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腕踝针技术操作规范(附专栏)



腕踝针技术


腕踝针技术是以针刺人体的腕部及踝部区域来治疗疾病的针刺操作技术。其理论依据为将脏腑与体表不同区域相关联,再将不同体表区域与腕踝部各个区域相对应,然后通过刺激腕踝部特定区域,达到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目的。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各种痛症,神经系统疾病及内科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针具
以25mm或40mm长毫针为主。

(二)选穴方法
1.分区定位及选穴
(1)人体分区定位(见图1、图2、图3)
图1 人体分区图 正面
图2 人体分区图 侧面
图3 人体分区图 背面
本针法将人体表面分为6个区,以数字1-6分别命名。每一个区都与它所覆盖的内部器官相关联。具体分区如下:
1区:躯体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口唇、前牙、咽喉、气管、食道、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2区:躯体前面的两旁,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和侧腹部。
3区:躯体前面的外缘(即2区的外缘)范围较窄,包括沿耳廓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4区:躯体前后交界区,包括头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5区:躯体后面两旁,与前面2区相对应,包括颞后部、颈后外侧部、肩胛区、躯干两旁,下肢外侧。
6区:躯体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1区相对应,包括后头部、枕顶部、脊柱部、骶尾部及肛门等。

(2)腕踝部分区定位(见图4、图5)
腕与踝部分别确定刺激点。并按身体分区的规律用数字1-6予以相应的命名,即可确定治疗点。根据治疗点在腕与踝关节的位置不同,将腕关节的治疗点命名为:上1至上6,踝关节的治疗点命名为下1至下6。这样在人体四肢上,每部肢体可以得到6个治疗点,全身共可得到12个进针穴位,每个穴位分左右两侧共得到24个治疗点。
上1区:在小指侧的尺骨缘与尺侧屈腕肌腱之间。取法为:术者用一手的拇指摸到小指侧尺骨缘后,向前轻推,穴点的位置在靠肌腱内侧凹陷处。本穴较为常用。
上2区:在腕掌侧面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即心包经之内关穴。针刺时要注意避开血管。
上3区:靠桡动脉外侧,在腕横纹上两横指,桡骨边缘处。位于桡骨与桡动脉之间。
上4区:手掌向内,位于拇指侧的桡骨缘上两横指处,桡骨内外缘之中点。
上5区:腕背面的中央,桡骨与尺骨中间,近似与传统经络之三焦经的外关穴。
上6区:位于小指侧尺骨腕背面,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下1区:靠跟腱内侧缘,相当于传统体穴太溪穴上三寸(同身寸,相当于三阴交处)。
下2区:在踝部上方,小腿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
下3区:在踝部上方,胫骨前缘向内约1分(同身寸)处。
下4区:位于踝部上方,胫骨前嵴与腓骨前缘的中点处。
下5区:位于踝部上方,小腿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处。
下6区:位于踝部上方,小腿后侧靠跟腱外缘处。
图4 腕部进针点示意图
图5 踝部进针点示意图

(3)选穴方法
选穴原则:选取病症所在的同侧同区域穴进行治疗。具体取穴时,横膈线以上的病症选腕部穴点,横膈线以下的病症选踝部穴。如病症跨上下两分区时,则可同时取上、下穴点组方;如前正中线病症,可选上1和下1组方。
配穴方法:可根据病患部位的区域指向配穴。如偏瘫,可取上5、下4进行配穴。对难以确定部位的区域跨向的疾病,如失眠、盗汗、全身瘙痒症等病症,可取左右两侧穴点加以组方,上述病症即可取两侧之上1穴。
进针点选择方法
1.根据病位选择进针点
1.1上病选上,下病选下,上下同选。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所在的上下两段不同的身体分区,选编号相同的腕部进针点或踝部进针点。病变部位位于横膈线附近时,则上下同选。
1.2左病选左,右病选右,左右同选。以前后中线为界,选病变所在同侧的进针点;如症状和体征位于中线附近,则两侧同选。
1.3病位不明,选双上1.不能定位的症状或全身性病症,选两侧上1进针点。
1.4肢体有感觉或运动障碍,发生在上肢者选上5进针点,发生在下肢者选下4进针点。
2.根据病症选择进针点
2.1下列病症可选上1:前额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眼睑瞤动;近视眼;白内障;麦粒肿;结膜炎;鼻炎;花粉症;前牙痛;耳鸣;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痛;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嗜睡;烦躁;梅核气;肢体麻木;荨麻疹;遗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呃逆;高血压病;肠易激惹综合征等。
2.2下列病症可选上2:颞前痛;三叉神经痛;后牙痛;麦粒肿;白内障;面肌痉挛;额颌关节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胸痛;胁痛;乳腺炎;冠心病;心律失常;美尼尔氏病;手指疼痛、麻木等。
2.3下列病症可选上3:偏头痛;耳前痛;腮腺肿痛;肩周炎;面神经麻痹;题颌关节综合征;颈肩综合征;胁痛等。
2.4下列病症可选上4:巅顶痛;美尼尔氏病;耳痛;耳鸣;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颌关节综合征;颈椎病;上肢运动性损伤;颈肩综合征;肩关节前侧痛;中风偏瘫等。
2.5下列病症可选上5:头痛;枕神经痛;眩晕;美尼尔氏病;颈椎病;落枕;颈肩综合征;肩背肌筋膜炎;肩关节痛;中风偏瘫;小儿舞蹈症;帕金森病等。
2.6下列病症可选上6:后头痛;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后侧痛;上肢运动性损伤;三叉神经痛;颈痛;胸椎小关节紊乱;甲状腺疾病等。
2.7下列病症可选下1:胃痛;脐周痛;下腹痛;遗尿;尿潴留;带下异常;痛经;宫颈糜烂;睾丸炎;腰椎骨质增生;肥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腓肠肌痉挛;足跟痛等。
2.8下列病症可选下2:肝区痛;侧腹痛;肠易激惹综合征;阑尾炎;带下异常;痛经;腿内侧痛;内踝关节痛等。
2.9下列病症可选下3:胁痛;关节屈伸不利;膝关节痛;踝关节痛等。
2.10下列病症可选下4:侧腰痛;膝关节痛;股外侧皮神经炎;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坐骨神经痛;足背痛等。
2.11下列病症可选下5:腰背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腿外侧痛;外踝关节痛等。
2.12下列病症可选下6: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痔痛;便秘;腓肠肌痉挛;足前掌痛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
1.进针:常规消毒,医生一手固定穴点上部,以拇、示指拉紧皮肤,另一手拇指在下,示、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30°,快速进入皮下。使针体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如病人有酸、麻、胀、痛、沉等感觉,表明针体已深入筋膜下层,属进针过深,宜将针外退至浅表处。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针刺入后疼痛应立即消失。为了保证针在皮下,针尖入皮肤后,放开持针手指,则针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表面。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向下;在头胸或腰膝,针尖向上。针刺深度以露出针身2mm为宜,进针后将针循纵线沿皮下平刺插入;但针上下1或6穴时,针体应与腕部或踝部的边缘平行。
2.留针:一般留针30分钟。疼痛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二、常见疾病的腕踝针治疗

(一)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系外感风寒、风热诸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症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证型。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解表驱邪。
【操作步骤】以上1为主穴,根据症状配合上2、上5、上4等穴位。取40mm毫针,针尖向上,沿皮下水平刺入。每天1次,病愈而止。

(二)眩晕(颈性眩晕)
本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多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诱发。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操作步骤】以上1为主穴,配上3。取40mm毫针,针尖向上,沿皮下水平刺入。每周3~5次,1月为一疗程。

(三)带下病(细菌性阴道炎)
本病以带下量多,绵绵不绝,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腥秽或恶臭为主症,多因冲任不固,带脉失约,致水湿浊液下注所致。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化湿利浊,固摄带脉。
【操作步骤】下1取穴为主,配下2。取50mm毫针,针尖向上,沿皮下水平刺入。每周3次,1月为一疗程。


三、禁忌症

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再治疗。
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
3.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4.针刺局部皮肤有破溃、感染者。
5.其余禁忌症同普通针刺。


四、注意事项

1.如穴点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刺入后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宜适当移位。移动进针点,应注意遵循移点不离线的原则,即沿纵线方向移位,不能向两旁移点。
2.若针刺过程中出现晕针意外,应迅速取针,并令患者平卧。
3.本针法不强调针感。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

专栏

腕踝针技术专栏(图文、视频、临床经验集)

注:本文由培医教育(TCMEDU)整理,本文摘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腕踝针技术
【腕踝针分区和主治】
腕踝针
腕踝针
经筋的多种针刺疗法
腕踝针法图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