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我国固废处理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处理方法需要进行优化、改进和创新「图」

一、固废处理利用产业概述

所谓的固体废弃物,就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消费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的废弃物质,通俗地将,就是各种固态、半固态的“垃圾”。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士在对固废进行分类时,根据分类和收运将固废分为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电子垃圾、建筑废弃物、医疗垃圾、工业废弃物等14种;根据来源大致上将其分为三类:工业固废、生活垃圾与危险废物,接下来就详细讨论。所谓的工业固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的废弃物,在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废物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工业废渣都是工业固废的典型代表。生活垃圾则分为城市生活垃圾与农村生活垃圾两大类,是城市与乡村居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所制造的各种垃圾。所谓的危险废物一般是指包括医疗垃圾、危险化工物、废气化学药品包装等在内的具有极强腐蚀性与毒性的固废,这类固废能严重破坏环境、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固废排放量呈先出爆发式的增长,人均的固废排放量已经超过某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固废排放量越来越多,其中工业固废的增速十分明显。对于固体废弃物一般都是采用填埋、焚烧或者是堆腐农家肥这三种方式,但随着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式的进一步恶化,这三种传统的固废处理方法已经比较落后了,对其进行优化、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我国固废处理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今天,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而且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生活的水平。但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也带了较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建设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废产生的污染逐年提高。对工业污染治理进行优化、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市工业基础发达,产业类型丰富,人口众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地域相对较集中,种类繁多等特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整体工业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工业企业仍是全市危废主要来源。2017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3315百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936万吨。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许多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化工产业的发展较为显著,所以,这些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这类污染现象,国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环境的治理。2017年我国在工业污染治理上投资总额达到681.53亿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这些固废产生的污染逐年提高,而在对这些固废的处理以及资源化转变方面,我国仍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因此,应积极借鉴并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传统的固废处置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升对固废的管理与处置水平,不断创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方式。2017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达到797百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量为2551.56万吨。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正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今后发展的长期主旋律,大宗工业固废的资源综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因此,宏观环境长期利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2017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811百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为4043万吨。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重点考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产生的渗滤液以及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其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2017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达到783百万吨,危险废物贮存量为870万吨。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环保政策倒逼产业的推动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新增产量大、历史堆存量大、分布不均衡、成分复杂等原因,目前仍存在利用量小、附加值低、利用成本高、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市场活跃度较低、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严重、家底不清、区域发展不平衡、相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大、整体产业科技支撑严重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备、政策机制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协调等问题。

1、固废本身

(1)产生量大,利用任务十分艰巨。截至“十二五”末,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总堆存量已达300亿吨。其量大,贮存、处置占地多,已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异大,利用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受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能力的影响,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和堆存量在区域分布上极不均衡,呈现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多,而经济发达地区少的特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小,但市场需求大,而偏僻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且受市场销售半径限制,大量的废弃物难以得到利用。另一方面,区域分布不均,同质化现象严重,如榆林、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固废类别相似、产业结构相近、产品辐射区域重叠等特征,使得该区域内固废利用难度加大。

(3)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波动大,利用难度大、利用成本高。成分复杂、波动大主要体现在:

一是不同种类的固废,资源属性不同,利用难度不同,如目前矿渣已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而钢渣因其自身的安定性不良、易磨性差、活性较低等原因,综合利用率不足30%,二是同类固废的具体化学成分含量因原料产地、原料性质、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处理工艺等不同而差异较大,如不同电厂或同一电厂不同时期排出粉煤灰的具体化学成分含量不同,辽宁阜新的煤矸石与山西大同的煤矸石成分不同。复杂的成分给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造成预处理成本高,利用量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利废企业盈利空间小等问题,制约了固废在建材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2、技术

(1)实验室阶段技术多,而真正能产业化的成熟技术少。近年来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相关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显著增加,各类大宗工业固废基本上都能做成产品。然而,能实现产业化并盈利的技术很少,大多集中在传统建材行业,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半径短。

(2)低附加值规模化技术成熟,相关产品面临产能过剩,而高附加值规模化技术的产业化少。建材行业是可以大量消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重点行业。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高端建材领域的应用尚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尤其缺乏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此外,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应用尚属技术研究和探索阶段,距离产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市场

(1)技术、产品标准和市场监管滞后,法规标准尚不完善,综合利用产业缺少规范和引领,资源综合利用类产品市场认可度低,难以大规模推广。

(2)产品市场空间小、利废建材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地域限制特征明显。

4、产业

(1)目前综合利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大多处于产业链初级低端,缺乏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固废综合利用市场活跃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低、盈利空间小、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产业支撑能力尚不足,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管理、培训、信息、技术推广和服务严重欠缺,信息不对称,数据缺失难以驱动产业发展。

四、我国固废处理利用产业发展趋势

1、高性能化、高值化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低值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简单易行,但技术含量低、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档次低、利用方式粗放等,导致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激烈、产能过剩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盈利能力差、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劣币驱逐良币”等诸多问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的高技术加工、高性能化、高值化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低质量低性能产品耐久性差、寿命周期短,并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随着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理念的发展和提升,产品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市场需求将倒逼利废建材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向高性能化、高值化良性发展。

因此,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固废综合利用产品,是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多元化布局与集聚式发展是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集聚式可有效促进产业与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链接,工业产业与城市社会间的生态耦合,工农业间的生态链接,企业、园区、行业间资源共享、原料互供、链接共生。目前,以园区、基地为载体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在我国多地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集聚式发展将是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于资源型城市,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属性特点及产业特点,充分考虑各市区县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科学发展,按照“统一规划、产业集聚、突出特色、量质并举”的发展理念,在各市区县之内,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合理划分出立体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间纵向拉动、横向互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避免产业布局同质化和雷同化,避免造成产能过剩与恶性竞争,将是资源型城市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3、多种固废协同利用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

以往对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单种固废的利用考虑较多,多种固废全产业链协同利用较少,再加上行业壁垒的束缚,使多种工业固废协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成熟技术的快速大规模推广受到限制。目前水泥工业、建材行业已经利用本行业设施开展固体废物利用协同处理实践。

其他行业如利用炼铁高炉处理铬渣和废塑料、煤焦油、含铁矿渣和矿砂,利用电厂锅炉处理污水厂污泥等也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可以期待在有限的未来,多种固废协同处置将有长足的发展,实现固体废物产生者、处理者和处置设施拥有者的三赢局面,并推动工业固废
综合利用产业纵深发展。

4、基于互联网的精准数据驱动是产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要素信息和综合利用要素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大数据库和资源共享开放门户平台,全面系统汇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资源属性、利用、污染防治、产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等方面的相关数据,实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领域各种要素的信息共享,破除体制障碍,消除利益藩篱,打破信息壁垒,并充分挖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领域的大数据“钻石矿”,精准开展政务信息、产业信息、科技成果、技术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采购销售、测试评价、质量认证、学术、标准、知识产权、金融、法律、人才等方面资源的共享服务,是中国大宗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领域的大趋势。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产业又是一个多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地域、多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产业,具有工业固体废物种类众多、产生量和历史堆存量大、地区分布广泛、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复杂等特点,对于我国大宗工业固废产业布局极具指导意义。解决家底不清、信息不畅,始终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领域中积淀了大规模的海量数据。

但目前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产业、不同主体、各种类型企业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征,尚未形成可延展、可共享、开放式的数据资产体系。全面摸清家底、打通信息壁垒一直是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相关政产学研用资等各个领域的共同诉求。随着我国环境治理要求的日益严格,环保产业的兴起,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属性的反转,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产业热潮的掀起,这一诉求将会越来越强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00亿工业固废处置市场育新机!
我国固废处置行业将整体进入成熟期
绿色产业发展战略
【深度】新形势下,静脉产业发展的四个问题和六个建议
最新!最全!最“值”观!赤泥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
雷公资本: 听风系列之一:固废处理 雷公认为:“风”是一种进步的潮流,是有助于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