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三十八)杨玄感的叛乱
userphoto

2022.11.29 湖南

关注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

隋文帝后期,杨素已稳坐人臣的头把交椅了。
因为杨素的地位太高,而且与太子杨广走得太近,所以受到隋文帝的猜忌,渐渐有点失势。

隋炀帝上位后,杨素再度坐在人臣的头把交椅上。
平定汉王杨谅的战争,就是杨素领衔进行的。这场战争胜利后,炀帝亲自写信对杨素说,您对大隋帝国的功劳,那就是周勃、霍光,也不过如此吧!您武功之盛,就是白起、韩信,最多也不过如此吧!

杨素病危期间,隋炀帝一直关心他的病情,并且派御医为他治疗;但是杨素终于病死了。
杨素死后,隋炀帝为他主持了盛大的葬礼;亲自给他吊唁,并且亲自给他提挽词。
总而言之,帝国之柱石、一代巨星陨落了,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杨素死后,他的几个儿子,都受到隋炀帝的各种优待。

如果看这些历史历史,炀帝与杨素的关系,显然是非常好的。
问题是,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同样一段历史,不同的细节,给我们的感觉,常常是天差地别的!

第一、杨素病时,炀帝非常关心他的病情,并且还派御医给他治病。这似乎可以证明炀帝与杨素的革命友谊深厚。
问题是,炀帝为什么这样做呢?一说细节,就比较可怕了。因为这是炀帝怕杨素不死,所以才这样关心杨素的病。关键是,杨素一看炀帝这副德性,吓得药也不敢吃了,于是很快死了。
第二、杨素死后,炀帝对杨素的儿子各种优待。这按理说,似乎可以证明炀帝与杨素的友谊深厚。
问题是,据可靠的小道消息说,炀帝曾对亲信说,他一度有诛杨素九族的想法。
更主要的是,杨素的儿子的,后来就是因为这种猜忌,所以吓得造反了。

史书强调这些狗血细节,大约是为了证明,杨玄感在大隋帝国混得不如意,所以才有了反意。
其实呢,隋炀帝是非常信任杨玄感的!

要知道,百万大军征高丽,后勤工作就是由杨玄感负责的,这种工作的重要性有多大?我们可以想象。面对这种事实,所谓杨玄感在大隋帝国混得不如意,又是从何说起呢?

更主要的是,杨玄感负责后勤时,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一直故意给隋炀帝使坏,但是隋炀帝从来也没有怀疑过他的忠诚,依然让他主管后勤工作。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说炀帝不信任杨玄感,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这就好像,史书总用一些狗血淋头的内容,强调炀帝猜忌李渊。
问题是,炀帝后来让李渊坐镇晋阳,这是一种性质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
要知道,大隋帝国建立之后,坐镇晋阳的人,开始是晋王杨广,后来是秦王杨俊,再后来是汉王杨谅!
大隋帝国危机伺服之际,炀帝让李渊坐镇这种地方,如果这都称得上猜忌李渊,那炀帝怎么做,才叫信任李渊呢?


是不是开篇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书归正传说起吧。

杨玄感为什么要叛乱?
杨玄感说了,我家里,要钱有钱、要势有势、要女人有女人;我为什么要冒着杀头的危险造反呢?
就是因为我看到昏君杨广脑残变态,让天下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忍不住了。

杨玄感的这套逻辑能说通吗?咋一听,好像能说通。
问题是,谁也知道,这就是在扯淡!
因为造反成功了,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权力、更高的地位、更多的财富!

那些支持杨玄感的豪门贵族成员呢?
用这套扯淡的逻辑去说,自然也是他们家里,要钱有钱、有势有势,要女人有女人。他们为什么要冒着杀头的风险,跟着杨玄感造反呢?自然也是为了天下人的利益。
问题是,谁也知道,他们的觉悟哪有这样高呢?

杨玄感要造反时,有一个大哥表示坚决的反对。
面对这个大哥,杨玄感那是用尽了威逼利诱之能,更给他讲了各种大道理。总而言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昏君不能代表天下人的利益,我们就应该灭掉他。再总而言之,你愿意跟着我们解救天下人,你可以得到的好处,那是大大的;你如果一心与天下人为敌,我现在就代表天下人一刀捅死你!
这位大哥呢,却是反过来给杨玄感上各种忠君爱国的大课。总而言之,妈亲姥姥亲,它也不如皇帝亲啊!再总而言之,你可以杀我,却绝对无法让我和你一块同流合污!
杨玄感一看这个家伙如此执迷不悟,当时就赏了他一刀。总而言之,这就是忠于昏君、一心与天下人为敌的下场。

看到这个大哥,我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隋炀帝祸害天下,这个大哥却一心忠于隋炀帝,关键是面对叛乱者的各种威逼利诱,甚至宁愿死亡,也要一心忠于隋炀帝,你说这叫什么事呢?

还有一大哥,也是坚定的站在了隋炀帝一边。但是他并没有公开表露自己的观点,而是趁杨玄感没注意,突然逃走了。
这位大哥逃走后,就积极组织忠于隋炀帝的人,去抵抗这场叛乱。
这位大哥的出逃,让杨玄感的叛乱,当时就蒙上了阴影。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消息保守的比较严密,杨玄感就可以出其不意的夺取一些重要的城池,现在消息走漏了,一切就比较难了。

看着这个大哥,更让我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隋炀帝祸害天下,杨玄感高举义旗解民于倒悬,这个大哥却是忠于隋炀帝,并给起义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你说这叫什么事呢?

关键是,前面这个大哥也好,后面这个大哥也好,写在历史书上好像都是正面形象。因为什么叫忠臣,这就叫忠臣!
忠于昏君,就叫助纣为虐?显然不是的!

岳武穆忠于一心卖国的赵构(那可是传说中的完颜构),也是大批屠杀起义者。但是谁敢说岳飞不是忠臣?谁敢说岳飞不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总的来说,皇帝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与之相比,什么国家、天下人,那都叫叫扯淡。

基于杨玄感最初的计划,那就是自己只要高举叛乱大旗,马上就可以得到各地、各阶层人的纷纷响应。
但是很不幸,支持他的人,与他最初的预计相比,实在差的太远了。

杨玄感叛乱之后,关中没有任何力量响应他,相反马上还有大军杀出来围剿他。

更可怕的还在于,卫文升率军杀出关中时,路过杨素的坟墓,直接把杨素的坟墓挖了,并且把杨素的尸骨也烧了。卫文升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先给隋炀帝交一份天大的投名状。

杨玄感叛乱之后,征辽大军中也没有任何力量响应他,相反来护尔来没有得到炀帝的诏令,就率军回来镇压他了;并让自己两个儿子亲自向隋炀帝汇报工作。来护尔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先给隋炀帝交上两个人质。

更主要的是,在中原大地上,樊子盖坐镇洛阳抵抗杨玄感,于是杨玄感钝兵洛阳城下,当时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说到这段历史时,我们常常被李密所说的上中下三策误导,所以难免认为,杨玄感的失败,就是因为他缺乏战略眼光。

李密说,我们占据山海关一线,把昏君堵在关外,用不了一个月,征辽大军就会因为后勤缺乏,而彻底崩溃;到时我们一举抓了昏君,就会拥有绝对的主动权。这是上策!

杨玄感说,你再往下说。李密又说,我们长驱直入夺取长安城,到时昏君从关外回来,也会因为丧失根本之地,而无法与我们对抗了。这就是中策!

杨玄感说,你再往下说。李密又说,下策就是夺取就近的洛阳。这里驻军少、而且物资丰富,可以为我们后期的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杨玄感一听就说,你说的下策,在我看来才是上策啊!

因为这段内容,太为大家所熟悉,所以我们难免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杨玄感太缺乏战略眼光了,所以才失败的。


李密所说的上中下三策,其实并无优劣之别;而是按激进与保守排列。关键是,从执行难度去看,上策最难、中策次之、下策最容易。

我们知道,夺取洛阳最为容易。
第一、洛阳驻军最少。
第二、洛阳距杨玄感最近,而且也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天险之地。

相比而言,夺取长安,不但路途遥远,而且需要越过一系列天险之地。更主要的是,长安城作为大隋帝国的都城,肯定是重兵云集的。

至于到山海关一线阻击隋炀帝,就更不用说了;那里不但路途遥远,还需要面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隋远征军。

如果杨玄感攻克了洛阳,坐困洛阳而亡,说杨玄感没有执行上、中二策,所以失败,我还真不敢这样反驳。
问题是,杨玄感连个洛阳城都无法攻下来,却奢言一战夺取长安城,这不是扯淡吗?
这就好像,一个人举一百斤的东西,都没有举起来;却说,如果我当时举那个三百斤、五百斤的东西,肯定就能举起来,这不是扯淡吗?

李渊造反后,杀入关中,用了三个月时间;攻克长安,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要知道,大隋帝国当时已呈瓦解之势了,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夺取长安城,都要用四个月时间。
就杨玄感造反时的情形,说他可以在一两个月内夺取长安城,也未免把夺取长安城说得太容易了。

至于杀到山海关一线,堵截百万征辽大军,就更不用说了。
到时,长安为中心的西北,江都为中心的江南、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完全控制在大隋政府手中;山东半岛云集大隋水师;辽东半岛云集大隋陆军,杨玄感岂非更加看不到出路。

因为李渊后来奔袭长安而夺取天下,所以人们更有意无意认为,如果杨玄感奔袭长安城,也有机会夺取天下。

其实呢?杨玄感当时,哪能和后来李渊相比呢?

第一、杨玄感的真正对手,是随时可能杀回来的百万征辽大军;在这种背景下,杨玄感拥有的时间窗口,最多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杨玄感如果不能夺取长安城,他就死定了。
李渊没有这种威胁。否则,李渊用了三个月才杀入关中;又用了一个月才夺取长安城。就凭他这种效率,如果后面有随时杀回来的百万征辽大军,李渊全家都够死几十回了。

第二、杨玄感没有同盟者,如果他绕过洛阳直奔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力量,就可以汇集关东强大的力量,从后面骚扰他、追击他;到时前有长安中为中心的力量堵截他、后有洛阳为中心的力量骚扰追击他,估计都不用百万征辽大军杀回来,杨玄感都有可能要玩完的。
李渊可以奔袭长安城,那是因为李密率领的百万底层叛乱者,把洛阳为中心的隋军主力牵制住了。否则,千万别说李渊绝胜千里,李世民神功无敌,我们估计他们的结局,不会比杨玄感强到哪里去。


杨玄感的失败,主要是因为他错误的估计了当时的形势。
在杨玄感看到,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遍布反对隋炀帝的力量。只要他高举反对隋炀帝的大旗,马上就可以得到天下人的响应。

遥想当年,陈胜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于是大秦帝国当时就砖崩瓦解了。
陈胜这种人,要名望没名望、要地位没地位、要资金没资金,而且只率领九百乌合之众,就可以利用天下的不满情绪,一举把大秦帝国打得摇摇欲坠。

杨玄感有名望有名望、有地位有地位,要资金有资金,而且有众多关陇贵族成员支持,乐观的想象,自然可以一举把大隋帝国打得砖崩瓦解了。

但是很不幸,杨玄感想得有点乐观了。

总的来说,杨玄感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也高估人们对隋朝的反对情绪了。

所以,这场叛乱的实际影响力,也就局限于他军队实际控制、攻克的地区,其它地方也没有人响应他。

面对源源不断的隋军从各地赶过来,杨玄感只能作着最后的垂死挣扎。于是走到最后。杨玄感身后的人,那是越来越少,他也越来越绝望,最后只能自杀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节 隋炀帝三征高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与洛阳的区位之争:为何隋炀帝非要兴建洛阳新都
隋炀帝的一生——“无道昏君”还是“千古一帝”(上)
瓦岗寨主李密与弑君刽子手宇文化及的那些事
千古一帝,还是无道昏君?
隋炀帝的身前身后
隋炀帝杨广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