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学习,语文要和思想政治学科融合
最近参加的语文教研活动非常重视语文的思辨性,也围绕思辨性培养展开主题研讨,收获不少,显示了一线语文教师们的深入思考。
最近学校有政治学科老师开汇报课,很遗憾我没有听,但我看到群里发的图片,该老师的课题是《联想思维的含意与方法》,其中展示的一个探究题是:宋徽宗主持了一场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的书画考试,假如你是画家,你将创作什么样的画面你内容来表现主题?这个探究题搬到语文的语言运用类题目里也很恰当。
前段时间还听到一位政治学科老师在说讲逻辑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推理演绎等。我就想起我上大学时学逻辑的不甚了了,工作了,也常听到有老师说应该给学生补上逻辑这一课。其实,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补一补逻辑与思维这一课的。很多语文老师,包括我在内,恐怕也不敢很自信地说自己对逻辑与辩证逻辑这一内容很在行。语文老师也应该以虚心的姿态多学习。
所以我就起了好奇心,这才发现原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一门选择性必修课程《逻辑与思维》。原来,关于逻辑与思维的学习,正宗出自人家政治学科老师啊。
文史哲不分家,互相促进提升,此言不虚。
如果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逻辑与思维》这门课,语文老师也应该感谢政治学科老师。这也再次证明学科融合是极有价值的,建议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应该联合备课,语文老师多虚心向政治学课学习,也肯定有不少的收获。我也找到了这册课本的目录,有兴趣的语文老师不妨看看目录,我觉得这册书对思维学习是比较系统和有价值的。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包括概念的阐释、推理、归纳等思维方法,非常全面。
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靠各学科的合力共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完成这一重任,无疑不能仅仅靠某一学科。语文老师,可以用大文科思维来提升自我,在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融合中提升思维品质,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品质提升的。
作文比较综合地体现学生的思维水平。从作文写作过程来说,起于概念的理解与阐释,中间过程重视思辨与逻辑的严谨,最后才能顺理成章地得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所以,这本教材,也完全可以成为语文老师的案头书。
 

附:
高三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目录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概念的概述 明确概念的方法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概述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人说语文和逻辑是紧密相连的,为什么中小学生不学逻辑课?
知识的组织决定了学习的效率
【写作】成龙:写作课的教学逻辑
学习遇到困难,可能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把握素养的内核:四种学科思维形式解析
逻辑学的意义及影响范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