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 第148条诸家解说

第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五六日,邪当传里之时,头汗出,微恶寒者,表仍未解也。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 细者,邪结于里也。

大便硬为阳结,此邪热虽传于里,然以外带表邪,则热结犹浅,故曰阳微结。

脉沉虽为在里,若纯阴结,则更无头汗恶寒之表证。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今头汗出,知非少阴

也。与小柴胡汤,以除半表半里之邪。服汤已,外证罢,而不了了者,为里热未除,与汤取其微利,则愈,故 云得屎而解。

清·吴谦《医宗金鉴》

脉细,当是「脉沉细」,观本条下文,脉沉亦在里也之「亦」字,自知。脉虽沉紧之「紧」字,当是「细」字。本条上文并无「紧」字,如何说脉虽沉紧,「虽」字何所谓耶?必是传写之误。

伤寒五、六日,虽表有头汗出,微恶寒之阳邪未罢,里有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之阳结已形, 但手足冷脉沉细,则阳邪所结殊微也, 故曰: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然脉沉细,似乎里阴盛,而头汗出,则为表阳郁也。假令纯阴结,则不得复有头汗出之外证,始合悉入在里之纯阴结矣。夫既非悉入在里之纯阴结,此必为半在里、半在表之阳微结也,故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三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者,和其不通身汗出微恶寒也。设不了了者,必大便之硬未除,自宜利其大便使得屎而解也。

喻昌

曰:阳微结

者,阳邪微结未尽散也。

旧注作阳气衰微,故邪气结聚大差。果尔,则头汗出为亡阳之证,非半表半里之证矣 ;果尔,则阴结又是阴气衰微矣。玩本文假令纯阴结,及阳邪若不微结,是纯阴邪内结,则不得复有外证等语,其义甚明。

程知 曰:此言少阳病有似少阴者,当细辨其脉证也。

程应旄

曰:凡脉细、脉沉,皆阴脉也。今与阳证同见,则为阳热郁结之诊,无关少阴也

。可见阳气一经郁结,不但阳证似阴,并阳脉亦似阴矣。

沈明宗 曰:得屎而解,当用大柴胡之法也。

吴人驹 曰:此证常见有误作阴寒而施温热以致大逆者,盖因其恶寒,手足冷,脉细而沉,不究其证之始末由来也。

周扬俊 曰:此条恶寒肢冷不欲食,脉细或沉,有似乎阴,最难辨析,仲景特出「阳微结」三字,昭示千古。以头汗出为阳,阴不得有汗也。至五、六日头痛发热,证原属阳也,故纵见少阴之脉,不得为少阴之病。然独未见少阳一证,何遽得为少阳病耶?

此仲景所以又明言半在表半在里也。尔时里证既多,不得纯以表药汗之;外证似阴,不得复以里药温之,故取小柴胡提出其邪于表里之半,而大便不了了者,则当下之得屎无疑也。仲景恐人未明,自为详辨,然后知手足冷微恶寒者,正因阳邪郁结,不外通于肢体,故独头汗出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大便硬谓之结。脉浮数能食曰阳结,沉迟不能食曰阴结。此条俱是少阴脉,谓五六日又少阴发病之期。

若谓阴不得有汗,则少阴亡阳,脉紧

汗出者有矣。然亡阳与阴结有别∶亡阳咽痛吐利,阴结不能食而大便反硬也。

亡阳与阳结亦有别∶三阴脉不至头,其汗在身;三阳脉盛于头,阳结则汗在头也。邪在阳明,阳盛,故能食,此谓纯阳结;邪在少阳,阳微,故不欲食,此谓阳微结,宜属小柴胡矣。然欲与柴胡汤,必究其病在半表。而微恶寒,亦可属少阴;但头汗,始可属之少阳。欲反复讲明头汗之义,可与小柴胡而勿疑也。上焦得通,则心下不满而欲食;津液得下,则大便自软而得便矣。此为少阴、少阳之疑似证。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默默不欲饮食。大便硬,脉细者,尺下沉紧。此为阳明经之微结。以少阳阳明两经郁迫,结于胃口,故心下满胀。经热熏蒸,故头上汗出。必有少阳之表证,如汗出恶寒、肢冷心满之类,复有阳明之里证,如大便硬之类也。盖少阳与阳明合病,戊土不能胜甲木,必传阳明胃腑,故决有里证。其脉之沉,主在里也。汗出为阳经之微结,假令纯是阴分之结,阳以少阳经言,阴以阳明腑言。必不得复有外证,如汗出恶寒之类,应当悉入在里。既有外证,此为半在里半在表也。其脉虽沉紧,亦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少阴病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

非少阴而实少阳也

。此大柴胡证,先与小柴胡汤,以解

少阳之经邪。设服后犹不了了者,再以承气泻阳明之腑邪,得屎而解矣。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标阳盛,则表证多汗而传阳明,本寒胜,则水结心下,由三焦连属胁下而病延少阴之藏(胁下为肾藏所居)。此标阳外绝,所以有藏结无阳之证也。今伤寒五六日,已将一候,苟其阳盛,则必外有潮热而转阳明。今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饮食,大便硬,阴寒之象见于外,寒湿之气凝于里,大便虽硬,其不为阳明承气汤证,要无可疑。头汗出,则标热尚存。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则水气结于心下,似与寒实结胸相类。结胸证原有五六日不大便者,于大便硬一层,要可存而不论,且此证脉细沉

紧,与少阴藏

结证之小细沉紧略无差别。

然以证情论,不惟藏结无汗,即

结胸亦不当有汗,则此证所当注意者,独有头汗出耳。但头汗出而心不烦,故仲师谓之阳微结。阳微结者,标阳微而水气结也。标阳微于外,故但头汗出。本寒结于里,故微恶寒。手足冷而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者,上湿而下燥也。但头汗出而不及遍体,故曰阳微。心下满,故知为水结,设但为寒结,外必无汗,今有头汗,故知非纯阴之藏结。且无阳之藏结,不特外无汗液,水气由三焦下陷,必且悉数入里而痛引少腹,此由寒水之藏入寒水之府,而病属足少阴者也。今但见为心下满,而复有头汗,故知其非少阴证,可用小柴胡汤达心下水气,还出太阳而为汗,而病自愈矣。若不了了,则下燥未化也,故曰:「得屎而解。」门人丁济华以为不若与大柴胡汤,较为直捷,不知此证紧要,只在去心下之满,原不急乎消大便之硬。上湿既散,津液自当下行,不待硝、黄攻下,自能得屎而解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大条总的精神是 辨什么是阳微结,什么是纯阴结。

阳微结的证候有点儿像纯阴结,阳证似阴,

如果不进行辨别,就容易发生阴阳诊断的错误。阳微结和纯阴结是古人的证候名。

分三个段落来体会。第一个段落就是说 阳微结的脉和证,什么叫做阳微结

,就是必有表,复有

里也,到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小段,是第一段。第二段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鉴别。阳微结属于阳气结了,阳气结了它就有点儿类似阴证,所以仲景就把纯阴结与阳微结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段就是阳微结的治法。

先讲第一段。病是由伤寒而来,伤寒表还是未解了,有微恶寒,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所以表还没有解。同时出现了里证,不是单纯的表证,心下满,大便硬,心下满,大便也硬,这是里证。这是里的阴证、阳证啊?从大便硬,心下满来看,这是阳明凝结,是个阳证。表证是微恶寒,里证是大便硬,心下满,表里证都有了,表里的阳气都不利,都受到邪气的凝结。

同时出现手足冷和头汗出, 为什么手足冷、头汗出?这反映阳气闭郁而不宣达。头汗出意味着浑身没有汗,只是头上出汗。如果阳气外越,正气出表,邪气由汗而解,会有周身出汗。现在里还有热,心下满,大便硬,汗只能出于头部,而余处无汗,阳气不能够向外宣通。为什么?因为它有凝结,气就不达,阳气就不能够达于四肢,所以手足就冷。手足冷和头汗出是里有热,阳热凝结而不能够宣达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阳气不能宣达?因为这个病有表也有里,外边有恶寒,里边有大便硬、心下满,表里之气不和,阳气怎么能够宣达?是不是表里不和都能手足冷?咱们过去讲的那些表里不和怎么都没出现手足冷和头汗出?脉细者,脉还见弦细,这个细里一定要加个弦字,不加弦字就不好讲。脉细,又有弦脉又有细脉的意思,是少阳之脉。表里之气得借少阳之气的疏泄和通达,现在脉见弦细,

少阳气机不利,所以阳气才郁,不能够通达,这个叫阳微结。

为什么叫阳微结?因为阳结于里,心下满,大便硬,表还有微恶寒,邪气还没有完全入里,这样结,阳邪的结热是轻微的,少阳还有问题,这是一种散漫之邪,太阳、少阳、阳明都有一点儿,所以叫做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说这种阳微结必然有表证,光有表证也

不叫阳微结,还复有里

也,还得有里,里是什么?指阴阳说的,

这个病既有表证也有里证,这样才管它叫阳微结。 第一段到这里就完了,说明什么问题?就是阳微结有表也有里,而少阳的气机不利,手足厥冷。将来我们讲四逆散,柴芍枳草四逆散,治阳气郁的手足厥冷。如果不涉及到少阳,光有一个表里,那还不至于手足厥冷,因为阳微结和少阳的枢机不利有关系,何以见之?因为脉见细弦。

第二段就进里了。《伤寒论》讲辨证,辨证就要阴阳、虚实、寒热作比较。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这一段即使脉还见弦细,假设脉沉,脉沉就属于里,里就属于阴,这个病属于里,属于少阴,辨它不是一个阳微结,而是纯阴结,所以就从纯阴结这一方面来找理由。假设这个人脉沉,见了少阴脉了,亦在里也,也算它是在里属于少阴了,那么为什么还汗出?汗出阳微,阳气虚了就汗出。这样是假令纯阴结,假令是说病是纯阴结,没有外证,完全是一种阳虚寒证,属于少阴病了。不得复有外证,假令纯阴结,少阴病了,离开了三阳,还能有外证、有阳证吗?那就不可能还有什么身痛、发热、恶寒,这些都不应该有了,只能够出现少阴阴寒的阴证了。不得复有外证是悉入在里,完全地在里了,在里是什么证?是一个纯阴结,是个阴寒的凝结。

和这个证来比,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和纯阴结不一样,它是有表里证,有一半还在外一半还在里,外头有太阳,里还有阳明,这样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脉虽然是沉

紧,

也不能管

它叫少阴病。为什

么?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阴

证不能有汗,

阴证哪能有头汗出?头为诸阳之会,只有阳经循行聚会于头,所以阴证不易得汗,头上也不会出汗的,出汗就是阳气外越,越而不得出的现象。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头上已经出汗,就知道它不是少阴病。不要因为手足厥冷,头上汗出,汗出为亡阳,手足厥冷是阳虚,就认为这个病属于少阴病,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有表里证,有大便硬、心下满,外头还有发热恶寒。

怎么办?脉见弦细,外有微恶寒,也可以包括发热,里有心下满,大便硬,手足还冷,头还汗出,阳气不达了,可与小柴胡汤,可以给他吃小柴胡汤,吃小柴胡汤疏少阳枢机,阳气一通达,表里就和了,手脚也就不凉了,这个病就好了。吃了小柴胡汤以后,设不了了者,设是个推理的意思,假设这个病还是有点儿不太痛快,还有点儿不了了,就是说阳邪郁结于内,肠胃里还有一些热结、心烦、里热的。得屎而解,大便结硬而未下,大便下来,这个病就好了,意思说是可以稍微和和胃气,吃一点儿调胃承气汤。这一大段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疑似之辨,又像又不像,涉及到手足冷的问题,涉及到脉细或者脉沉这一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一段,解决这么个问题,阳热郁结有的时候好像是阴证,但是它不是阴证,通过分析头汗出、阴不得有汗,复表还得复里,不但有表证还有里证,半在里半在外也,这样的一个对比的分析,来确定阳微结。纯阴结是五脏的病,阳微结是六腑的病,这不一样。同时说明,阳气郁结,有时候手脚凉,用小柴胡汤治疗。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脉虽沉紧”这个“紧”字错了,这个“紧”字是个“细”,“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它是冲着上边来的,上边没有紧脉,应该是“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

伤寒五六日的时候,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这么一种证侯,头汗出,微恶寒,即表不解,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是柴胡证,是半表半里的一种情况,大便硬是里头有所结。

脉细者,此病既有表不解,但表很轻,半表半里也有,这个证侯也不很明了,没有胸胁满只是心下满,偏于里,口不欲食,象柴胡证,大便硬是不里实了,但脉不大,脉细,故叫阳微结,即阳明的微结证,这与上面那条有关系,即与“胸胁满微结”有关系。解释阳证的微结与寒实结胸。根据此证侯:手足冷,又微恶寒,这种大便硬有寒实结的情况,故要分析,阴证的那种寒实结,整个邪郁于里它没有表证。那么微结,太阳证还没罢,它一定有表而又有里,那么就分析上边了,这个微恶寒就是表不解,那么底下这个呢,大多都

属于里边的病,尤其由

于汗出,这是阳微证的一种明确的反映,

这个汗出,尤其是头出汗,都是热往上冲的表现, 假令是纯阴结,那种阴寒的证侯它不得复有汗出的这种外证,悉入在里,外边不会先有热象的,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那么就上边的证侯说,俨然半有表证,半有里证的这么一种情况。

虽脉沉细,这个为紧不对,“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那么这个是微结于里,脉沉,虽脉沉细,这也不是少阴病传里而为太阴病的那种情况。所以然者,

阴不得有汗,阴证没有外边有汗这种情况。阳明病发汗出,虽然是头汗出它也是热象。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少阴没有头汗出这种情况。那么上边的这些就是既有表又有里,就是我刚才说的口不欲食,有些是柴胡证,所以可与小柴胡汤,它也说的是“可与”,还

要你斟酌,这个

小柴胡汤这个药啊,大概后面也

有,它也可以通大便。

柴胡这位药它对于疏泄胸胁这个部位很有用,它不是升提,后世医家都说它是升提,它不是升提,它就起疏泄作用,尤其是瘀血证我们常常用小柴胡汤,尤其是大便干,后边不是有这么一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结于胸胁也就是热与津液结于上,它不往下行,吃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和,也能对微结证起作用。那么如果使用小柴胡汤而不了了者还有大便硬,上边这个证侯虽然减轻而不了了,不是整个去了,那么这个时候得屎而解,可以在小柴胡汤里有加大黄也可以,稍稍与调胃承气汤也可以,这个他也没指出来。总而言之,这个活动口气在仲景这个书都是让你在临证中加析的,让你辨证。

那么这个微结的时候用小柴胡汤是可以解决的,但结的甚那就柴胡解决不行了,起码来个大柴胡。如果没有柴胡证,柴胡也不能用了,这个柴胡也不是万灵的药,没有柴胡证用的是有害无益,所以还是要辨证的。那么大便硬,心下满,又有里,这个病要在我们临床上很难辩,又有微恶寒手足冷,脉微细,假设在临床上遇到这个病,你想不到用柴胡汤,是不是?那么为什么可以用柴胡汤呢?我们看一看,它这个主要是口不欲食,它前面不是说了吗,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个病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你得辨证,这个辨证不象咱们现在的辨证,这儿虚,那儿虚,瞎扯一大堆,主要是你得看应该看从哪一个,仲景最终极的辨证是方证,那么哪一个方子适应,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不欲饮食,就是默默不欲饮食,就是小柴胡汤证。那么当然这个是又有表又有里,少阳病又忌汗又忌泄,所以见要是有柴胡证它既有表又有里,所以他用小柴胡汤是最合适,但是他用一个“可”,可与小柴胡汤,没说小柴胡汤主之,那么道理在那呢?这个证不是那么全备,不是柴胡汤证具,不是那么全备。这一段在临床上也常遇到这种病,病人呢是表里错杂不爱吃东西,这个一般的严重的感冒也常有这种情况,但是这个脉细,脉弦脉细,这都是近乎柴胡证,它不是太明确,它只是口不欲食,那么这一段呢,这个口不欲食上次我讲了,这个柴胡证可以是口不欲食,默默不欲饮食,就是昏昏然的不愿意吃东西,精神不好。那么,在阳明

病里,咱们还没研究,

阳明病里有热,热结于里,里头有热,它能食,阳明病,能食者为中风嘛。但是它要是内里有结得相当厉害了,它就不能食。那么这个呢,它要是真的结得厉害了,不光是头汗出,阳明病是法当多汗,那身上是不断汗出,蒸蒸汗出。那么结得厉害它小便也数,手也汗出,甚至是谵语,这个它都没有,阳微结,结得非常轻可见这口不欲食它不是阳明病,它是少阳病,所以他用可与小柴胡汤。

这个小柴胡汤呢,我对于它的认识,它有一个疏泄的作用,咱们现在说的疏肝,它不光是疏,它也有缓下的作用,后面阳明篇有,所以胸胁满,大便要是不通,与小柴胡汤,这个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合,这个胃气不合,小柴胡汤咱们开始就讲了,小柴胡汤它既是解热剂,它又可以健胃安中,所以它里面有人参嘛。但是柴胡大量用,柴胡这个药有些疏泄,也能通大便,所以《本经》上说是推陈致新啊,那么如果是上有些热结,它只是心下满,这都是上边,对于胸膈这个地方有所揭制,柴胡就都疏泄了。所以小柴胡汤对于胸胁苦满,它是通上焦,这块儿有所结制,津液它不下,所以柴胡汤使津液可以下的去,大便也通。由这一段咱们也可以看出小柴胡汤它也有通大便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临床上治感冒日久不了了,这种情形咱们是能遇到的,就是不爱吃东西,自己量的体温还挺高,这个时候啊,表和里,既有半表半里证,又有柴胡证,不能用发法啊,泄下啊,不能用,所以这一段在临床上很重要。那遇到这种病,脑袋出汗,恶寒很轻了,微恶寒,手足冷,容易看成是阳虚啊,容易看成是这个,但是呢底下又有大便硬,大便燥结,所以你的全面看问题,这个病很不好措手的,那么它说可与小柴胡汤,实在不好了,得屎而解,这个得屎而解也是比较含蓄的话,就让你临证适应用药,也可以小柴胡汤加点儿大黄啊,或者用小柴胡汤加芒硝啊,或者用调胃承气汤啊,稍稍的用啊,得屎而解。

所以这一段是很重要的,上次我讲时没有这么详细解释。我们这么看张仲景的辨证啊,他不但辨六经,六经是六个类型同时它无一不在八纲中下手,你看看这就是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就是这个东西,它不象咱们现在的这个辨证。所以读他的这个书搞出很多门派不同,这东西就是各有所见。你看他这个书,它一样样排除。它肯定就是阳微结,从大便硬,心下满来看问题的。也就是说这个微恶寒不是阴证,就是表不解。手足冷呢,它是由于卫虚,津液虚,不达于四末,手脚就凉,也不是什么特殊的身寒。头汗出呢就是阳亢于上,它就是辨的寒、热、虚、实、表、里,就是这个东西。然后在六经上看就是既有表,又有里,又有柴胡证,就是少阳证半表半里都有。那么要是都有的话,表里半表半里,它从中治这是对的,由于少阳正是忌汗忌下,用小柴胡汤是非常好的。所以他用一个“可”,由于这个证它不太具备。所以他的论治是非常有分寸的,那么这个呢,要求你在临床上还要细辩。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

答:㈠辨识“伤寒五六日”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已数日;二是重点突出辨表里兼证,应当积极治疗,否则表里兼证则会因日数而发生变化。㈡辨识“头汗出”的病变证机是少阳郁热蒸于上。㈢辨识“微恶寒”的病变证机是太阳营卫受邪而抗邪,不能及时固护肌肤。㈣辨识“手足冷”的病变证机有二,一是少阳胆热内郁而不能外达;二是少阴阳虚不能温煦,辨治“手足冷”必须结合舌脉,才能辨清病变本质。㈤辨识“心下满”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热而不疏达阳明胃气,浊气壅滞心下。㈥辨识“口不欲食”的病变证机是阳明胃气不得少阳胆气疏泄而壅滞。㈦辨识“大便硬”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热,气机不利,浊热内结。㈧辨识“脉细者”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气郁滞,经气被遏。㈨张仲景论“此为阳微结”的目的是重点突出病是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㈩张仲景论“必有表,复有里也”是对“此为阳微结”病变证机与病证表现的进一步补充说明与解释。又根据张仲景辨治精神,权衡表里兼证,以少阳胆热气郁证为主,太阳病为次。

②怎样理解“脉沉,亦在里也”?

答:㈠张仲景论“脉沉”的目的是强调病变部位是“亦在里也”,即少阳胆热病变部位在里。㈡辨识“亦在里也”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脉沉”主里证,强调少阳是里证;二是辨“亦在里也”而突出“亦”字,重点强调辨证必须脉证合参,仅凭辨脉还是不够全面。

③怎样理解“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答:㈠辨识“汗出为阳微”的病变证机有二,一是少胆胆热迫津外泄;二是少阴阳虚不能固摄阴津,在少阳者舌质红,在少阴者舌质淡。㈡张仲景论“假令纯阴结”的目的是突出辨“汗出”、“恶寒”、“手足冷”有类似少阴阳虚证。辨少阳胆热阳郁汗出仅限于头,病变证机是郁热上蒸;而辨少阴阳虚不仅头汗出且遍及全身;辨手足冷的病变在少阳,其冷仅为手足冷;若手足冷是少阴阳虚,其冷不局限于手足且遍及全身。㈢张仲景论“不得复有外证”的目的是强调辨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致病原因常常与外邪侵袭有关,而少阴阳虚证则是寒从内生。㈣辨识“悉入在里”,即辨少阴阳虚证的病变证机是里阳虚。㈤张仲景强调“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的目的是强调辨少阳病证在里,辨太阳病证则在外。

④怎样理解“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答:㈠张仲景论“脉虽沉紧”的目的是强调辨太阳病与少阳病相兼,以少阳为主,脉沉主少胆胆为在里,脉紧主邪气内结。㈡辨识“不得为少阴病”,即太阳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有类似少阴病证,经仔细辨别,进而得知病不是少阴病。㈢辨识“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的临床意义有三,一是辨少阴阳虚阴寒证,以寒为主即无汗;二是辨少阳胆热证仅有头汗出;三是辨阳虚汗出为冷汗,而少阳胆热汗出则非冷汗出。㈣张仲景论“故知非少阴也”的核心是强调病证表现有类似,辨证不能被类似现象所迷惑。

⑤怎样理解“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答:㈠张仲景论“不了了者”的目的是强调辨治病证,即使病证表现得以解除,未必体力与精力就随之恢复正常,强调疾病恢复向愈需要多方面有效调理,才能渐渐恢复正常。㈡张仲景论“得屎而解”,重点突出辨治少阳胆热证大便硬,若大便得通,则是气机畅通,病为向愈的重要标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六七)阳微结
浅析“阳微结”和“纯阴结”
夜读伤寒-148
濈然汗出 手足温
伤寒论108条背诵条文
伤寒论背诵条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