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视频+文稿)
养生二十四宜:
身宜常动,心宜常静。
舌宜舔腭,浊宜常呵。
发宜常梳,口宜常漱。
体宜常浴,足宜常洗。
齿宜常叩,便宜禁口。
耳宜常弹,唾宜常咽。
饮食宜慎,目宜常运。
胸宜常鼓,精宜常固。
心胸宜广,气宜常养。
神宜常凝,劳逸宜均。
背宜常捶,营养宜备。
肛宜常提,起居宜时。
喜过伤心,怒过伤肝,
恐过伤肾,思过伤脾,
悲过伤肺,人之所忌。
五情伤身,切莫大意。
心病还得心药治,
解铃还得系铃人。
恐可制喜,
以祸起仓促之言怖之;
悲可制怒,
以恻伤苦楚之言感之;
思可制恐,
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
怒可制思,
以侮辱羞耻之言触之;
喜可制悲,
以欢乐嘻谑之言娱之.
★  编撰制作:老孺子牛 ★
请点击:http://a83311580.360doc.com/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视频+文稿
15:03
【疾控家园】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18:09
【疾控家园】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
2724:手足口病(上)- 超星学术视频
 25:41手足口病(下)- 超星学术视频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作者:佚名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二、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四、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五、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但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逛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3、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逆免人畜洗合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的直接传播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一、手足口病的概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愈后良好。
三、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四、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也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再经口传播。
五、手足口病的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2、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5、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6、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7、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8、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六、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扫地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七、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诊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双手消毒;
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县卫生局和县疾控中心报告。
嘉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〇年四月
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一、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四、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关键。
1. 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患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等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季幼儿手口足的预防和治疗
【封面】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儿科医生提醒:这些防护知识妈妈要谨记!
育儿丨手足口进入高发季节,做足功课不用怕!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发病高峰期: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走近手足口病》科普宣传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