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随笔:三曹诗选

余冠英先生一本注释三曹诗歌的小册子,没有干预,也没有附会,仅是注释而已。

有段时间随身带着,出差路上时不时翻翻,感叹三曹惊人才华,最难能可贵的,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是满腹诗才还能与经世济用之才结合在一起,这以曹孟德为仅有。

想想这出景象,身披铠甲,骑马领行,提刀穿过千里无鸡鸣的荒野,构思着一首四言古诗。

最近这一千年以来,能重复此一景象的,唯宋之范仲淹、辛弃疾,民国年间的徐树铮和毛润之四人而已,而以统帅之高位,又只有毛润之一人而已。

相较老毛和老曹,可能毛在个人武力上又逊一筹,毕竟曹孟德是能亲手提刀杀人的。所以说,曹孟德可谓千年独此。

孟德把写诗当成了个人最重要的志向与情感抒发方式,对于这样一位出身低贱,但又雄才大略之人,其志向之高远可说远超常人,就是曾国藩所谓胸中的气象规模,这种气象规模充溢于胸,一旦以精当的形式抒发出来,就必定是千古佳作——孟德的诗常有哀鸿遍野的悯世情怀,又有气魄宏阔的治世雄图。

如《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应该算是汉代之后第一批真正的诗歌,自董仲舒以降,汉代文人几乎放弃了诗歌——诗言志,董仲舒之后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差不太多,文人又还有谁敢言志?于是只好都写歌颂体的赋去了。

诗言志,就是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突出人的个体性,这符合孟德的个性,带头离经叛道,造当时文坛文风的反,终于有了活泼的空气,并且从古有的四言,加了一个字到了五言,古体诗的容纳能力和艺术空间突然间就开阔了,开辟了文学史上第二个灿烂时代先锋——建安风骨。

如《蒿里行》: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沉郁阔达是孟德诗的主调,他追随袁绍讨伐董卓,所见所感,均是亲身经历。

上古时代的征战与惨烈,也只有他这样的眼界和情感,才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人们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累月征战,没时间卸甲,铠甲缝里都爬出虱子来。白骨森森遍地,行走半天听不到一点人声。自然而然生出忧伤的感怀。

如《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行歌体,那个年代的诗是唱出来的,因此很多时候要根据音律需要,对字和句进行修改断节,可以看到一些而、以,显然就是为了确保节奏和音律需要在增加的虚字

孟德诗还有一个特点,从苦寒行也可以看出,许多情感的表达,与现代的方式差异并不大,所以往往给人一种亲近之感。

北风声正悲,雪落何霏霏,远行多所怀,这些句子,现代感十足。悠悠使我哀,又体现出文人的弱怀——前面还在用斧头劈下冰块煮了炖粥,后面就是悠悠情怀。这种粗犷与细腻并存的感觉,真是好。

如《度关山》: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这是少有的全篇论述治国思想的古诗,这种题材在后来的诗体中比较少见,在古诗中却还不少。孟德在诗篇中盛赞上古时代的小政府体制。

君主把交通设施、人才选拔、官僚机制、经济法律建立好之后,各安其位,都无须干预。

后世从舜开始,加强集权,把既有的秩序破坏了,导致了后世的一系列乱政。以诗歌来反思治国理念,好比贾谊的散文,过秦论。

如《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这篇就是更是愤青之作了,对世事的批判,对国家的痛心,对生民的同情,都在一起。其中“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可谓政治昏暗的形象至极的描绘。任何时代可能都有感同身受之感吧。微子为哀伤是也。

如《冬十月》: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与《观沧海》一样,纯景物描写,却总体上让人感受到孟德对社会对战事和政事的态度——萧杀肃清之后,各安其位,井井有条,这才是他孟德追求的状态和境界。启动了千古文人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向往。

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大多数解读都是求贤若渴和天下一统。在我看来,这首古诗展现出了孟德非凡的文学能力——雄心壮志与强悍气场,与细腻情感和不可断绝的哀伤联系在一起。

细腻到什么程度?月明星稀——为什么月明就星希?其实是有联系的,月亮够圆够大,亮度高了,相比之下,星星亮度就小了,要相对明亮的星星才能观察得到,因此显得星星就少了——这是非常细致的观察。

实际上,文人的“忧愁”才是他的主题,在另一个版本中,叫“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从开始的忧,那是全景化的人生的忧,去日苦多嘛,就那么几十年,如同朝露,最终什么都没有了,蒸发掉了。

到中间的忧,那是忧愁人生的功业,治理的需要,未来的筹划。什么才是可依靠的,所谓何枝可依?没有,只有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后,忧愁就可以解决了吗?没有,因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永远也做不完,永远也达不到。

所以说,这首诗的体制宏大,个性张扬,无所羁绊,艺术感超高。

如《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如果说短歌行是孟德个性的张扬,那么观沧海就是纯粹的风骨——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郁。

首先说景象的描写,给我感觉就是木刻画,或者炭笔速写,撩撩几笔,粗犷几刀,就把大海风起云涌,纯粹饱满的形象落实了。无异于孟德自己的个性——博大深情,却又动荡不已。几个字,即把这一切赋予了独立的性格。

其次就是如《冬十月》里一般,没有一句提到理念,但整首诗读下来就让你感受到孟德的政治意图,一颗囊括了自然界和宇宙的心。虽然规模宏大、气势惊人,但又让你时时感到他的滞郁,他的疑虑,他淡淡的忧伤。

令我最为感慨的是,不论孟德怎样的恢弘气势,怎样的成就异人,他确乎拥有一种文人特有的细腻敏感,这种敏感就转变为他诗歌中总有的一线或隐或显的悲哀之情,细腻就会哀伤。

这是独一无二的孟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文学作品赏读·《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
曹 孟德痛斥补课,简直大快人心!
《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
建安文学的巅峰:曹操的高度,曹丕的广度,曹植的深度
中国国学网-- 试论曹操与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植与《千年阿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