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 第107条诸家解说

第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又一个柴胡剂。

那么,伤寒八九天,全是五六天之后了,言外的意思就是传入到半表半里而为柴胡证的怎么一个阶段。

那么这个少阳病尤其柴胡证不能吃泻药,下之,胸满、烦、惊,这个你得看少阳篇,少阳篇有这么一段:“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这个少阳病在胸腹腔间,热邪在这里,你要吃吐药或者泻药啊,我刚才讲了:虚其里,里面没有病,那么这个热啊尽往里边去,不但热往里去,若里面夹着饮,这个饮也要往上攻,胃虚嘛,都往那边凑。那么这个就是由这个胸满、烦、惊,知道以前是柴胡证。误下了,这个少阳病所以胸满,就是胸胁苦满而不去,而且烦而且惊,这个惊呀都是热攻冲头脑的一种情况。

胃虚了,那么邪热客气都往胃上面跑,所以这个水也能上不下,“小便不利”。

“谵语”,热到里头了所以就说胡话了,所以胃中燥则谵语,胃气不和了。

“一身尽重”,这个水往上,不往下走,一身都沉,而“不可转侧”,转侧相当困难。

这就是给治坏的病,本来他是个柴胡证,吃了泻药又引邪入里,而且里饮邪热之气跑到胃这块来了。小便不利,身上停水,精神虽不是如狂也是惊恐,这都是一种精神官能症,和脑系有关系。

这就是热,他往上攻,所以他用了柴胡加龙骨和牡蛎来治疗。

那么这个方子呀是小柴胡汤加的是龙骨、牡蛎、铅丹、桂枝、大黄这些药,那么还是用这个柴胡剂,还是这个胸满而烦的,这个惊得用镇静药,龙骨、牡蛎、铅丹都是这个,龙骨、牡蛎治这个精神失常呀、神经官能症,用龙骨牡蛎机会最多,尤其人这个烦、惊呀,胸腹跳呀,用的机会最多了,这个铅丹与龙牡一样也有镇静的作用。这个铅丹我不常用,这个铅丹是有毒的,你用这个药分量你要注意,其实不搁铅丹一样有效,我就常不搁。他由于有谵语,有热所以用大黄,那么气上冲呢就搁桂枝。

那么这个就治小柴胡汤证,气上冲,有烦、惊这种情况就可以用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在一般精神病里头也有用的机会。不纯粹是瘀血证,也有精神失常,用柴胡剂,柴胡剂这类的药与脑系就有关系,你看看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这个默默就是浑浑然,所以用小柴胡加味我们对神经官能病呀,尤其加龙骨、牡蛎、大黄之类的药。

用大柴胡汤加这个和小柴胡汤加这个都行。也看情形了,这个是小柴胡汤加这个药,这个铅丹呢但能不用可以不用,用他普通开3克也毫无问题,你要大量开容易中毒的。

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了,在我们的应用中几率,柴胡剂应用比较少,我们治神经官能病呀假设这个惊、心悸、惊惧,有用的机会。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八九日,邪气已成热,而复传阳经之时,下之,虚其里而热不除。

胸满而烦者,阳热客于胸中也。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里虚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热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阳气内行于里,不营于表也。

与柴胡汤以除胸满而烦,加龙骨、牡蛎、铅丹,收敛神气而镇惊;加茯苓以行津液、利小便;加大黄以逐胃热、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而解身重。

错杂之邪,斯悉愈矣。

清·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八、九日,邪不解,表不尽,不可下也,若下之,其邪乘虚内陷。

在上者,轻则胸满,重则结胸,胸满者,热入于胸,气壅塞也。

在中者,轻则烦惊,重则昏狂,烦惊谵语者,热乘于心,神不宁也。

在下者,轻则小便不利,重则少腹满痛,小便不利者,热客下焦,水道阻也。邪壅三焦,则荣卫不行,水无去路,则外渗肌体,故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也。

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大意在和解镇固,攻补兼施也。

此条乃阳经湿热之身重,若以为津亡血涩,阳气不能宣布,阴经湿寒之身重则误矣。

寒湿身重,用真武汤、桂枝附子汤,以不渴里无热也;热湿身重,用白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烦胃有热也。其风湿、风温身重,亦不外乎兼寒兼热,故此汤中用苓、半、大黄为佐也。

方有执曰:胸满者,下后里虚,外热入里,挟饮上抟于膈,所以烦也。惊伤心,心藏神而居膈,正虚邪胜所以不宁。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伤寒本一身疼痛,亡津液而血涩不利,故变为沉滞而重甚也。

程知曰:下而心烦腹满,治以栀、朴,为邪入腹也。下而胸满烦惊,治以龙、牡,为邪入心也。因火劫而致烦惊,治以桂枝龙牡,挽心阳之外越也。因下而致烦惊,治以柴胡龙骨牡蛎,解心阳之内塞也。大、小陷胸,以高下缓急别之;诸泻心汤,以寒热虚实辨之。半、苓治痰,芩、连降逆,栀、豉涌虚烦,参、附回阳虚,下后大法,备于斯矣。

喻昌曰:八、九日过经乃下之,可谓慎矣!孰知外邪未尽,乘虚而陷,邪方在表里,其患已及于神明,于此而补天浴日,岂复易易。

张璐曰:此系少阳之里证,诸家注作心经病误也。盖少阳有三禁,不可妄犯。虽八、九日过经,下之尚且邪气内犯,胃土受伤,胆木失荣,痰聚膈上,有如是之变,故主以小柴胡和解内外,逐饮通津,加龙骨、牡蛎,以镇肝胆之惊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妄下后热邪内攻,烦、惊、谵语者,君主不明,而神明内乱也。

小便不利者,火盛而水亏也;一身尽重者,阳内而阴反外也。难以转侧者,少阳之枢机不利也。

此下多亡阴,与火逆亡阳不同。此方取柴胡汤之半,以除胸满心烦之半里。加铅丹、龙、蛎,以镇心惊,茯苓以利小便,大黄以止谵语。桂枝者,甘草之误也。身无热无表证,不得用桂枝。去甘草则不成和剂矣。心烦谵语而不去人参者,以惊故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下伤中气,胃逆而为胸满。胆木拔根,而为烦惊。心神扰乱,而为谵语。乙木郁遏,疏泄不行,则小便不利。己土湿动,机关壅滞,则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枣、参、芩,补土而泻湿,大黄、柴胡、桂枝,泻火而疏木,生姜、半夏,下冲而降浊,龙骨、牡蛎、铅丹,敛魂而镇逆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八九日,正二候,阳明受之之期,本自可下,惟下之太早,虽不必遽成结胸,而浮阳冲激而上,水湿凝沍而下,势所必至。

浮阳上薄于脑,则谵语而烦惊,水湿内困于脾,则胸满而身重,所以小便不利者,下既无气以泄之,上冒之浮阳,又从而吸之也。以太阳寒水下并太阴而为湿也。因有胸满身重小便不利之变,故用柴胡汤以发之。

以阳明浮热,上蒙脑气,而为谵语,上犯心脏而致烦、惊,于是用龙、牡、铅丹以镇之。

以胃热之由于内实也,更加大黄以利之。此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之大旨也。

张隐庵妄谓「龙骨、牡蛎启水中之生阳」,其于火逆惊、狂、起卧不安之证,用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者,及烧针烦躁用桂甘龙牡者,又将何说以处之。

要而言之,邪热决荡神魂也,若烟端火焰上出泥丸,即飘忽无根。于是,忽梦山林,忽梦城市,忽梦大海浮舟,而谵语百出矣。湿邪之凝闭体魄也,若垂死之人,肌肉无气,不能反侧,于是身不得起坐,手足不得用力,而一身尽重矣。是故非降上冒之阳而下泄之,则神魂无归,非发下陷之湿而外泄之,则体魄将败,是亦阴阳离决之危候也。

彼泥柴胡为少阳主方者,又乌乎识之。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是论述少阳兼有表里三焦俱病的证治。

《伤寒论》有纵有横。大柴胡汤以后,就说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以后,就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为什么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桃核承气汤两个要连在一起?这两条排列在一起,是有道理的。先把内容解释一下,然后再说为什么这么排列,排列组合都有逻辑性的。

这个病,是伤寒八九天,伤寒八九天用了泻下之法了,在治疗过程当中经过泻下。八九日是病程,泻下使邪气内犯于少阳,不但犯于少阳,而且对于正气也有所影响。少阳为枢,价于半表半里,所以少阳的枢机不利,表里也都为之不和,它的症状就比较复杂。

胸满,这个满念闷(mèn),胸满、烦、惊,烦惊以惊为主,所以有的医家说烦惊就是惊得厉害,这个人的惊的症状很甚,惊之甚者叫做烦惊,烦就代表一个加重的意思,就像我们身上骨节疼得厉害叫烦疼;也有个别的注家说,烦就是心烦,惊就是惊吓的惊,把它作两个症状来解释。我个人的意思,以惊为主,有烦也好,因为少阳病里也有烦,但是,要突出来这个惊。惊是精神上的一个症状,总是怕惊,惊怖不安。七情变化和五脏的功能是分不开的。惊是和胆气分不开的,胆有病就要惊,肝有病就好怒。这个人胸又满,精神又惊怖不安,而见于泻下之后,所以这个属于少阳的。

成人看这个病的比较少,只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才有这个病,儿科里这个病是一个常见病,痧痘惊疳,惊就是一种病,惊风。所以小孩一病,惊吓了,睡觉就不稳了,睡得不踏实了,一会儿醒,一会儿哭,一会儿小腿一哆嗦,尖叫着就醒了,一看就知道惊了。

一看印堂青筋,印堂一出青了,就惊了;二看虎口三关,出现了一个青色的纹。吃点儿什么?小孩不能吃汤药了,来点儿什么琥珀抱龙吧,压压惊,吃了他就好了。惊为什么见青色,因为青色属木,这是肝胆之病,中医就是这样的理论。

这是反映少阳之气不利了,因为这个病是少阳病中的关键问题,其他病都只是个影响的问题,所以就把胸满、烦、惊放在第一位了。

“小便不利”,是膀胱的腑气不利了。刚才是少阳的问题,膀胱是太阳的问题。

“谵语”,这人还说胡话,是胃有热,这是阳明胃家的问题。膀胱之气不和则小便不利,阳明之气不和则谵语,少阳之气受病则胸满烦惊。

三阳之气都不利了,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主枢,表里内外之气都受到了影响,就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这个人浑身沉重,不可以翻身了,来回翻身叫转侧。

病在少阳,而它的影响又有太阳的问题,又有阳明的问题,怎么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来治疗这个病。

现在就看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药。这个方子,成本的方子里没有黄芩,这是应当有黄芩,所以补充一下子。参芩龙牡桂丹铅,苓夏柴黄姜枣全,应当有黄芩,有黄芩才是柴胡汤,赵本里有黄芩。

它的组方意义不外乎这么几个问题了。

一个,这个方子就是小柴胡汤把甘草去掉了,小柴胡汤为什么要去掉甘草?用小柴胡汤要和解少阳的表里错杂之邪,助少阳之枢机,来和解表里,所以还要用小柴胡汤。这个病有三阳的证候,但关键在少阳,还用小柴胡汤,把甘草去掉了,来和解少阳、和解表里,来解这个错杂之邪。小便不利,所以加上桂枝、茯苓。这两味药能够行太阳的气和太阳的津液,就有利小便的作用。加大黄,因为有谵语,所以泻阳明的里热。泻里热,就是和胃气,胃一不热了,谵语就好了。他还有惊啊,惊得厉害,所以加龙骨、牡蛎、铅丹,有镇惊、镇胆气之怯。

为什么这一条和桃核承气汤互相连接?我个人体会,这些病都有精神上的问题,桃核承气汤是讲狂,精神如狂,这一条讲惊。狂和惊是两个不同的症状了,但是都是一些精神上的问题,这里就有互相鉴别、互相区分的意义,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桃核承气汤是少腹急结,这一条是胸满,有上下对比的意义。

第三点,桃核承气汤是小便自利的,而这一条是小便不利。

什么叫辨证?这个叫辨证啊,往往张仲景就采取互相对比,寒热对比、虚实对比、上下对比,用很多对比的方法,叫你对某一个证的特点有区别、有分类了,这里就有一个辨证的意义在里了。

比如表证,有汗者就叫表虚就用桂枝汤,无汗者就叫表实就用麻黄汤。

这个也一样。都是精神病,这个说胡话,而且烦惊;那个是如狂,这个精神是一阵就或是或非,瞪着眼睛握着拳头就像要打人,一会儿就好了。

那个就是小肚子急结,这个就是胸满,在上边。

那个小便就自利,这个尿尿就不利了,小便不利。

有没有对比啊?从精神方面,从病位方面,从症状方面都有一些对比的意思。更重要的,一个是在血分有病,热与血结,一个是少阳的气机不利,而是在气分有病,气和血还都是有联系的。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里有铅丹,铝丹是个毒药,现在用这个方子要注意了,有的人就改了,就不用铅丹,用生铁落代替。用这个方子的时候,里面的铅丹用一个纱布把它包起来,用线扎紧了。为什么?铅丹要是放在药汤里,把它和了,把铅喝进去,有的时候要出毛病。所以一定要布包,把它扎好了。这是一个要求。因为有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铅中毒的报道,这里有教训的,这一点儿,要记住了。

第二,剂量不能太大了,这个方用一两半,就是一钱半,所以不能说搞个三钱几钱的,那可不行,小剂量,用个一钱啊就可以了,顶多用一钱五,不能多用。

第三,这个药不要连续总吃,连续吃总吃就要铅中毒。另外,这个方子大黄是后下。

这个方子在临床也是被一些医学家们所喜欢使用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效果是很好的,关于这个方面的医案是很多的,限于时间就不能一一解释了。

这个方子临床能治什么病?一个能治癫痫病,再一个能治精神分裂症,再一个能治小孩的舞蹈病。在临床我都治过,确实有效。

我举个例子,就是治小孩的舞蹈病,甘肃张掖党校有个同志的小孩,大概是十一二岁吧,就是舞蹈病,直蹦直跳的,手舞足蹈、蹦蹦跳跳。这是个老大难的病,听说北京来了医疗队了,北京中医学院的,人家专门让我们过去看,组织上说就给看看吧,我们有三个人,一起会诊就看这个病,就是开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后来有个老师说加上点儿祛痰的药吧,病人确实还有点儿痰,就加上点儿什么胆星啊一些化痰的药。过了两三天,我们就走了,等回北京时又过张掖,这个同志就来向我们感谢,说那孩子已经好多了。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小孩的舞蹈病的确是有效的。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伤寒八九日,下之”?

答:㈠张仲景论“伤寒八九日”而强调“下之”的目的是突出病是表里兼证。㈡辨识“伤寒八九日”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外邪乘夙有失调侵入而演变为表里兼证;二是外邪侵入而演变为里证。㈢张仲景论“下之”的目的是强调辨表里兼证,以里证为主。㈣辨识“下之”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在里有可下证;二是辨里有类似可下证。

②怎样理解“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答:㈠辨识“胸满,烦惊”、“谵语”的病变证机是心胆郁热,肆虐心神,困扰气机。㈡张仲景论“胸满,烦惊”的辨证精神有二,一是辨胸满、心烦、易惊、胆怯等;二是辨胡言乱语,烦躁,或癫痫等。㈢辨识“小便不利”的病变证机是心胆郁热,气机不利,气不化津。㈣辨识“一身尽重,不可自转侧”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气不利,经气脉络郁滞。

李翰卿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第
【方义】
此散邪安神,泻火祛痰,兼扶正之剂,乃救误中较为复杂之方。
【主治】
伤寒误下后神识失常,烦惊,谵语,胸满身重,小便不利等。但必须兼有寒热往来或发热恶寒等太少两阳的表证现象,及大便不利、口苦、吐痰、脉虚等虚实错杂现象。
【药品】
柴胡一至三钱 黄芩一至二钱 生姜一钱至二钱半 龙骨一至三钱 人参五分至一钱 桂枝一至二钱 牡蛎一至三钱铅丹五分至一钱 茯苓二至三钱 半夏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大黄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煎时大黄可在煎至水去一半时加入。
【用药大意】
柴胡、桂枝、生姜以散邪;人参、大枣以扶正;龙骨、牡蛎、铅丹、半夏以安神祛痰;黄芩、大黄以泻火通便;茯苓利水以祛湿。
【禁忌证】
单纯精神失常,或脉不虚,或大小便通利者,均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小柴胡汤:此柴、芩、半夏和人参同用治少阳虚证之方。
(2)大柴胡汤:此柴、芩、半夏和大黄同用治少阳兼阳明实证之方。
(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此桂枝和龙、牡同用,治心阳虚,镇心安神之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医识方
惊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核心药物
​四十二、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文107
经方腹诊(二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特诊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伤寒论21:柴胡加芒硝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