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亲爱的提奥(上)

还是在二十七年前的初中课堂里,班上来了个插班生,文弱之极的样子,坐在我后面。因为课桌上常常摆放着课外书,所以知道他好读书,一聊,才发现文思之敏、视野之广。记得他那时候摆过两本书,一本是刘勰的龙文鞭影,一本就是1983年版的这本《亲爱的提奥》。那时候我也对文学颇有兴趣,但这两本书都是闻所未闻的,从他那里第一次知道了梵高这样一个人的存在,这么一本书,而且是以这个人所有通信为内容的传记的存在。

多年后,还是在天坛南门立交桥下的旧书摊上,再次看到了这部83年版的亲爱的提奥,想起那个同学,想起这些事,才开始读。对于梵高,我虽然不会画,不过很早就会吉他弹唱DonMclean为梵高创作的歌曲《Vincent》,也算是对他和他的一种敬意吧。

这本书是梵高生前与其弟的通信集,穿插以编者珍妮·斯东对于梵高的生平介绍和点评,形成的一本梵高自传。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330日出生于荷兰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自小受父母溺爱。从小到16岁期间,他应该是个很难相处和教育的孩子,十分叛逆,先后两次退学。到16岁时,按照家族习惯从事的行业——艺术品交易和经纪业,去了荷兰古庇尔艺术品交易商行当职员。

梵高从中学阶段就已经展现出了对绘画的兴趣,他在艺术品交易商行的工作也很切合他的胃口,因为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优秀绘画作品,1870年先是在海牙总部,后来去过伦敦分部,1874年他又到了巴黎分部。他到任何一个地方,也都是抓住一切机会熟悉当地的绘画艺术作品。在伦敦寓居期间,还短暂地发生过失败的恋情。在巴黎期间,他对宗教发生了兴趣,不但到处逛教堂,还阅读宗教书籍。不过此时他在经纪业务上越来越笨拙,显然是志不在此。1876年梵高就被古庇尔商行解雇了,原因是业绩实在太差,而且也经常缺勤。

短暂的失业,给梵高也带来了一阵心境低落,不过很快他就又得到了一份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寄宿学校的教学助理职位。

他还真是不太适合干有太多固定任务的活,在这所寄宿学校没有呆满半年,就感觉干不动了。当年年底就辞职回到了荷兰家乡,呆了一段时间后,由之前介绍他去古庇尔艺术品交易商行的叔父,给他谋了个在书店当差的职位,相对比较闲散。1876年,梵高基本明确了自己从事神学教育的目标,开始攻读神学,准备当一名神职人员。他后来到了阿姆斯特丹跟随一位卫理公会牧师学习,又转而去了比利时的博里纳日,担任一个乡镇的助理传道牧师。

梵高对于基督教的热忱始终是高涨的,从他这两年对弟弟提奥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基督教神学的投入,他始终是以一种温柔和蔼的眼光在看待世界和周围的人物。他对每一次布道都十分看重。

2019年在大都会博物馆里拍的耶稣扛十字架画像,那双眼睛

不过大概是1879年左右,梵高又被博里纳日本地教会解除了续约,他又失去了助理传道的身份。这个阶段是他比较苦闷,而且与家人也很疏远的时期——从信中可见他的父亲,包括弟弟提奥,对于这个不论干什么都干不长久的梵高,十分头疼,以至于有一年时间他没有怎么跟提奥通信。

梵高自1876年开始,大量地阅读英法的文学作品,大量地收集和临摹同时期荷兰、德意志、法国等地画家的作品,加上对基督教神学的研究,他的思想也迅速地深厚高远起来。这让这个本来就比较羞涩和内向的人,面临了更多的社交困难。可以说,这三年间他的四处游荡,不稳定的工作,以及中断了神学学习,放弃了牧师职业追求,都属于梵高在内心对自己的放逐。

他在1879年底对提奥的一封信中写道:闲的要死的鸟和无所事事的人,是多么相似啊,如果你被囚禁在可怕的笼子里,那你也得一事无成。他把自己比喻中一只春天里的囚鸟,它本来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可它却发现自己忘却了,它看到自己的同类在筑巢、养育后代,它却觉得不应该只是这些,于是只好用头撞笼子。其它的鸟类看到它,都只能说它疯了,在这样好的环境中,还有什么所求呢?他说自己看起来游荡不安,无所事事,但内心的渴望就像火一样奔涌,外界的人却只能看到烟囱里冒出的黑烟,然后漠不关心地走开了

阅读和绘画是他唯一能安定下来的时间。我相信,正是文学让他的心思越来越细腻而敏锐,看到生活中的间隙与颗粒。大量地绘画和临摹,让他的眼睛和手,越来越能够精确联系,越来越能表达。他越是能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就越走向内心和孤僻

值得注意的是,梵高在平常的生活中,对颜色和光线特别的敏感。他的信中,凡是要描绘到各种场景,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城市人群,还是某种职业人群,他首先都会注意到色彩与明暗。在他看来,色彩、明暗、形象,与文学作品一样,都是对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梵高大概是在1880年左右明确自己作为一个画家的职业定位的,从信里看得出来他的家人和一些亲戚朋友当然并不赞同,毕竟画家从一开始到成名,卖出画作能够赚钱养家,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他还是执意去了法国一个乡下,和当时诸多渴望从事艺术的年轻人一样,过起艰苦但却充满乐趣的生活。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依靠提奥和家人,同时,不停地画并时不时出售画作,换得几个十几个法郎。这些钱也常常不够他大量的笔纸、油墨和水彩的消耗。

也差不多是在1880年左右,他明确了与弟弟提奥之间的商业代理关系,即弟弟提奥作为他个人画作的经纪人,他定期寄画作给弟弟,弟弟负责销售,提成后把销售款项寄回给梵高。当然,实际上梵高的画作从来没有好卖过。

梵高非常渴望能够得到一个知名画家的赏识和支持,这样当然能够走上捷径,他应该是四处都在打听和委托朋友们来搜寻和介绍。与此同时,他的画技迅速提高。从他信的描述来看,主要是通过临摹知名画作,旅行作画,聘请模特作画等几种方式。

2019年在大都会博物馆里拍的拉图尔的算命者,傻乎乎的有钱年轻人正在算命,周围的小偷们正偷他的东西

他对梅里翁的画作做详细的研究,认为,优秀的画家,能够把情感全部灌注到一笔一划中去,他说看到梅里翁的风景画,都能从那些砖头的线条、树的形态上看到梅里翁的忧郁。画是非常典型的精神与自然融合生长的产物,只是要通过特殊的技巧呈现出来。梵高也开始从人物素描上着手提高自己捕捉细微动作、细微神情的能力,他常常是花几分钱请所租住的村子里的农民们来当他的模特。我从他几幅1881年的人物素描上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的努力——人物的线条和动作绘制得极为精致,而且,有的画是近景,有的是远景,你都能一眼看出来是哪个他常用的模特

梵高说,不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都是画者在与自然搏斗,驯服自然,让自然情愿从笔端流淌出来。当然,自然在本质上与画者是一致的,是诚实的。他说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揣摩动作、姿态、神情、角度等的细节,直到慢慢地掌握了构图和成型的技巧,就像只要头两只羊上了独木桥,羊群自然会陆续跟上一样。

旅行作画方面,梵高极为执着也很困苦。他走遍了所在区域的矿山、纺织厂,去观察矿工、纺织工、农民工们的生活状态,以日记的方式画他看到的各种职业的人的动作和神态。因为没有钱,住不起店,他经常就露宿在马棚里、干草堆里。早晨起来的时候,草堆上都是一层白色的霜。

1881年他回了一次荷兰老家,又和父亲因为做礼拜的事闹翻了,还不是一般的闹翻,他父亲表示要把梵高送进精神病院去——可见梵高此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与当时的常人有多大的差异。不久还单恋上了自己的表姐凯·福斯,凯当时是寡居带着孩子。当他向表姐表达爱意后,凯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他——不!不行!绝对不行。不仅如此,家中的长辈们也都不乐意,反对他这么想,这深深打击了梵高。

他回到法国之后,给弟弟提奥写信,表示不会轻易放弃对表姐的单恋。此后,他连续好几封信里都会提到表姐的话“不,不行,绝对不行”。后来有一次他向提奥借钱,说是除了买些画作以外,还想去表姐那看望一下表姐,他说的是“我还想去那个不,不行,绝对不行的地方去看看”,与弟弟谈到爱情的时候,他也说“不,不行,绝对不行,教会了我关于女人的很多事情”。挺逗的。

1882年,梵高在海牙找到了自己的表妹夫莫夫,莫夫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梵高向他学习作画。他说,莫夫一看他的习作,就说,你离模特太近了,影响了你的比例。梵高很无奈——没钱,租不到更大的房间。梵高非常感激莫夫的帮助,在莫夫的教导下,梵高说,他教我看到了平常看不到的东西——我想画家、作家都有这种天赋,同样的东西,他们看到的与常人用平常眼光看到的,有不一样的地方

梵高还数次到访表姐家,但这些到访当然都会被视为一种骚扰,受到了冷遇。同时,也因为此,他对从前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对父亲的牧师身份、布道方式以及教堂,都产生了厌恶。对于宗教的怀疑,他能在荷兰找到志同道合者。但他与父母之间始终无法弥合,由是他于1882年再次去了莫夫家,莫夫此时已经是海牙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于水彩画有相当的造诣。莫夫借钱给他在海牙租了一个大一些的房间作为画室,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阿尔勒的卧室”。梵高此后很多画室都是按照这间画室装饰的。他描述道:放了很多的画作,尚沛涅的《一位女士的肖像画》,柯罗的两幅《傍晚》,博宁顿的《路》,米勒的《一天内的四个时刻》,范德玛腾的《小麦田里的葬礼》等等。

2019年在大都会博物馆里拍的贵妇画像,注意裙子的质感

接下来在海牙的日子比较惬意,主要因为梵高结识了一批海牙画派的画家,能够相互交流技术和观点。不过,他与之前古庇尔商行的老板泰提格斯的关系一直不是很顺。泰提格斯已经是当时荷兰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商,他对一个画家的评价足可以影响到画家的前途——与当代的娱乐圈经纪商一样。泰提格斯也会买梵高一两副画,不过更多的是对梵高的看不来。梵高个性很强,也不愿意屈尊去巴结这位曾经的老上司。

梵高常常陷入到莫夫和泰提格斯之间的矛盾中,莫夫要求他遵从自己的意愿,画真正的作品,泰提格斯作为艺术品交易商则要求他画一些真正能卖出去的作品。两者之间恰恰就有很大的差距,梵高画了符合泰提格斯的作品,就一定会被莫夫鄙视,然而梵高实在是需要一点点地凑生活费。

1882年冬天,继之前向表姐求婚导致与全家人对立之后,梵高又陷入了另一场尴尬——他在街头偶遇了一个叫克里斯蒂娜的女人,她曾经做过妓女,后来怀孕却又被人抛弃,浑身是病。克里斯蒂娜应该是应聘当模特认识的梵高,梵高非常同情她的处境,给了她钱,并送她去医院治疗,由是克里斯蒂娜就住到了梵高这里。

不久,梵高打算和她结婚。这件事毫无疑问地让家人和周围所有人都反对,不但父母坚决反对认为梵高疯了,提奥也坚决反对他,莫夫则直接跟他断绝了关系,就连对他若即若离的泰提格斯,也认为这样做不合适。

梵高此时把与克里斯蒂娜在一起,当做了对之前家人和朋友们对他的异议和歧视的反抗。他异常坚决地维护自己和克里斯蒂娜。在给提奥解释的信中,他说:“我只是帮助了一个怀孕的女人,而且不愿意把她赶回街头重新去做妓女,难道这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吗?”,“我饱受世人歧视,所以深知我必须脱离我所属的阶级,其实,我很早就被这个阶级抛弃了。”

尽管提奥有诸多指责,但他依然恳求弟弟:你能每个月寄给我十五法郎吗,这样我才能生存下去。

梵高的父母甚至威胁他,认为他精神不正常,而且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要申请法院执行对梵高的监护权。不过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从父母的这些反应以及提奥展现出来的担忧来看,梵高确实在客观上是个让家人头疼的异类。

不久,梵高患上了梅毒,并不清楚他是怎么得的,有可能是克里斯蒂娜传染,也有可能还有别的情况。他住院接受治疗时,家人来看望了他,甚至泰提格斯也来看望了他。就在这个时节,克里斯蒂娜也生下了一个男孩,梵高似乎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出生贵族世家,却尝遍人间疾苦,一生坎坷,却被奉为天才
艺术史上永恒的天才和苦行僧 解读梵高
生前疯子,死后圣徒:被私生活耽误的梵高
“梵高:一半疯子,一半天才”:画到疯狂之时,挥刀割下耳朵
荷兰国博-6:梵高的老师、朋友和损友,他们这样评价梵高的作品
梵高:疯子在左,天才在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