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中国 八里桥之战

近代中国 八里桥之战

战前的一些简单背景说明:
   1、在天津失陷,联军挥兵进驻武清县的情况下,咸丰决定派奕展开议和,但肃顺为首的强硬派依然不愿意放弃武力,认为作战失利只是偶然因素,联军无论在数量还是在环境上都处于下风。因此,咸丰在给奕议和旨意的同时,又给了僧王剿办的旨意。但实际上,当时清朝内困外乏。南方的太平军随几经失败,但在李秀成和陈玉成的带领下,似乎有起复之像,南方的几路汉军似有自保经营之意。朝廷处于外剿长毛,内防家奴的尴尬境地。为此,对洋人作战不敢轻易调动南部的部队入京。而肃顺对于在剿灭“北伐”而兴起的满蒙部队又颇为倚重。
    加上联军当时奉行的是外交无余地时,军队司令方可全面指挥。巴夏礼和额尔金乐观的认为,奕的到来,意味着满清的屈服,他们的舞台开始了。军队将起到次要作用。因此先期出发的部队很少,给了清军错觉。认为洋人兵少可欺。
   2、僧王原本是在通州布防,并采取防御态势的,基本将部队分散把手北京到通州的各个要道,用于防止联军从大兴县或者水路偷袭北京(又过于看重联军海军实力了),天津一战,蒙古骑兵损失很大,不得不临时征召了蒙古各旗的牧民作为补充。虽然他了解联军的战斗力,但他本人也很希望通过战争洗刷之前的耻辱。但实际上这个部署导致,清军的力量分散,难于互相支援,在后来的张家湾作战时便体现了出来。
   3、外交谈判的失败十分意外,而使团被扣也十分意外。联军在没有重炮部队的支援下,敢于直接、迅速的向僧的大本营发动进攻,更让清军感到意外。总之一连串的意外导致了张家湾的作战,八里桥战役拉开了序幕。

9月18日
张家湾之战的作战序列
清:僧格林沁所部马步队1万人,张家湾绿营守军4000人。
联军:法军第一旅和英军部队共计4000人。
结果:僧部在郭家坟扣留了联军使团人员和卫队,向张家湾外的联军发起进攻,失利,折损百余,退至咸户庄。英法联军进驻郭家坟原清军大营。
9月20日
八里桥之战前夕作战序列
清:
僧一万七千多骑、步兵队(其中骑兵约1万)驻守咸户庄(八里桥西南七八华),骑兵多为从蒙古征调的牧民。
    副都统胜宝统帅京营八旗五千(主要是鸟铳部队和炮兵)和一千人的马队。协助礼部尚书瑞麟统帅的部队1万余人(含京营、绿营、也配有马队,还有民团)驻守通州县城(据八里桥西五华里)
总计兵力3万4千余人。
联军:

   法军第二旅、炮兵部队和英军的阿姆斯特朗重炮队(二十四门)赶来增援。联军增兵至8000多人,其中仅炮兵就有近3000人。法军以步兵为主,没有骑兵(仅一个十几人的小分队,作为外交礼仪卫兵,大部分在谈判时被俘虏了),其中士官为1000多人。英军以骑兵(含锡克族骑兵)和炮兵为主。

法军的第一旅和第二旅是拿破仑三世亲令全国挑选的精锐部队。联军总司令孟托班将军虽然年迈但却又很丰富的亚洲作战经验。法军还有个70人的战地医疗队,有着很丰富的战地救护经验,这是克里米亚战争的遗产。事实证明这极大的减少了联军的死亡人数。

   使团的几百广东苦力队并没有像大沽口那样参加战斗。


   9月18日,张家湾作战之后。联军迅速增援,兵力达到了8000以上,而重炮终于运到了。事实上,整个远征期间联军都是极为严肃的对待清军这个对手的,丝毫不敢怠慢。

僧王的初战失利,加上之前天津的失手给了他的政敌在朝廷上很大的发言权,肃顺等人对与僧王的态度一直都是很暧昧的,因此对于防卫京师大军的指挥权,一直都没有授予。八旗的部队(主要是抬杠兵和火炮部队)也一直都没有使用。
   实际上所谓的三万大军是三只互不统属的部队。僧是亲王,胜宝是八旗副都统,瑞麟是礼部尚书。除了僧外,另外两个都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胜宝原是琦善的部下,瑞麟是道光的亲戚,两人都是在剿灭北伐太平军的过程中被提拔的文官,成为了当时的军事红人,为肃顺等人所倚重。
    由于下旨为“会办”,且二人是旗人统帅旗兵,故僧对二人很难统御。胜宝多年后被慈禧赐死。瑞麟在广东任巡抚,剿灭长毛天地会余党,病死在任上。

 因此我们在考察八里桥之战,清军的表现时,派系侵轧导致的指挥系统的混乱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9月21日,凌晨4点,英军首先从张家湾开拔,向八里桥进军,早上7点僧格林沁的马队前卫和法军第一旅先遣队遭遇。就此战役序幕拉开。

两军的21日作战部署是这样的。


清军:

原本的作战方案,僧将其马队1万人作为前卫,封锁咸户庄东南一代的平原地区。步兵在八里桥和西部的一座木桥一带扎营构筑工事,封锁官道。
胜宝和瑞麟部负责固守通州县城,并骚扰敌军。两部互为犄角。
20日晚,胜宝与瑞麟私下商议,两人擅自率部撤出通州县城,移防八里桥一代。其中胜宝将营寨驻扎在了八里桥西边七里左右的定福庄,并将马队和部分军队留在那里。瑞麟在八里桥附近的一个村庄驻守。
因此,清军在放弃了城防、运河等有利条件下,形成了一个背对运河和官道,分左中右三翼的狭长布防态势,三万人被分布到一个长十多里,宽六七里的防线上。且中翼极为薄弱,左翼却极为强大的奇怪阵型。

联军:

总司令孟托班将军(战后荣升八里桥伯爵)的战略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夺取官道直指北京,营救使团成员。因此他决定将联军分为两路。一路是法军2个旅作为前部部队由西南向北,攻占八里桥,另一路是格兰特将军率领的英军作为后部,紧随法军西进,利用英军的骑兵部队迂回,攻占据八里桥西面一座木桥。
也就是说在行军的时候,法军第一旅左翼,第二旅作为右翼。英军作为后翼。作战时,英军西进形成左翼,并迂回包抄清军后部。第一旅作为中翼和第二旅协同攻占八里桥。
后来的战斗证明第一旅和第二旅初始进攻的位置正好是僧部和胜宝部一个结合区域。而英军的迂回攻击正好是僧部的大营。

法军第一旅的一个几百人的先遣队,携带野战炮和工兵走在队伍最前。

21日,早上联军从通州城外开拔的时候,清军并未内掌握动向,因为驻防通县巡哨的骑兵被调防去了后方。联军行军1个多小时也没有都没有发现清军。虽然行军速度不快,但由于道路状况很糟糕,炮兵部队的辎重一直无法跟上队伍。由于一直没有见到敌军,法军的几百人先遣队因此大胆行进了很多。等僧的巡逻马队发现他们时,清军的厨师刚为将官备好了早餐的宴席。
除了僧在内的很多八旗军官都因缺乏了解、和几乎没有的情报工作,对联军十分轻视。。虽然僧曾屡次败给联军,了解联军的战法,但他也认为联军兵力不足4000,不会贸然发动进攻,因此对一同“会办”的两位八旗贵胄放弃通县的做法似乎没有什么反应。
但显然他们不了解从河西务赶来增援的法军和重炮部队对战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而联军的侦察工作做的很好,大致了解清军的作战数量和布防情况。而且孟托班这个50多岁有着丰富亚洲事务经验的将军,很注意集中兵力与土著作战(后来为了集中兵力,通州县城都没有派兵驻守)

僧的反应很快,迅速组织骑兵部队进攻这个先遣队,这支蒙古骑兵还是显示了一定的专业素质,行进到法军50米左右才被发现。但他们只是骑射,并未冲锋。很快就被大炮击退了。法军先遣队的指挥官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队伍太突前了,便迅速组织部队后撤,并通知后面部队战况。

接到前方的战报,孟托班这时候迅速做了个英明的决定,第一旅部队迅速停止前进,部队成战斗队形并就地构筑工事。且联系后翼的英军迅速西进形成左翼,并派出骑兵侦察。因为他预感到法军现在所处的平原地形对骑兵有利,清军骑兵会发起更大的进攻。

果然不出所料,僧王的第二批蒙古骑兵赶到了,一部分从正面冲锋,另一部分从第一旅的左翼迂回包抄,希望能包围这股法军。这时有个很戏剧的情况,英军的格兰特将军听见炮声后,不明情况,便带领小股骑兵前往法军阵前侦察。结果差点被这直迂回的蒙古马队俘虏。慌忙跑回英军阵地的格兰特命令英军迅速出击。就这样这部插入英法结合部的马队在两面火力的齐射下被歼灭。僧的第二次进攻失败了。

此时,第二旅在八里桥附近也遭到了攻击,随后赶到的法军重炮部队,架起了大炮,开始炮击八里桥一代清军的防线。而英军也把阿姆斯特朗重炮部队调到了联军中翼即第一旅的阵地。面对联军优势的火炮攻击。清军骑兵展开了第三次进攻,再次攻击英法两军的接合部,并南进迂回英军防线,但归于失败,英军骑兵在取胜后开始西进追击蒙古溃散的马队。
第一旅和第二旅乘胜进攻八里桥,联军炮火十分精准的掀翻了清军的所有炮位,虽然这些炮在作战时基本都得了哮喘,后来缴获的清军大炮中有一门居然是17世纪荷兰铸造的。
  

    在八里桥南村庄的胜宝,在法军第一轮火炮攻击时,就被炸伤落马。于是他迅速带领所部几千余人后撤至定福庄,并将定福庄的部队一块带走回了北京。据说,是他在撤退途中下令处决了2个联军俘虏,并将尸体抛到了运河里。
   看到胜宝撤退,瑞麟所部也迅速溃散。但也有一些部队没有撤退,而是坚持抵抗。以至于孟托班的儿子在一个村庙里差点被击毙。
   上午九点,僧王在得知胜宝、瑞麟溃散后,命令所部迅速移师八里桥,并让卫队携带自己的帅旗固守八里桥上。不久,英军的骑兵深入于家围附近。看到有被包围的危险,僧王怅然而退。
   上午12时,联军陆续攻占咸户庄、八里桥、定福庄等清军大营,看到营帐里还摆着没有动过的早餐。

僧王所部一万七千余人,在打完仗的三天都没有得到补给。最后收编归队的仅有十之一二。
瑞麟的部队损失殆尽。
两人被革职处分。
胜宝因伤和与肃顺的关系反被擢升,所部尚有5000军马,加上各省勤王的部队,成了京城各路部队的统帅,一年后率兵北上热河,支持慈溪,参与辛酉政变。



    英法联军的死伤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70人的战地医疗队和克里米亚战争出现的南丁格尔小姐,无疑帮助联军将阵亡人数减少了很多。
    咸丰在9月22日,八里桥战败第二天就逃离北京了,而联军在八里桥取胜之后,所有弹药消耗殆尽,等了快2个星期才有了补给。等到10月6日才开始向北京进发,期间清军与其在朝阳门曾对峙。憾于北京的城墙,联军决定绕城北上西进,寻找使团成员和中国皇帝。僧和瑞麟的残部曾做象征性抵抗。

后来一队迷路的法军推开了一个园子的门.....

  关于野战工事的问题,这个其实很简单,当时构筑的主要是炮兵工事和简单的篷车阻挡工事,还有借助地形的简单工事。而且法军的先头部队就有工兵。联军与骑兵交战的第一个主阵地在八里桥南6里左右的位置,这一带其实道路很不好,而且灌木和树木很多。那一带的平原并不像现在这个样子。东部还有运河的河网。
   当时桥南部还有很多村庄。所以不是一定就有利于骑兵作战,步兵依托地形也一样有利的,平原有利骑兵是两面性的,要看具体交战地形,你比如说张家湾作战其实骑兵并不利,很重要的就是那个地方有河网。限制了骑兵移动。所以僧王也就主动放弃了张家湾和郭家坟。
   而且北京过去其实是水乡。。。沼泽、树木、灌木很多,河网密布。所以联军要打八里桥,因为这是官道上的唯一一个石桥。此去北京不过20多华里。
迂回英军骑兵就是去打八里桥西面一华里的一个木桥。但是居然迷路了。一直向西扎到了于家围。

趣闻和传言:
   从天津开始,就有大批民众尾随联军,他们是等待打扫战场和抢劫无政府状态的村镇的。
   僧王在天津失手后,曾上疏在通州北运河修筑水坝减少水量,以阻止联军的军舰沿运河进入北京,并获批准。
   联军的三千先头部队在从天津河西务前往通州的途中,一个士兵偶然发现,他们所走的官道边上有条大运河,而运河上的船家告诉他们这通向北京。得知这个消息后,英法将领齐声痛骂海军无能。联军于是花钱雇了十几条船顺流之上。可叹,通州人民费心修的坝了。
   张家湾议和本来已经取得成果,达成协议,爱面子的巴夏礼提出了带士兵仪仗队前往北京的动议,六王爷正在寻思如何说服咸丰的时候,巴夏礼出于权衡考虑说,这个动议不一定非要接受。但六王爷一个莫名其妙的神经质,由此推知洋人奸诈不可信,说了的事又不做。导致清朝决定撕毁合约,并扣押使团。

张家湾谈判不亦乐乎,联军外交官风头大胜,似乎可以外交解决了。但一个买补给的法军军官在镇上看到一个布告,虽然他不懂,但边上的清兵懂了,那是悬赏洋人头的布告。于是乎。。。一场猎头大战开始了。

我国的很多史学家也认为,僧打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英军有骑兵部队。但是我看的资料表明,被俘虏的使团成员交代了联军的很多情况,其中就包括骑兵的问题。而且被俘虏的30多名士兵就基本上是骑兵。怎么会不知道?只能说,就算知道有,看到如此悬殊的人数对比,清军也觉和没有一样。就像“孟骑”经常教导我们说的,“战争观念和技术已经差了两个时代了,古代再优秀的骑兵也无法与近代骑兵相比”

“至于这个差距,全球通史一书认为清军同英军的差距要比阿兹特克同西班牙的差距大得多。
说这两者差距相当已经是出自我个人对当时东亚军事的看好了。

满清军事处于中世纪晚期,英国陆军处于后拿破仑时代,中间还隔着近代早期(古斯塔夫时代),近代中期(腓特烈时代)。阿兹特克与西班牙也就隔着古典时代与中世纪两代,这两代在军事上的变化确实不比近代大。”

上引孟加拉枪骑兵的话

“格兰特下令龙骑兵和锡克骑兵出击。清兵退到一条宽而深的壕沟后面。龙骑兵一一越过障碍;可锡克骑兵因辔缰妨碍,连人带马相继跌入壕沟中,马断了腿,人被压伤。幸亏大部队赶来驱散了敌兵。

英军骑兵向好几处清军营地猛扑过去。守兵仓惶弃营而逃,仅有一处例外。英步兵迅疾出动,一路夺营揭寨,未遇险阻。在一个舍弃的营寨中,英军找到两面禁旅黄旗,格兰特将一面留在身边。英军沿运河挺进,击溃埋伏于树丛的清兵勇和步骑,到达一座木桥处。他们决定不过桥,炮兵也不能去冒险。这样,清军较为容易地退走了。

樊国粱主教后来写道,僧格林沁“把偶然失败的军队抛下”,自己却沿着石板路逃回北京,并下令将城门紧紧关上。”
引自,(法)伯纳·布立赛的作品《圆明园大劫难》

清朝有战略问题,步兵、抬杠兵和炮兵放弃城防去野外和骑兵扎堆受炮击去了。有几千的骑兵本来一直在在联军行军的侧翼部署。
   如果这部分人还在那,第二次僧王的骑兵进攻时,他们完全有能力阻挡掉队的法军炮兵。而英军正在形成左翼,法军左翼有空缺,这样僧王的骑兵就坑定能迂回包围法军第一旅。没有炮兵和英军的支援,法军第一旅定会陷入苦战。而亚曼的第二旅坑定会收拢向第二旅靠近。而这时整个联军防线收缩,骑兵再次迂回右翼包抄整个联军右翼的机会是有的。当然即使分割、包围联军,如何消灭也是个问题(参考朝鲜我军分割美军而无法消灭)。但至少交换比会提高很多。
    但这些人在开战前十几个小时,被英勇的胜宝将军掉到清军后方的后方了。

    而这几千骑兵可能的侧翼袭击。变成了几千八旗火铳、抬杠、大炮与亚曼第二旅的对射。于是乎,当法军的重炮和英军的重炮在第一旅的阵地被架起后。一场屠杀开始了。

  清军的死亡人数很高,原因在于走不动的伤员都被抛弃了。。。还有之后的断粮。
   总之这个“桥”的战斗,让西方彻底看清了满清帝国的衰弱。架几门大炮就可以搞个殖民地的时代开始了。

44楼



一些清军的图片(非同时期)

“1860年9月18日前哨战(楼主注:张家湾之战)中的中国骑兵,为英法联军中画家所作,参考价值很大”——NPLBNBreal (N大、中世纪头盔男)





“另有法国1860年《世界画报》版画插图示1860年9月17日法国斯帕希骑兵(第二帝国时期建立的东方服饰骑兵部队)与中国骑兵交战场景,途中中国骑兵披有甲胄,使用大刀长矛和腰刀。但此种画报插图系法国国内画家绘制,传抄变形,未知确否。”


楼主俺掌握的资料显示,法军骑兵数量只有两位数,基本属于外交礼仪性的。

“On the French left, the King's
Dragoon Guards arrived just in time to charge
and cut up a great number of them. The enemy,
after much resistance, was gradually driven back
to the canal, our artillery causing them great
loss.”

当时的作战信件,感谢“触手大明神”提供。

“图中后景左侧为法国斯帕希骑兵,中侧有一军官已经冲入阵中交战,前景和后景右侧为中国骑兵。”N大提供


对于法军是否有骑兵参加战斗,N大也提供了一种观点,以下是他的数据:
“有非洲猎骑兵的
当时法军骑兵习惯在战时将许多团各自抽调一部分部队组成所谓的regiment du march,因此1860年法军骑兵成分非常复杂,按法军发表的军报,法国方面计有以下单位骑兵之一部参加了1860年联军:
第1、2、3斯帕依骑兵
第2非洲猎骑兵团
第4、7、8、11、12猎骑兵团
第7、11龙骑兵团
第1、9胸甲骑兵团”

   我个人认为是个混编的军官团,组成的一个骑兵分队。不知道是否正确,还希望有更多的资料提供。

 

关于僧王部队的说明
   1、僧王的部队并非清军的常备部队,事实上满清中后期的蒙古部队都是征召的牧民组成的,在太平军起事前,也鲜有成建制的蒙古部队。僧王本人就是牧民出生,小时候家境贫寒。因此,此一时期的蒙古骑兵,只是名为蒙古骑兵,与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部队,和出名的朵颜三卫,完全不同。当然,作为蒙古牧民,也继承了很多本民族的战术特点,如骑术高超,弓箭使用率高。当然,僧部队的军官层仍有很多八旗子弟。
   2、僧王的部队为何会为清王朝倚重?事实上僧是在剿灭北伐太平军的过程中起家的,他手下的部队和将领也是在期间锻炼(或者说积功)出来的。而当时的八旗部队已经完全转换成了以火器为基础的步战部队,塔齐布、多隆阿等仅有的几个满族名将并非统帅骑兵的将领。瑞麟和胜宝甚至是从未带过兵的文官。而对骑兵具有特殊感情的满清政权,在僧王部队的身上似乎看到了某种祖先荣耀的身影。
    3、僧王虽然也认识到火器和要塞对于当时作战的重要性。但僧王本人也并非什么熟知西式战法的军事家,甚至对于祖先用兵战术的都不是很娴熟。他几次大的失败,如天津、八里桥、鲁山、直至都有分散用兵、侦查不足的共同缺点。而且他似乎没有步骑协同的概念,这些和清军混乱的指挥系统和政治状况有关系,友军往往是潜在的敌人和对手。
4、但僧王在其一生中所表现出的,具有领袖气质的坚毅和沉稳,为国家社稷牺牲自我,不计得失的气魄,和不畏权贵的耿直。在抗击侵略中所表现出的军人的勇气。却是十分值得我们后人钦佩。

英军投入的火箭部队:
小老虎“zyxhappyday”同学告诉我们说:

    “英帝火箭,康格里夫火箭,拿帝战争时曽大放异彩,是英帝一工程师康格里夫自己搞出来,百分百自主产权。”




“ 印度人有一半知识产权......”

这东西最早的确是阿三的技术,拿帝要渡海的时候,被紧急开发出来的,你说的那种巨大的是早期版本的,额发滴是改进后带自稳器的高版本~
放张早期版的”

英法联军能在短时间内,在狭窄的范围内,组织起近1万人的精锐部队。而八里桥就在北京边上,天子脚下。清朝也仅仅组织起了3万人的兵民混编部队,可见当时满清和英法的差距不光光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还体现在国家机器的组织动员能力上。
而且满清没有利用人数优势展开兵力,而在狭窄的地方和英法对峙。主动进攻又不能有效协调整条战线,导致骑兵孤军深入被歼。

总之,八里桥的失败不是说落后多少个时代就不能打。而是这个清政府实在烂到家了,战前组织,战术执行,人员配备没一样做好了。

官员配置也是官僚气息浓郁, 缺乏战经验又权利巨大的文官带兵, 而且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个人更多是把战争当作自己的升迁途径, 一个官场的老油条而不是一个战场的将领. 情报工作也做的很差, 战前还自我麻醉式的盲目乐观.

打到首都, 兵临城下的战斗还这个样子, 当时的清政府内部已经腐朽到了一定程度.

 有的同学曾提出,据《孟托班将军,八里桥伯爵回忆录》,《北京之行》,《征华记》的记载。僧的骑兵部队曾冲入法军第二旅的指挥所附近,而当时法军的大炮没有及时赶到,只有两门野战炮发射了散弹,第二旅的指挥官科利诺将军甚至拔出了剑准备肉搏。因而得出,清军曾与联军肉搏,联军不是依靠炮兵为主打败的骑兵。
   这里要说的是,科利诺将军没有随自己的旅部行动,而是带领了几百人的先遣队走在联军最前面的。这个先遣队有一连工兵、两连轻步兵、一连炮兵和两小队骑兵(我认为这是法军仅有的参战骑兵部队)。因此几本书对战斗的描述,是清军与先遣队的遭遇战,而非后来清军骑兵主力对联军的进攻。


不过八里桥主要是联军大炮轰碎了中国军队这是毋庸置疑的,后来的骑兵战和步兵白刃冲锋只是收个尾。
这和我发的世界各地的其他殖民战争有本质不同,世界其他许多地区的国家都用着和西方同样的欧式枪炮,数量还大得多,殖民者必须靠更好的军队素质与步骑协同取胜。而中国这边是在武器这种最表面的层面就被直接秒掉了。
相比之下一鸦的武器差距不大,英军在中国沿海的登陆战,陆上至高点把握,步兵机动迂回包抄中国守军等战术行动倒是值得一看。

凰泉の纺舟 提供的英军作战序列。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陆军正规军单位有:
东兰开夏兵团第1营59th regiment of foot
the east lancashire regiment
皇家女王兵团第1营,2nd regiment of foot
the queen's royal regiment
国王的皇家来复枪队第2营60th regiment of foot
the king's royal rifle corps
东萨里兵团第1营31st regiment of foot
the east surrey regiment
近卫军第1国王龙骑兵团1st the king's dragoon guards(参加八里桥战斗的英国骑兵部队)
皇家苏格兰兵团第2营1st regiment of foot
the royal scots
巴福斯兵团第1营3rd regiment of foot
the buffs
埃塞克斯兵团第1营44th regiment of foot
the essex regiment
皇家汉普郡团第1营67th (south hampshire) regiment of foot
the royal hampshire regiment
威尔特郡团第2营99th regiment of foot
the royal hampshire regiment
皇家陆军勤务兵团royal army service corps
步兵团里以数字编号表示的兵团是1881年前的做法,用郡名命名是1881年后至今的用法,同时仍然保留其数字番号
巴福斯兵团,威尔特郡团,东萨里兵团,埃塞克斯兵团以及几个炮兵连因为这次战争而在帽徽里出现了中国龙的图案
皇家海军陆战队具体番号不详
印度陆军有:
第8旁遮普兵团,
第15旁遮普兵团
probyn fane 骑兵团(参加了八里桥战斗)
(以上这三个单位现在属于巴基斯坦陆军,仍在其建制内)
第47孟加拉兵团
第65孟加拉兵团
第70孟加拉兵团
马德拉斯madras sappers and miners工兵团(现在属于印度陆军)
英军建制内还包括皇家炮兵团的几个炮兵连,大概是第17,第23,第40皇家炮兵团rag的连队,连队番号大概在40、120等几个,以及印度陆军炮兵团

战争前期,英军参战单位仅仅是配属于皇家海军军舰上的皇家海军陆战队,1860年前英国陆军仅东兰开夏兵团参战,1860年以后英国陆军、印度陆军步兵与骑兵团队开赴战场,参加了塘沽、天津、北京的战斗

88楼


格兰特将军

八里桥伯爵。

“来自伦敦宪报的档案,伦敦宪报是英国官方专用发布信息的媒体,原档案地址:www. london-gazette .co. uk/issues/22452/pages/4770,往前后翻页可以看到战斗的详细记录。)
英国的伤亡名单:2人死亡(一人为英军,一人为印度兵),29人受伤(11名英军,18名印度兵)。所有伤亡人员的姓名和所属部队都在下图中”:

  一些同学提出太平军曾打败华尔的洋枪队,因此清军是输在作战意志,而非英法联军的作战水平上。所以有必要介绍些联军部队的详细情况。以下是军团历史图。该部队现在仍然是英国现役部队。

102楼

31步兵团后来属于东萨利军团,曾长期驻守香港。

 

103楼


一只有着英勇作战历史的部队。曾经的英国驻港部队,联军的军队素质可以管中窥豹了。

31团士兵

皇家第二团的连队军官

 

104楼


士官与我方被俘的战士。



 

105楼


英雄士官  Sergeant Major Lynch
他胸前有一枚勋章,让我们看了很不舒服。




英国人认为只有大沽口是值得纪念的一次硬仗。



 

106楼


Huntingdonshire31团与皇家第二团的友谊纪念徽章。




步枪是当时士兵永恒的主题。



 

107楼

Three Band Enfield Rifle英军的制式步枪。





稍后他们会有更好滴

110楼


士兵说:不强能让俺们站港督府?

111楼






这个大胡子说:我们是去过克里米亚的。

119楼



大沽口的图。。。帮助想象一下。

121楼

Lt Col R.J. Sayer
第一皇家近卫龙骑兵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自'洛浦秋风'
此战清军死伤数千人,而英法联军仅死亡五人就进犯通州直逼北京!
是的,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两次?
八里桥:蒙古骑兵对阵欧洲枪骑兵列队冲锋
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和清军的差距,火器代差惊醒黄龙旗
胡服骑射的终结——八里桥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