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的心灵鸡汤——《逍遥游》

 《逍遥游》,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

庄子提倡的精神自由是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比如宋荣子和列子很有成就了,但在庄子看来,他们不过比蜩、学鸠、斥鴳要好些,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思想仍然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因而不是真正的“无待”。

庄子逍遥思想是要从“有所待”达到“无所待”的精神境界。

庄子认为,“有所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并指出了从“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摆脱一切外物之累,从“有待”达“无待”,体会真正的逍遥游。

庄子实际上是给人做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要人摆脱一切,追求至善完美。实际上很多过分追求完美的人,生活上往往“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都是鸡汤毒性反应的后果。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基本共性,但脱离世俗,阻断人与人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的行为必然象唐吉柯德一样可笑,所以庄子提倡的精神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可取的,没有人能超越“无所待”。

比如吃饭是人获得最基本的生存能量,吃进的食物算不算依托?鹏,扶摇万里没有风?能飞的动吗?

庄子思想与佛教的心无挂碍,无物,无我很有契合类同的味道,佛教强调万物皆空,不应着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佛教思想在世俗之中多有批评,但佛教几千年来仍有众僧扶持,并延续千年香火不断,其说明世俗世界需要幻想,需要美梦,或更直接说人更需要心灵慰藉,需要一段时间的清静,此刻就是鸡汤的最大功效,不可、不能、不必废之。

存在就是合理,庄子思想也有博大精深处,他给我们一个自由无拘无束的遐想空间和思想格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要有鲲鹏大志,莫学雕虫小智,思想要站的高,看的远,与时俱进,这对对事物变革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有了“壁垒”,那么他就很难再有所突破,比如手机期初就是电话功能,但乔布斯赋予了手机网络功能,使人类的信息传播一下子跨越千山万水,家书抵万金的困窘一去不复返!人们戏称这是改变世界的第三颗苹果。

没有想象就没有发展,而想象的前提是思想自由,西游记故事里的千里眼顺风耳,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这都是人类思想自由的杰作。

自由是我们共同期待已久的目标,为了自由,人类牺牲了许多堂吉柯德,牺牲了哥白尼,包括庄子为了自由“愿意做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的乌龟,而不愿做死后供奉在庙堂里的龟壳”,但我们至今对自由的理解仍认识不清?还寄希望于相儒以沫?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很多时候,我们的自由不是被外在的牢笼所封闭、而是被自己内心的虚荣、贪念、以及自我膨胀的骄慢所束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漫谈庄子《逍遥游》:“窅然丧其天下焉”,追求心灵自由,做我们自己!
浅谈庄子自由本性的审美境界
学生优秀作文∣浅析《逍遥游》中的人生哲理
《庄子》逍遥在“无待”
“齐物”并非“平等”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自由的天人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