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今端午▏谁更文艺范儿?
综合 网络整理 茶百科
(鸣谢宜昌发布、三峡广电、中国宜昌网、玩转宜昌、秭归县委宣传部、星云影视、茶百科、王志敏、@芝麻坨坨、@何氏茶道馆)
先来看看【茶百科】与【宜昌茶叶网】
一起回顾的古人端午节
端午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二字,原为“端五”,“端”为初也,“端五”即初五,五为阳数,故而称“端午节”。
先秦时,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先秦古籍《夏小正》中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认为五月初五这天要准备草药以祛除毒气。《大戴礼记》亦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用佩戴兰草、沐浴洁身来驱邪避祸。
那个时候,“端五”还不是节,而是一个需要避讳的“不祥之日”。现如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端午节前后,家里熏苍术、白芷,大门上插菖蒲、艾叶,小孩儿佩戴中药香囊,大人喝雄黄酒以驱邪避疫,应是先秦民俗的绵延保留,同时也反映出古人敬畏自然、祈福求安的朴素心理。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周处所著《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骛角黍”,“角黍”即粽子,可见西晋时端午节即有吃粽子的习俗。
古人的端午很文艺
斗百草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春日杂兴”曾描述儿童斗草情形。见画中题诗。盖江南春早,立春草长,儿童互相用草角力,坚韧者胜,折断者败。古代端午节时期也有这类风俗。
清 金挺标 群婴斗草图
兰汤沐浴
榴花照眼艾蒿香,挂符门帘饮雄黄。
粽角流苏悬彩穗,平安佑尔度端阳。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南宋 浴婴图 (局部)为孩子芳香药浴
宋人余靖《端午日即事》诗:“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所谓五兵:弓、矛、戟、剑、戈;代表战乱,系朱丝避之。后剪采为小虎,粘艾叶戴之镇邪恶。
《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椹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
染红指甲
端午阶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
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
民间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词之七》:“七月七日侵晓妆,牛郎庙中烧股香。君不见东家女儿结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红。斜簪茉莉作幡胜,鬓影过处绕香风。”
挂钟馗
终南进士舞龙泉,端午时节壁上悬。
仗君辟邪歼群丑,免得鬼魅扰人间。
《事物纪原》中说:唐明皇梦小鬼喧扰,有大鬼捉小鬼食之。问为谁,对曰臣终南进士钟馗也。因应举不捷,触殿阶而死,誓除天下虚耗妖孽。明皇乃召吴道子画钟馗像供之。后民间亦多供奉。清李福有《钟馗图》诗:“面目狰狞胆气粗,榴红蒲碧座悬图。仗君扫荡幺么枝,免使人间鬼画符。”即描写在端午时供钟馗事。《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射柳
端午祈雨置天棚,乐园东南柳色青。
分朋赛射柔条断,赢得神箭誉满营。
《辽史礼志》载:契丹族为祈雨,进行射柳活动。先置百柱天棚,后奠先帝。皇帝、亲王、宰执依次射柳;败者向胜者进酒。第二天植柳天棚东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赐赏。
后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金史礼志》载:射者以尊卑为序。柳枝有削白处,如在白处射断,且骑马接在手上者为冠军;只断不能接者为次;其余皆负。
饮菖蒲酒
采得菖蒲届端阳,酿成美酒送异香。
角黍蔗浆祝尔寿,何妨纵饮入醉乡!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以菖蒲或镂或屑以泛酒。”唐殷尧藩诗云:“少年佳话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可证唐代已饮菖蒲酒。菖蒲又称“剑水草”,生于水滨。制成菖蒲酒,具有性温味辛特点。对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寿。明代诗人瞿佑有《菖蒲酒》诗云:“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插花
清 郎世宁 午瑞图
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
竞龙舟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五月竞舟(局部) 郎世宁
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
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射粉团
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清 徐扬
射粉团是一种唐代都城和宫廷盛行的游戏。《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角黍就是粽子,而粉团则是类似麻团的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说明这种游戏的参与者多为女性或者儿童),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赐枭羹
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清 徐扬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羮”。所谓枭羮,即是以枭肉制作的羮汤。这里主料——枭,就是猫头鹰,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孝的鸟,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做枭羮、送枭羮、吃枭羮的习俗。而“赐”更是将习俗官方和制度化,广为传播。皇帝制作枭羮以赐臣下,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意图虽然是好的,但手段终归过于残忍,而且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扫除邪恶的目的,因此这一习俗并未流传下来。
採药草
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最效验。
清 徐扬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这个时间段天气燥热,人容易生病,蛇虫繁殖也容易把人咬伤。所以人们在这个时间采很多草药治病防病,而此时草药茎叶正好成熟,药性也最好。久而久之人们甚至相传此日是天医星临门。到明清时大城市的药铺常在端午日施药,居民届时会到药店索取应节的消毒药品,如雄黄、芷术等。于是形成了端午采药、施药的习俗。
养鸲鹆
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清 徐扬
鸲鹆,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哥儿”,其他的别名还有许多,比如鹦鸲、寒皋、华华、鹤鸲等。八哥自己的声音比较杂噪且毫无韵律,但是却很聪明,极善效鸣其他鸟类的声音。人们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悬艾人
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徐扬
端午在古人心中是个恶日,常设各种可以驱邪的物件。在花草中当以艾草最早、最常见,也最著名。艾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治病又可驱虫。五月正直艾草生长旺期,此时功效最好。端午这一天,人们采摘艾草,编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荆楚岁时记》汪文云:“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沾艾叶以戴之。”明清妇女都会在端午时节头簮艾花,小孩子会身贴艾虎,成为端阳一道风景。
系采丝
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周处《风土记》谓:“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楝叶插头,五采系臂,谓为长命缕。”
清 徐扬
端午所系的彩丝,是代表吉祥的饰物,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与是用红、黄、蓝、白、黑无色丝线,分别代表五行,并象征五色龙,“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使人健康长寿。
裹角黍
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清 徐扬
端午节最著名的节俗当属包粽子和吃粽子。粽子又称为角黍、筒、水团、白团等,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筒粽等。粽子馅荤素兼具,做法花样百出,充分体现了各地的地方特色。
观竞渡
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清 徐扬
端午节最著名的体育活动当属赛龙舟。关于其起源有很多说法,在不同的地方对于赛龙舟的意义也有不同的解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追悼屈原。在屈原投江的湖南汨罗县,龙舟竞渡前必定先往屈子祠朝庙,披红布于龙舟之龙头上,将龙头供于祠中祭拜,之后再安回船上。在屈原的家乡秭归,也同样有赛龙舟前祭拜屈原的仪式。在划船过程中,人们喊的口号是:“何在!”可以解释为是在寻找投江而死的屈原。
再来看看宜昌自媒体名人【芝麻坨坨】在屈原故里眼观的融合古典与现代、中国与国际范的端午节。
中国端午·诗意宜昌·情系屈原
2016-06-08 22:51   作者:@芝麻坨坨(王坤)
王  坤  (新浪微博@芝麻坨坨)
土家族,1988年生于湖北巴东。2012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宜昌微博名人汇常务理事,“茶世界·一地一会”创始人,大学教师,心理咨询师。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芬芳的农历五月,粽艾飘香迎端午,龙舟飞渡祭屈公。“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今天在美丽的“三峡明珠”宜昌秭归盛大开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外嘉宾相约端午,齐聚宜昌,诵诗篇、赛龙舟、祭屈原、赏美景、品美食,尽情品味独具屈乡特色的“文化大餐”。
党政领导、中外嘉宾、著名诗人、专家学者群贤毕至,和屈原后裔以及数千民众一起,祭屈原、吟诗作,共享屈原故里端午民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行走在屈原故里,空气中迷漫着端午节特有的艾草菖蒲有清香,孩童们在盛满艾叶水的木盆中嬉戏,等待老人将雄黄酒涂在他们的耳朵、鼻子等处;妇女们则围坐在一起包粽子、绣虎头鞋、扎艾叶香袋;出嫁的姑娘一定会带着夫君和子女回到娘家共享天伦之乐……
屈原故里过端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地炎黄子孙,读屈原诗歌,上屈乡美景,品端午习俗……归来吧,“我哥回”,宜昌是诗的故乡这里,这是圆梦的地方。
(在此特别感谢@宜昌发布、秭归县委宣传部和玩转宜昌提供的相关图片!谢谢!)
屈原故里的端午
鸣谢【三峡广电】    文|王志敏
屈原故里   诗意宜昌
归州古镇端午节挂艾习俗(照片中是归州古镇解放街)
归州古镇屈原故里牌坊前,迎接端午挂艾蒿(何怀强摄)
1984年端午节前,划龙船队员走过屈原故里牌坊,去长江上训练(何怀强摄)
张公桥头,龙舟队出征(宋华久摄)
归州古镇观龙舟赛(1989年6月8日,王敏摄)
2002年屈原庙最后一次划龙船比赛,此后赛事移到茅坪举行(文钢摄)
划龙船比赛并不是一开始就竞渡,实际上有四个程序:游江、招魂、竞渡、回舟。竞渡之前,参加比赛的龙船会各自在江面上游弋,每条船上的桨手用本地方言大声随领航者唱着屈原的诗歌,鼓声整齐地和着节奏,蔚为壮观。这是第一个程序——游江。
屈原沱,划龙船
龙船游江之后的第二个程序,是为屈原大夫招魂。龙船在波涛汹涌的石门上来回飞驰,此时桡工们会唱起凄切、婉转、悲壮的《招魂曲》。那《招魂曲》,充满家乡人民对屈原的挚爱。招魂歌曲唱得凄婉恸人,千回百转,令人肝肠寸断。随着《招魂曲》悲壮的歌声,从岸上到船上,人们同时向大江中抛洒着粽子和青桔子,将雄黄酒倒入江中。那《招魂曲》歌词是:屈原大夫哟,我哥回嘿嗬哟: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东不可往啊,东有旋流无底;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狸;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惟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哟。衣食勿须问,家乡好天地哟……
老艺人胡振浩(已故)领唱《招魂曲》以下素材鸣谢|宜昌发布、中国宜昌网、星云影视
“诗意宜昌·致远方” 端午诗会
现场┃听,诗的好声音…端午诗会再现诗意宜昌!(全程视频)
2016-06-08 了解宜昌☞ 宜昌发布
视频/张泉
我是宜昌,
如果你来,你会爱上我,
爱上峡江渔女绽放的春色,
爱上白云之巅飘荡的情歌。
6月7日晚,“诗意宜昌·致远方”端午诗会在中国诗歌之城宜昌市精彩上演。当晚,瞿弦和、温玉娟、徐涛、凯丽、刘劲、岳红等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朗诵艺术家、著名诗人云集宜昌,吟诵名篇,共同追溯华夏诗歌的伟大源头,感受一座城市的诗歌温度。
张凯丽朗诵《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视频/张泉
宜昌诗歌之城,诗人兴会
今年端午节期间,宜昌精心策划推出了六大诗词创作、朗诵和交流活动:
“致远方——我爱宜昌”诗歌创作和朗诵艺术大赛吸引了1500余人参与,上至八旬老人,下至4岁孩童;
“诗意校园”评选活动鼓励青少年诵读诗歌、感悟诗歌、创作诗歌,首批30家“诗意校园”将于明晚授牌;
中国诗歌之城“宜昌诗库建设”活动征集诗歌作品5000余件,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余名作者参与;
以“迎端午、颂家乡”为主题的“诗意宜昌”万人吟诵活动正在宜昌大地蓬勃开展,浓浓诗香洋溢在“诗歌之城”的每个角落。
图/杨舒然
宜昌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诞生地,与诗歌有着几千年的不解之缘。真诚希望各位作家、艺术家和诗人朋友,常来宜昌走走、多来宜昌看看,用诗情和灵感触摸美丽宜昌,用笔墨和智慧展现诗意宜昌。(鸣谢@宜昌发布)
2016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以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元素让宜昌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在各路媒体争放大招的新闻战中,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新媒体公司星云影视在宜昌首次采用VR全景相机,亮瞎了整个报道现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屈原故里过端午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端午史话:浩如烟海的端午民俗
端午:时间缓缓,只念家的味道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习俗?你可能不知道的端午节(图解)
闲话端午
2013年端午节专题——浓情端午 粽飘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