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诚智慧答疑:糖友血糖控制达标,为啥还会发生并发症?
userphoto

2022.05.11 湖南省

关注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必不可少的功课,不管是采用饮食运动干预,还是通过药物降糖,都需要定期测血糖,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除了空腹血糖之外,还需要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

除了规律的血糖监测之外,建议每3个月或半年,去医院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这个指标能反映头2~3个月的血糖平均血糖,作为点血糖(扎手指测的即时血糖)的合理补充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并不是血糖控糖达标,就一定不会出现并发症。49岁的王先生自从被确诊2型糖尿病以来,积极治疗,注重饮食调理,及时监测血糖,血糖也一直较为稳定。但不幸的是,还是没有避免并发症的到来,他被确诊了糖尿病足。

问题随之而来。为啥血糖控制达标,还会出现并发症?

简而言之的说,除了关注上面提到的糖化血红蛋白之外,大家都忽视了血糖波动。

人体的血糖就和血压一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饮食和运动之外,机体自身有着复杂的调控机制,体内降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而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好多种,加上肝糖原的分解和合成,这些都会影响血糖的高低。因此,血糖会忽高忽低,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虽然血糖控制达标,但波动明显,波峰和波谷在计算平均值时互相抵消,其实也能得到相对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此外,当存在贫血等情况时,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并不准确。而血糖波动相比高血糖来说,对血管的影响更大。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有密切关系,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对于血糖监测的糖友来说,很多人并不能科学管理,有的患者仅凭感觉走,感觉不舒服才会测,有时候血糖高已经很长时间了,还有的因为自主神经受损,对低血糖的感知较弱,日常轻微的低血糖压根没有发觉;还有的患者只知道测空腹血糖,从来没有关注过餐后或者睡前血糖,做不到血糖监测全天候。

不同的血糖控制情况,相似的糖化血红蛋白
下面根据两位糖友的日常血糖监测数据绘制了2条血糖曲线,大家很明显能看出,1号患者的血糖波动相对较小,血糖曲线更平稳,而2号患者血糖波动相对较大,血糖曲线明显波动,他的血糖就像过山车一样,呼啦上去了,呼啦下来了,血管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受损伤。

而两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都在7%以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的糖化控制目标为7%以下),都属于达标状态,但他们的并发症风险不同,相对平稳的患者更安全,恰好,2号患者是一位上班族,他往往会监测自己的空腹血糖和晚餐后血糖,因为他晚餐后都会去运动,因此这个时间点的血糖相对较好,完全忽视了午餐后的血糖情况。

如何绘制一张血糖曲线

上面这种手绘的血糖曲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一天的血糖监测数据画出来,一般每天测定7~8次血糖,画出的曲线就基本能反映出血糖波动的情况,这些时间点有凌晨血糖(睡前)、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和晚餐后,有时候还可以监测运动前后,以及随机的血糖值。此外,要想反映自己日常真实的血糖曲线,就应该保证和平常吃饭、运动、作息一致。

针对血糖波动,2017年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中也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值,也是很多糖友忽视的数据。
1)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要<2.2mmol/L,也就是说餐前餐后的差值不宜过大,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用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与其相应餐前血糖差值来计算平均值。
2)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要<4.4mmol/L,用日内最大和最小血糖值之差来表示,比如,上图的2号患者日内最大血糖值为9mmol/L,最小血糖值为6mmol/L,则最大血糖波动幅度为3mmol/L在“4.4”这个标准。

当然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许多因素,并不是说监测了血糖血线,就一定能远离并发症。这篇文章只是从一个角度给各位糖友提供一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各位糖友更好滴地监测血糖,做好控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血糖平稳?这两项要达标!赶快看看你达标了没
血糖波动越大,并发症来得越快!预防并发症,仅血糖达标还不够
血糖达标就不会有并发症?你想得太简单了!
2.2、4.4、7、10,2型糖尿病患者记住这4个数字,糖尿病并发症定会远离你
全面认识餐后血糖,有效遏制糖尿病并发症
助医在线|隋春华:糖尿病常识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