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四)

  四、当代道教文化创造与更新的能源

  中国近百年来,以断断续续的步伐迈向了现代化,道教及其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社会上和学术界了解道教的信息渠道的增加,道教文化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它早已越出宫观,日益参与到一般人类文化的创造过程之中。研究和利用道教文化的,也不限于宫观乃至于不限于道教本身。然而,当代道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或者基础,主要还是宫观。当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道教的发展面临有利的机遇,也面临着竞争和挑战。其中极为重要的是,甚至可以说生死攸关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或者说提高自身的文化含金量,建设起能够适应当代社会,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的教义理论、行为方式和戒律规制,以及相应的艺术、道德、哲学学说等等,并且培养出能继承道教优良传统,又具备有现代创新能力的道教徒。要完成这些任务,其基地,主要仍是宫观。

  这首先是因为,当代道教的存在方式,主要的是以宫观为基本单位。历史上道教的存在方式一向是以宫观为主要基地。不过,由于历代皇朝中的大多数对道教曾经给与不同程度的支持,也由于曾经有相当财力或者相当社会影响的知识分子入道,所以历史上在民间或者在所谓隐逸的人群中,曾有不少道教徒,他们当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具备文化创造能力的人士,对道教和道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前面提到过的东华灵宝的创始人宁全真,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近代以来,世事变迁,社会结构与古代相比有很大差异。皇朝早已不存在,道教的发展完全依靠自立,而古代所谓士大夫的知识分子分子群体,早已演变成了主要是以科技谋生的工薪阶层,大部分不具备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对道教文化乃至于一般文化有兴趣者实为寥寥。这使得道教的存在和发展的重心进一步向宫观转移。正一派有散居道士,全真派有居士,他们与宫观道众一起,构成道教徒的整体。历史上,全真居士中有过不少对文化深有研究和体察的人士,直到近代,犹有如同陈撄宁先生那样的道教学者。但现代以来,这样的散处于社会又深有涵养的学者型居士便十分难得一见了。这与整个知识分子队伍的时代特点有直接关系。正一散居道士原本在整个道士队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他们虽然忙时做道场,闲时或做工或务农,但一般都保留着投师学艺,讲究法有师承,所以在保存和行持道法,传播道教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群体的道法自创能力小,其法其学的更新主要仰仗于各宗坛,以及大宫观。近代以来,道教各宗坛相继处于不振,散居道士的道法更新更成问题,同时,囿于这一群体本身的文化素养,他们对于道教文化的其它方面大多较少才能。因此相比之下,目前的道教,其存在和发展是以宫观及其联合为主体。道教和道教文化的发展都是主要地依靠宫观,或者以宫观为依托。诚然,现在道教界有自己的联合组织,并且对于宫观的建设常起着指导作用,但相对而言,各宫观的经济的法务活动都基本独立,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宫观,则独立性更强。

  其次,因为道教文化作为宗教文化,信仰是其核心。对其重视与否,有没有投身于中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信仰基础上产生的宗教感情。宫观的住持和道众,出于其宗教感情,过去曾经为维护、弘扬道教和道教文化作出过重大的努力,有的甚至于还为之流血牺牲。当今世事变迁,但大多数宫观的道众仍然保持着这种感情。这是他们不断努力推动道教文化研究和推广的主要精神动力。这一点,是一般同情道教的知识分子所不具备的,与仅仅也出于学术研究上的动机更不相同。道教文化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因而,人们对其优点和缺点,应当弘扬什么避免什么,有着不同的认识,实际宣扬哪些,批评哪些,便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一古老的文化体系,社会上的有识之士,肯定其中的合理因素的现今大有人在。然而其取舍,却因人而异。因此社会人士包括学术界对道教文化的肯定、褒扬,往往只限于某些侧面,他们只是在道教文化的大海中各取一勺饮罢了。全面地弘扬道教文化的工作,还要靠道教界自身来做,主要的便是靠宫观来做。各宫观住持和道众的宗教感情则是从事全面的道教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再次,这也与道教文化及文化研究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有关。社会上一般人士,即使对道教文化抱着一定的好感,有意于研究和发扬其中他认为有益于现代有益于人群的因素,也往往因缺乏财力物力的支撑而心有余力不足。而有此条件的目前看来也只有宫观,尤其是有较强经济基础的宫观。近年来,内陆的著名宫观逐步修复,主其事者一般都是道教界自己,或者由道众依托某一宫观组成的修复委员会。宫观的建立是其他文化事业推进发展的基础,大宫观支持修复目前经济条件尚较差的宫观。或者修建新的宫观,本身是道教文化的延伸、发展,又为道教文化的整体发展提供着条件。其它诸如宣经讲道、出版期刊、培训学员、研究学术等等,也都离不开经济支持,当然其中不少都要依靠宫观以及宫观的联合体的经济实力。

  诚然,宫观具有弘扬道教文化的条件、可能,但具体到某一宫观,是否愿意下大力气于文化事业,还与各宫观的住持对文化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某些宫观的住持,限于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学养既浅,对自身的文化追求也缺乏动力,拿了孟老夫子的一句话来形容,他们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而相当一部分宫观的住持,则看到了增加宫观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性,看到了在现代条件下,道教要立足于世界,要面对各种其它宗教和世俗文化的挑战,根本的在于本身特有的文化的魅力。因而他们努力于提高本宫观的文化含金量,也致力于道教学术、艺术诸方面的投入。有的办道教学院,有的办刊物,有的利用现代科技,建立网站让信众享用道教文化的资源,有的支持举办学术会议和学术研究。这是十分值得赞扬,也是非常值得总结的。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存在主要依赖宫观,它的发展,也主要是从宫观中吸取物质的和精神的支撑。在这个意义上说,未来道教的面貌如何,是否兴旺,其基础,就取决于宫观的发展,尤其是它们的文化含金量。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主要的基地在宫观,主要的重担也在宫观。

来源:中国道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常识答问(五)
道教教义的学习、理解和认识
低调神秘的中国道士:乱世出山,盛世归隐?
道士等級分類
道教现状
有人藉法會斂財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