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天国之门(5-5)

亨利八世去世后,血腥玛丽短暂地恢复了天主教阵地,对支持亨利八世的新教徒进行了血腥镇压——她是那位被亨利八世抛弃的凯瑟琳皇后的女儿。

当然这种行动遭致了中下层贵族的一致反对,很快就让玛丽倒台。大家拥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登基,成就了一代明君。

伊丽莎白一世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并且在1563年通过国会颁布了39条教规,一边拒斥罗马教廷,一面也遏制国内的新教势力,走非常经典的英格兰实用主义路线——什么对国家利益有利,就用什么。安利甘教在伊丽莎白时代定型。

伊丽莎白一世采用安利甘教这一体制,是很典型的以实用主义精神实行意识形态管理的例子。

她站在改革的立场上,不走回天主教的老路,也不采用新兴阶级的清教徒激进改革态度,一切观点的取舍都以有利于英格兰发展为标准,国家权力高于教权——国家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站位

既不与全世界为敌,也不遵从罗马教廷,既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

于是,英格兰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弗兰西斯·培根、埃德蒙·斯宾塞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她任用的海盗头目弗雷德里克,打造出了强大的英格兰海军,击败了无敌舰队。

最重要的,她的宽松政策,使得资产阶级得以快速壮大发展——资产阶级的激进意识形态代表——清教徒群体崛起,为下一步改革奠定基础。

再说说新教的第三个派别——加尔文宗。

加尔文宗是一个共和国宗教,主要依赖民众支持建立起来的。加尔文教派把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和国家事务都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政教合一模式。

在新教三大派别中,也只有加尔文宗获得了世界性——路德宗主要在德国范围内,安利甘则主要在英国范围内——只有加尔文教传播到了全世界。

后世韦伯著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指的加尔文宗。

瑞士本土最早开始改革的是民众神父乌李希·茨温利,他受到路德启发,也启动了瑞士的宗教改革。后来瑞士爆发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冲突,茨温利阵亡于战争中。宗教改革的大旗就落到了在日内瓦的加尔文头上。

加尔文出身教职人员家庭,条件优越,在巴黎大学学习并获得了学位,年轻时是巴黎人文主义团体中的核心人物。

16世纪三十年代,他也经历了一次思想震撼,从人文主义转向了宗教,并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归正宗”。他因此被信奉天主教的法国政府视为异端,驱逐出境,到了瑞士日内瓦,进入日内瓦议会主持宗教改革工作。

16世纪中叶开始,加尔文就主持了日内瓦市政,同时继续倡导宗教改革——政务大权和宗教大权在握。

加尔文宗最大的贡献,或者说差异就体现在,路德宗注重精神自由,赋予了个人信仰和精神以神性色彩,而否决了外在的善功。

加尔文宗则提倡,精神领域的纯洁性和世俗领域的善举都是需要的,是可以相互确证的。也就是说,人除了要有坚定的信仰,还应当在世俗生活中有所表现——节俭、勤奋、创造价值和积累财富,这都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

也就是说,路德强调的是一个大写的人字,个人可以通过自己内心的信仰获救;加尔文则强调上帝的决定论,人活着不是为了精神自由,而是事事处处都要增进上帝的荣耀,这种增进体现在道德上的虔信,以及外在事功上的勤俭节约和财富创造

加尔文本来是个极为严酷的原教旨派,奉行严苛的生活,但他的教义却为世俗生活,尤其是从事生产性活动、财富性活动,提供了一种道德支持——追求财富变成了一种善举!

恩格斯的评价很中肯:加尔文的教义说明,商业的自由竞争的成功或失败,并不系于个人的活动或技巧,而是命定的,商业竞争本身也被认为符合道德追求

而且加尔文宗的教会体制是共和制的,连神的国度都可以是共和制,那么何况人的国度呢?

加尔文宗还提倡“天职”观念,认为人的天职就是通过劳动和节俭这一积极的社会活动,增进上帝的荣耀。由此导致的“不停歇地从事一项世俗职业,克勤克俭,就是信仰纯真的证据”这一宗教观念,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石。

可以说,也正是瑞士日内瓦这种政教合一的模式,既符合加尔文本人的信念,也为他提供了这样一种实验平台——既从事宗教的纯洁化工作,又积极地处理政务,把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加尔文自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整天除了处理政务和讲道,就是忘我地读书和写作,把他的神权共和国打造成了一座古罗马军营。

全欧洲渴望改变的信徒对其趋之若鹜,加尔文宗随着16世纪开始的移民潮,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包括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发动的1640年革命,还包括那艘著名的五月花号

宗教改革不仅是新教的产生,还有罗马天主教自身的改革——清理整顿,并且产生了著名的罗耀拉主持的耶稣会这样的组织,对于端正天主教名誉和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紧接着天主教和新教各派又发生了三十年宗教战争,一直到1648年大家签订了威斯特法利亚条约,才正式平息纷争确立了各教派并立的局面。

17世纪中叶至今,宗教改革形成的宗教格局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世俗生活领域,新教徒和新教伦理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为欧洲的近代化转型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

四、基督教与科学理性

罗马教廷权威的瓦解,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民族国家观念的树立和崛起。此前老百姓只知道教会,知道自己的领主,不知道有国家、有国王。随着大家各自为战——教随国定,即信奉什么教派由国王说了算,国家观念也就起来了。

17世纪中叶之后,基督教内部的分裂已经定型,宗教宽容也就成了各个邦国认同的宗教政策,先是应用到基督教内部,然后应用到了基督教外部,最后演变为一般性的理性宽容精神

17世纪,率先实行宗教宽容的是荷兰联合省,有先进和开放思想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于是蜂拥而至,当时无法公开发表的许多论著,都是在荷兰出版的——洛克的《论宗教宽容》,笛卡尔的《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等(很高兴都读过)。

接着就是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如惠更斯、列文虎克、斯瓦默丹等在科学理论和技术上的贡献,敝号在《海洋与文明》随笔系列中提到的格劳休斯提出的国际法、海权论,也都是在这个时期的荷兰。

最奇特的地方在于,实行宗教宽容之后的基督教,与科学理性精神取得了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局面——理性主义者既可以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可以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们的共同点是,运用理性思维去认识世界,认识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的运作模式

基督教与理性精神结合的一个产物,就是英国的自然神论。

自然神论的哲学基础是英格兰的经验主义——也就是实用主义,最核心的观点,是把上帝看作一个合乎理性的创世者,他是创设了一套规则之后,让世界按照这套规则运行的,而且,很有可能,在创世之后,他就“休息”了,再也没有干预过世界的运行。

自然神论由是把一切神学教义都纳入到理性范围内加以分析和解释,成就了一种理性主义神学

自然神论科学家们批判的不是上帝是否存在,而是不加分析和仅仅依赖启示的信仰。既然上帝是按照一种理性原则创造世界,那么,自然的东西就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可以认识的

自然神论与此前的经院哲学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然”,即不像经院哲学仅从形而上学的概念角度论证教义,而是面向自然,面向世俗生活,面向经验世界,使用工具和思维来解析经验世界

自然的理性,必然就是上帝的理性,也就是对上帝的信仰。

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的宗旨,最好地说明了这种自然神论的态度:检验一切制度、学说、原理、假设、要素、历史和实验,对所有见解抱怀疑态度,小心去判断它。

除非经过详细的辩论与明确的见证,否则绝不接受任何意见,更不去附和它。这些详细的辩论与明确的见证都是经过真正的实验归纳而来,这类实验所得出来的真理是颠扑不破的

时至今日的我们,看看这段话,想想当下我们的鼓噪。

17世纪下半叶的怀疑主义、理性主义思潮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学界、政界和宗教界。在自然神论、泛神论、无神论的搅动之下,上帝的信仰一退再退,到了斯滨若莎那里,退到了道德伦理领域,影响了卢梭的道德情感理论,进而为康德的道德哲学、道德神学开辟了一条道路。

斯滨若莎的神学和伦理学,是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思想桥梁——上帝在理性和自然领域,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上帝仅限于思维抽象领域,思维的实体领域

与此同时,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治理之下,发展为欧洲的超级大国——很快就结过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旗帜,17世纪中叶启动了第二次复兴——古典主义文化运动

对希腊罗马美学的热忱再度在法国的宫廷间兴起,产生出一批目眩神迷的明星——高乃伊、莫里哀、普桑和笛卡尔。这群人创造的辉煌文化成就,才把欧洲宫廷和贵族文化提升到了我们今天认知到的档次

这种古典主义雍容华贵,脱去了中世纪的沉重和陈腐气息,人文主义精神勃发,形成了影响到今天的高雅格调。古典主义的核心原则就是理性、人性和自信

这股理性主义精神一直持续到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及革命运动——它一头是冷静沉思的笛卡尔,另一头则是热情澎湃在断头台旁的罗伯斯庇尔!

理性主义也和当年的基督教一样,走向了一种迷狂的境界,造成了18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动荡。僵化的理性主义蜕变为机械主义,反过来和中世纪罗马教会一般排斥人性和良知。这又引发了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发端于德意志的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本质上,是基督教对理性主义狂飙的一种反击,以及宗教情怀的回归——人们意识到,良知、至善和道德情怀是确实存在于人们的内心的,是机械理性所无法揭示的,这正是上帝依然存在的证据

以上即是全书的内容。

回顾起来,基督教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宗教史,同时还是西欧人思维发展史,认识论史。

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有影响到人类社会直至今天的基本要素——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现代科学精神、民主政治制度、民族国家观念、国家本位主义等等,对于我们而言,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确确实实来源于基督教文明的伟大事物——共产主义

认识历史,认识我们来自哪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四十三:加尔文的神学观点2
喵群-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有关欧洲近世文化转型问题的探讨-20160802
八年前的读书笔记:资本主义为何兴起?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基督教史上的两大改革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