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启示录357:无远虑者有近忧
导读
你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孔子的名言吗?为什么会说出大问题的老板错在只想票子,不读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说很多老板福报很大,但慧报和福报不匹配?孔子和老子的哪些教诲可以让我们做到“有远虑而无近忧”?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孔子有一句话,就算到了今天,没有受过任何学校教育的中国人也都知道,也能张口说得出来。这句话记载在《论语》的卫灵公篇里。
01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句话即使不解释,大家也都能够理解它啥意思。一个人如果不做长远的打算,考虑的不周全一些,很快就会有困扰自己的事情发生。
读了这则《论语》,再联想到最近几天在手机上看到的财经消息,感慨比较深。
一家创办了30年的,已经是全国性的、超级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创始人在出售股份,而且会出让企业的控股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怎么愿意把亲手养大的孩子让给别人呢?很简单,现金流吃紧。
还有另外一个消息是,在中国非常有名的一家房地产企业,是北方的公司。在几年前还全国到处攻城略地,大肆的扩张,最近报道他们已经有几十个亿的外债违约了,而这公司的债务,据说有几千个亿。
02
为什么那么了不起的老板,那么牛的企业,说出问题就出问题了呢?而且出的问题都是天大的问题,甚至是创始人根本都没有办法扭转局面的问题呢?
是什么因素,让这些非常好的企业,陷入不可挽回的局面呢?
按理说,这些企业能做到今天这个地步,老板怎么可能不是聪明人?老板的身边怎么可能没有一大群聪明的人呢?
那些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的企业老板,为什么一觉醒来变得这么狼狈呢?
当然,媒体上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因为咱们是讲《论语》,所以我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这些老板们只想赚票子,不肯读老子和孔子。
这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说法,这些老板们只想着怎么样拼命去赚钱,却没有真正领会天道,领会那个亘古不变的法则。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可能会遇见的风险,没有预见性。
如果他们能够在百忙之中,读一读老子,读一读《论语》,读一读孟子,读一读《孙子兵法》,也许他们今天的这种狼狈,可以不发生。
03
十几年来,跟太多的这个时代的成功人士交流过,打交道,我有一个最最深刻的感受:
老板们往往是福报很高,但是慧报,也就是他们的慧根,跟他们的福报不匹配。
很多老板非常有勇气,能够战胜和粉碎很多常人无法面对的困难,能够从一穷二白,把企业做大。
但是,对未来没有深刻的洞察能力,没有预见,或者说预见性不足,也就是孔子讲的缺少远虑。
缺少远虑的根本原因是智慧不够,智慧不够的很大原因是,被欲望冲昏了头脑。
很多老板得意的时候,顺风顺水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考虑很长远啊,有长远眼光,有宏图大计,有三年规划,五年规划乃至三十年的规划。
但只要是你跟他们深度交流一下,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他们往往把好的一面想得太好,把未来可能会碰到的坏的局面,看得不那么坏,想象的不会那么坏,或者他们认为不至于坏到极点?
但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激情,没有理性去约束和制衡,最后十有八九就是悲剧。
04
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所有的事都是有好有坏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觉得它好,那不过是“坏”藏起来了而已。时机成熟了,“坏”有了阳光,有了雨露,就会快速地繁殖和生长。
很多企业很多老板辛辛苦苦三十年,从高峰跌落,只需要三年,这不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
伟大的老子还告诫我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所有的事情都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一个人是穷光蛋,不怕死,不怕困难,能够从一个别人眼睛中的傻B,慢慢奋斗成一个牛B轰轰的老板。
那么,一个牛轰轰的老板,有一天,就有可能被上苍,被造物主打回原形,重新成为一个被别人耻笑的傻B。
05
哪有只升不落的太阳?哪有只圆不缺的月亮?所以读懂圣贤的教诲,一个老板,一个成功人士就应该明白,看事看两面,之于未乱。
好事有没有坏?会不会变坏?这个问题是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讨论的。刚才咱们讲了,看看太阳,再看看月亮就全明白了。
中国的文化之根《易经》,这个“易”字,就是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就是告诉我们要通过日月的变化,读懂天地万物和人事的变化。
既然一切都会变,那么提前对坏的局面,做好思想和行动方面的准备,不要把事情想得过于乐观,对坏的事情想得坏一点,准备的充分一点。也就是今天华为集团做得最好的,极限生存的思维,备胎的思维。
可千万别只想着好事!坏事儿就等着一个人膨胀,就等着一个人忘乎所以。只要一疏忽,它嗖的就可以钻进来。
所以感慨,很多把企业做得很大的老板,某种意义上还不如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
很多老农民,都知道雨伞饱带干粮,都知道在年成好的时候,为年成坏的时候储备点儿粮食。
06
读了这则《论语》,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的母亲。
从小生活在农村,那个时候,村里的很多家庭,一年到头都会有断粮的时候,我们家几乎从来没有断过。
粮食刚打下来的时候,很多的时候,也不会随意的吃,有计划,不敢浪费。
而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家里面平时生活很节约、很节省,每次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母亲总能像变戏法一样的,从哪个地方变出三块钱或者五块钱,为家里人买一点肉包,一顿饺子。
虽然没有受过那么好的教育,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我的母亲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欲望,要考虑长远,不能只顾眼前。
所以我现在经常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劝很多房地产的老板,但我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听得进去。
要不然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也不会说利令智昏。当一个人满脑子都是对利益的追逐,欲望的漩涡,会让一个人彻底丧失理性。
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把圣贤的书拿出来读一读,让自己的思维稍微的理性一点。
一个人如果过度感性,胆子大、有激情,他可以走得比别人快。但是要想比别人活得长,要想比别人走得远,那一定需要冷静、理性和未雨绸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361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11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何意?
橘子郡读《论语》201
疫情之下,这3句话道尽人生百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没有那么难
《论语》中的智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