果指数

  47. 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不包括回忆偏倚。

  48. 现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包括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描述 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疾病监测,早期发现病人。

  49. 筛检评价指标有可靠性、收获量和筛检费用、真实性、预测值。

  50.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及效应的具体要求。

  51. 临床试验设计三大原则:设置对照,随机化及盲法。

  5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

  53. 健康维护计划制订的原则:①健康为导向的原则;②个性化的原则;③综合 性利用的原则;④动态性原则;⑤个人积极参与的原则。

  54. 健康促进的五大活动领域:①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造健康支持环 境;③加强社区行动;④发展个人技能;⑤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55. 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1)倡导;(2)促成;(3)协调。

  56. 健康信念模式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2) 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3)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4)对实施或放弃行为的障 碍的认识;(5)自我效能;(6)行为线索。

  57.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1)无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行为维持阶段。

  58. @前评价营养状况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方法是体重指数。

  59. 我国成人膳食中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1. 0克/公斤体重

  60. 我国居民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热占总热能的适宜比是60%-70%。

  61. 营养就是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生理所必需的生物学过程。

  62. 维A缺乏夜盲症可食动物肝脏、鱼肝油;维D缺乏佝偻病、骨质疏松,可食 蛋奶类;维0缺乏引起脚气病,使用粗粮;维b缺乏致口角炎、角膜炎;维C 缺乏可致坏血病。锌缺乏易引起异食癖

  63. 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 和微量元素)和水六大类。

  64. 老年人膳食原则:①饮食多样化,食物搭配合理,宜吃软食;少食多餐,忌 暴饮暴食;②主食中包括一定量的粗粮、杂粮;③每天饮用牛奶或食用奶制品;④吃大豆或其制品;⑤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⑥多吃蔬菜、水果;⑦饮食清淡、 少盐

  65. 身体活动(PA)是指任何由骨骼肌的运动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

  66. 疾病早期发现的方法:疾病普查方法;机会性筛检

  67. 预防控制策略: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 监测;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68. 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类。

  69. 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和个人防护

  70. 预防接种种类: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

  71. 环境污染:(1)公害病:含汞废水引起水俣病、含镉废水引起疼痛病;(2) 光化学烟雾:NO、紫外线;(3)饮用水:每毫升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72.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

  73. 我国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占绝大部分,其中又以沙门菌属引起者为多。

  74. 细菌性食物中毒诊断原则:①有明显的季节性;②符合食物中毒的特征;G 有细菌及毒物检测结果证明;④必要时进行动物毒性试验。

  75.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1)沙门菌属,腹痛和腹泻,黄绿水样便,有时带 黏液和脓血,体温高达38〜40°C,重者出现寒战。(2)致病性大肠杆菌,腹痛 腹泻,里急后重,大便水样,伴有脓血,体温升高。(3)副溶血性弧菌,以脐 部阵发性绞痛为本病特点,大便多为水样、血水样、黏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不 明显。(4)肉毒杆菌,头晕、乏力、走路不稳、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瞳孔散 大、对光反射迟钝,逐渐发展为语言不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5)黄曲 霉素,花生、玉米及其制品,引起肝炎。

  76. 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

  77. 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②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③一旦接触 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④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 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⑥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 等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7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 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 康的事件。

  7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突发性;公共属性;非常规性。

  80.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卫生行政部门接到传染病菌种丢失,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时限为2小时

  81. 亚硝酸盐中毒通常最先出现的症状,表现为发纟甘、呼吸困难等表现,故唇、 指甲皮肤有青紫表现。

  82. 石棉为主要的工业毒物可致肺癌及间皮瘤;水和土壤被神污染可诱发居民的 皮肤癌;矽肺的发生与环境中的二氧化硅粉尘成正相关;可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 病的化学类物质: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

  83. 疫源地: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 源地。

  84. 消灭疫源地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住院、死亡或治愈);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清除;③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 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

  85. 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克 汀病、鼠疫、布鲁菌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7种。

  86. 主要的保险模式:(1)国家医疗保险;(2)社会医疗保险:指国家通过立 法强制建立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 按一定比例缴纳,政府适当补贴;(3)商业医疗保险;(4)储蓄医疗保险。

  87.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准则:(1)承认享有最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基 本人权;(2)公平;(3)伦理观;(4)性别观。

  88. 公共卫生的功能:①评价,作出社区诊断;②制定政策,服务大众利益;③ 保障,确保个人和社区获得必要的卫生服务。

  89. 公共卫生的作用: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②保护环境免受损害;③预防 意外伤害;④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⑤对灾难作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 中恢复;⑥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90. 卫生资源配置原则:公益化原则、公共原则、合理化原则、效益最大化原则。

  91. 社区五要素:①一定数量的人口;②一定的地域;③生活服务设施;④特有 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⑤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92. 社区卫生实施原则: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需求为导向;多部门 合作;人人参与。

  93.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①以基层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②提供综合性服务;③是一种连续性务;④进行协调性服务;⑤提供可及性服务。

  94. 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有注意卫生,防止食品污染、低温保藏,控制细 菌繁殖及毒素形成、食用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体及破坏毒素、加强食品的卫生管 理,严格执行卫生法规及管理条例

  95.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是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同一时间集中发病,并 能找到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其动物实验阳性,并有细菌和血清血检测结果。

  96. 引起沙门菌属食物中毒常见的病原菌是猪霍乱、鼠伤寒、肠炎沙门菌。

  97. 为初步确定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应详细询问发病当天与前两天食物。

  98. 属于毒簟中毒类型有胃肠炎型溶血型、神经精神型、肝损伤型

  99. 主要的共付措施:包括起付线、共付比例、及封顶线

  100. 良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其基本要求是:可供性、适量性、可及性、可接受 性、适宜性、可评估性、责任性、综合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101.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属于我国卫生面对的挑战。

  102. 标准预防即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 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者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

  103.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并且强调双向 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10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1)重大传染病疫情。(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05. 环境卫生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 因素。

  106. 因自然原因或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使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引起的环境 组成与性质发生重大变化,质量下降,扰乱和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造成 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损害或影响,造成资源破坏和经济损失的现象称环境污 染。

  107. 环境污染物危险度评价:定性评价阶段、暴露评定阶段、剂量-反应关系评 定阶段(危险度评价的核心部分,也是定量评价阶段的开始)、危险度特征分析 阶段。

  108. 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①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②保证食物安全;③科学的烹饪加工;④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10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④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⑤减 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⑥食不过量,多运动,保持健康体重;⑦三餐 分配合理,零食适当;⑧每天足量饮水;⑨如饮酒应限量;⑩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110. 孕前期妇女膳食要点: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母体在分娩过程 中失血很多,需要补充造血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和铁等。

  111. 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安排随访。

  112. 健康咨询的原则包括:①建立友好关系;②鉴定需求;③移情;④调动参与;⑤保守秘密;⑥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

  113. 行为线索:指任何与健康问题有关的促进个体行为改变的关键事件和暗示, 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诱发因素,是导致个体行为改变的“最后推动力”。

  114.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 能通过努力成功的采取一个有导致期望结果的行动。

  115. 烟草的干预:对于不愿戒烟的人而言,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戒烟的动 机。5R:相关性、危险性、益处、障碍、反复

  116. 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 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117.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指在促使人们自愿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 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活动。

  118. 临床预防服务: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 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第一级+第二级。内容: 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

  119. 临床预防服务在具体的预防措施上,它强调纠正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推行 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

  120.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 询、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121. 衡量某疾病的原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的最好指标是归因危险度。

  122. 属于实验设计原则的是随机化原则。

  123. 统计研究设计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干预分为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

  124. 衡量某病和某暴露因素间联系强度的最佳指标是相对危险度医考五大系统之最

  125. ·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幼儿园),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 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潜伏期内)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126. 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127. 病残率指在一定的期间内,某人群中实际存在病残人数的比例。

  128. 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 因)的频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可能发生死亡事件的总人口数(通常为 年中人口数)。死亡率=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129. 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 的现象。(传染病幼儿园麻疹;非传染病食物中毒)

  130. 通过对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研究可提供有关疾病的病因及流行因 素的线索。

  13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①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②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③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132. 抽样误差是个体变异造成的,故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33. 统计工作由4个步骤组成:设计(最关键,决定成败)、搜索资料、整理资 料、分析资料。

  134. 数值变量频数表能揭示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揭示其 频数分布类型,对称分布偏态分布

  135. 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应用变异系数。描述离散趋势最常用的指 标是标准差

  136. 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尽准差

  137. 若不知总体标准差,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S*

  138. 抽样误差的大小:标准误。X,可用样本均数标准误S叉代替。

  139. 正态分布特征:①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且均数所在处最高;②正态分布以 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③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与标准差与(卩与。),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和1;④正态曲线在±1.96。标准正态分 布在±1处各有一个拐点;⑤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140.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选择检验方法)建立假设,设定检验水准。(2)计算统计量-决定第3步的P值,由选定的检验方法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相应 的统计量。(3)确定P值,做出统计推断,通过第2步计算的统计量获得。

  141. t检验的应用条件:资料类型一计量资料;比较的指标一均数。样本含量较 小(比如n<50),样本来自正态总体,在做两个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样 本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小样本、正态性和方差齐)。

  142. 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这类“弃真”的 错误。II型错误,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这类“存伪”的错误。

  143. 方差分析(简写ANOVA)又称F检验,是通过对数据变异的分解来判断不同 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的比较、回归方 程的假设检验等。

  144.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有害行为、不良生活方式、卫生服务、遗 传因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防医学
※【9.9—口腔医考】考前必刷1000道经典习题(28)
疾病预防知识
流行病学 重点知识
【预防医学】必背知识点
春季儿童应注意预防流行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