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告丨下半年关于文学理论的一项研究

题目是这样滴:

试论高中生文学理论教学体系的开发与实践

——IBDP中文A资深教师为例

为什么要研究嘞?

①研究目标

1.IB中文A的文学理论教学与国家课程在此方面的缺失与落后进行对比,为国家课程语文学科开发文学理论课程内容提供借鉴。

2.通过梳理IB中文A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以及教学实践,推动高中生文学理论课程成熟化。

②研究内容

1.国家课程的文学理论教学现状

2.IB中文A文学理论教学的知识体系建构

3.IB中文A文学理论教学的实施

③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建构高中生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及采用何种方式实施教学更为合理?

这个研究比较特别的地方:

1.关注中学文学理论教学,更新国内语文领域对于文学理论的陈旧认知,填补中学文学理论教学研究的空白,并深入探讨中学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教学问题。

2.以文学理论教学为切入点,横向深入比较国家课程语文学科与IBDP中文A教学,从课程要求到体系建构再到教学与反馈实现纵向全面考察,促进IBDP中文课程完善,推动国家课程语文学科发展。

3.论文包含国家课程与IB课程专家与教师对于课程和教学的深入访谈。

4.论文包含IB学校课堂调研与学生反馈。

大致的框架是这样的~

国家课程高中生文学理论教学现状

1.高考语文中文学理论的考核要求

1.语文学科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源流

2.语文教师教学中文学理论的运用

IBDP中文A文学理论教学的理念与考核

1.IBDP中文A的文学教育理念

2.IBDP中文A对于文学理论的考核要求

3.高中生文学理论素养的意义和价值

IBDP中文A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1.中国高校文学理论课程中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

2.IBDP中文A考试大纲中文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

3.IBDP中文A权威教辅书中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4.IBDP中文A资深专家编写的文学理论词典中知识体系的建构

5.IBDP名校资深教师教学教研中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6.高中生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展望

IBDP中文A文学理论教学的设计与成效

1.IBDP中文A教师文学理论教学设计的考虑因素

2.IBDP中文A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

3.IBDP中文A教师的教学方法

4.IBDP中文A学生的课后理解与运用程度

5.IBDP中文A学生对于自我文学理论素养的水平和价值的主观评价

6.IBDP中文A文学理论教学的目标与方法再探讨

总结


具体怎么研究?

①文献研究法:

论文的第一/第二章要用到文献研究法。在第一章中,作者将对于当前中学语文学科文学理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即研究高考语文中文学理论的考核要求,梳理现有的语文学科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源流,并且通过课例研究当下语文教师教学中文学理论的运用。在第二章中,作者将厘清IBDP中文A文学理论教学的理念与考核,将其对于文学理论的教学要求与国家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对比,并分析IBDP作为国际教育的独特教学理念,这一部分主要研究IBDP中文A的文学教育理念 / IBDP中文A对于文学理论的考核要求以及高中生文学理论素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两部分的文献研究,揭示现今国家课程考核要求不明确/知识体系陈旧/运用匮乏的现状,并通过IB的教学理念和考核要求强调文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展开之后IB知识体系建构和教学实施的研究。

此外,第三章的第一小节也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于中国高校文学理论课程中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的研究对于中学教学中文学理论体系建构作指引和参考,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加工,形成适切于中学生的理论体系的建构思路。

第三章第二小节同样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IBDP中文A考试大纲中文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为知识体系的建构探寻基本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其合理性。

②访谈法:

文章第三章中的主要内容均需要通过对于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实践者的访谈与总结完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反思,对于高中生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进行展望。主要的访谈内容包括IBDP中文A权威教辅书中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 IBDP中文A资深专家编写的文学理论词典中知识体系的建构 / IBDP名校资深教师教学教研中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

访谈对象:教辅书的编写者/文学理论词典的编写者/名校资深教师

访谈主要问题:1.编写或者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学理依据 2.对于文学理论体系构建的认识 3.构建过程中对于中学生特征作出何种考量 4.对于该问题的其他思考

论文将对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记录这些已经将中学生文学理论体系建构付诸实践教师的经验和思考并挖掘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结合中学生认知和高校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建构等相关文献对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为中学生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方案和思路。

论文第四章第一/第二节也主要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于教学实施的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宏观的了解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方向来对于教师对于文学理论教学的认知进行考察,分析当下IB教师对于文学理论教学的认知情况,以便给出相应对策,并为之后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后续反馈进行全盘考量打下基础。

访谈对象:IB中文教师若干位

访谈主要内容:1.文学理论教学对于中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2.文学理论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和期望养成的能力 3.本堂设计的思路和理由 4.本堂课要达成的目标 5.对于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建构的认识 6.对于理想的文学理论教师的要求

③观察法

第四章第三节主要由观察法完成,观察对象为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记录内容如下

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是否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效果/学生活动等

通过教师课堂活动的记录与分析,对于IB教师的文学理论教学的模式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且通过与之后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对照,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④调查法

设计问卷对于学生课后理解与运用程度及其对于自我文学理论素养的水平和价值的主观评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如下

你理解教师讲解的概念了吗?

你对于和该概念相关的其他内容(如例子/范文)理解了吗?如没有,具体是________

你认为自己是否能够在陌生文本中识别该概念?

你认为自己是否能够在文本分析中灵活运用该概念并进行论证?

你认为该概念对于你的测试是否有帮助?

你认为该概念的使用是否能够帮助你解决之前遇到过的对于文本的困惑?

你认为该概念是否启迪你对于文学的某种思考?具体是__________

你认为该概念是否让你收获成就感?

你认为该概念是否激发了你对于文学的兴趣?

通过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本论文将结合教师的设计和课堂情况对于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以期为文学理论教学提供建议。

现有的研究基础是这样的 ~

IB的官方网站上提供了权威且全面的IBDP中文A的课程设置和考核要求的文件。香港的资深教师董宁老师出版了《课程指导》,对于课程学习给予了系统化的建议,但是没有对于其中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进行说明。此外,吴昱昊老师曾撰写《IBDP中文文学课程的课程架构与学习要求》对于IB中文A课程的课程架构和学习要求进行了清晰/完整的梳理,但并未涉及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文学理论的选用情况。另外,在“外滩教育”/“振语学堂”/“红宝书之DP中文文学考试”/IB中文讲堂”/“南师附中IB中文组”/“我们只谈K12等微信公众号上有关于IB中文A各项考试的策略性指导,其中包含文学理论书籍的推荐和一些文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由于是公众号的专栏文章,因此知识点较为琐碎,未建构完整体系。

通过多位一线资深IB中文教师的探索和实践,IB中文A课程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和成熟。已经出版的IB中文A文学理论资料有香港李萍老师的《文学理论基本常识小词典》和董宁老师的《文学术语手册》,但是目前没有相关资料研究他们编写制定的过程和所参考的文献。另外在各类IB中文公众号上可以找到数篇涉及到文学理论运用指导的辅导文章,其中文学理论的选取/运用的思路有很大区别,比如上海平和学校资深教师郁佳震老师运用西方前沿的文学与哲学理论分析相对艰深的《生命难以承受之轻,而有些IB中文教师主张使用相对浅易常见的文学理论。因此本文将对IB课程乃至于高中生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边界和难度进行探讨。

与IB课程教师因为IB考核要求和自身学术素养而将文学理论融入教学设计不同,国家课程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仍有待完善,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系的建构问题。郑园园的《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文学理论历史回溯分析与运用》回顾了现今语文教育界文学理论在西方理论和历史思潮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过程,但是研究仅涉及数个方面,并未全面梳理高中生文学理论的体系及其建构过程。张锐的《谈语文知识教学体系的设计》中比较了不同的教材中的文学理论知识的体系类型和编排方式以及发展趋势,但是并未深入探讨理论体系设置的合理性问题。刘星的《现代语文课程知识体系的研究》中从人文性和科学性两个维度评价语文知识体系的演变历程,其中科学性和人文性这两个考量纬度为本论文提倡将文学理论引入语文教学提供启发。

在此基础上,许多研究者对于文学理论体系的全新建构提出了建议和方向。冷勤的《初中语文课程文学知识内容研究》指出了语文课程文学知识体系与教材脱节,内容过于浅显空疏,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但是未对于具体的文学知识体系建构提出解决方案。刘永康的《构建语文课程的知识与能力体系》从各个文体出发提出了将对应的前沿文学理论填补知识体系的设想,并结合例子加以说明,但也没有梳理出中学生适用的文学理论的完整体系。荣维东的《开发科学有效的语文知识体系——以加利福尼亚语文教材<文学:读者的选择>为例》通过借鉴加利福尼亚教材的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精心设计的学习实践来呼唤我国中小学建立全新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苏彩进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体系分析》一文中将苏教版教材和美国教材进行对比,论证了清晰的理论定义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华婷的《语文课程的文学知识体系建构研究》中全面梳理了语文学科的文学知识体系并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搭建了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模型并列举了相对详尽的示例,但是在完整度和严谨度方面还有待商榷。本论文将在此基础上,结合IB中文A的特点和多位IB中文A教师的实践,搭建具体/可行的高中IB学生的文学理论知识体系。

还有研究者关注到教师的素养和实践与文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之间的关系。李笙的《文学理论修养与中学语文教师》中强调了语文教师的教师素养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知识体系。范峥的《文学批评理论关照下的多元解读——以<雷雨>为例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文通过《雷雨》的教学方案,阐述了运用新颖文学理论进行教学的可行性。本文也将通过个案分析具体探讨教师的文学理论素养/教学理念和实践策略对于理论教学的影响。

总体而言,中学生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建构的相关文章较为稀少,鉴于IBDP课程为国际预科文凭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中文系1~2年级水平,因此作者将参照学者/专家关于大学中文系文学理论课程知识体系建构与教学的文章对于IB中文A的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并结合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要求进行调整。

童庆炳老师在《文学理论教学的双向拓展》中对于文学理论教学的发展方向作了高屋建瓴的指引,他认为要加强跨学科的批评,另外文学理论教学要与文本批评相结合,童庆炳老师在文章中还推荐了他所引领的北师大文艺学研究所编写的多本教材,其内容与理念为本论文的理论体系评析提供了重要的标准。

除此之外,许多学者也对于高校文学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变革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吴春平的《文学理论教学与文艺学学科建设》中指出了文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诸如与现实和学生需求脱节等问题,并引入王一川/陶东风等研究者的著作和体系阐述更为理想的文学理论教学方式,比如通过文论的选用启发学生形成自己的深入思考。赖大仁的《从文学理论教学看当代文论建设与创新》中指出文学理论的教学应当随着时代的步伐稳步推进而非浮躁冒进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精神。罗宏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中存在误区——文学理论教学札记》中对于文学理论的范围/形态/创新/中国特色与当代性等问题表达了看法,他强调了文学理论体系的严谨性。张良丛在《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从教材编写谈起》中认为文学理论的教材需要建立开放的体系,理论知识从实践中产生还要能够回归实践,并且提出讨论和对话应当被纳入文学理论课堂中。《光明日报》的《中国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鲁晓鹏提到美国的文学理论教学更关注具体的问题而非体系。刘意青的《当文学遭遇了理论——以近三十年我国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为例》中提醒教学者注意理论泛滥甚至误读作品的现象,她提倡让理论成为解读文本的有力工具而非障碍。陈长利的《从本质主义到关系主义——文学理论教学范式转移》中指出了文学理论教学从本质主义向关系主义转变,关系主义的特点为关系型/历史性/主体性,关系主义文学理论教学的目的为培养学生的文学思想/解读/写作能力,主张以主体间性/情境性/问答性为特征的交流式教学法。范建刚的《“话语”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对当下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的思考》中对于“文学理论是原理还是问题”/“独断式话语的转向”/“科学性和价值性的互补融合”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不少高校的文学理论教师也对于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梁晓冬的《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究》中较为深入地介绍了自己将新批评/精神分析等文学批评手段引入文学教学的经验和理念,陈勇的《试论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借鉴作用》也持类似的观点。陈军的《高校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探析》中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角度给出了文学理论课程的组织策略,并且明确了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角色,另外还涉及了教研/评教等事项对于教学的作用。郭景华的《视界融合——解决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的新思路》强调了学情调查/内容适切和多样化考核。张海波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初探——文学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提出了“研讨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目标,并且通过导读和论题制定以完善教学过程。宋晓云在《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向原典阅读的回归》中提出了阅读文学理论原典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刘根生的《坚持立体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对文学理论课立体教学的反思》中提出了“立体式”教学,从理论背景/例证/创作与评论/课堂组织等多角度完善课程实践。

有一些教师还专门针对文学理论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本论文深入探讨分析提供了参考。孙桂芝的《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刍议——教学问卷调查分析》面向学生作了文学理论课程关于书籍阅读/教材与学习/课堂教学方面的调查,为本论文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思路和访谈调查的参考。邓心强的《关于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同样以调查分析的方式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理论本身等对于文学理论教学提出了建议。

此外,在《开创文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新格局——“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综述》这一重要的文献中中佴荣本记录了金元浦的观点,即问题本身比术语更为重要,所谓的“西方”术语经过了接受之后,就变为本土话语了,可以作为重要的参照系,同时要寻找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文献还记录了赵宪章的观点,即文学理论教材应当从文学而非观念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献还提到杨春时的观点即应该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的情况下为学生讲授文学理论课程。高建平提出除了古代/西方/俄苏的理论之外,我们应该重视当下文学经验的理论化。

——————

希望顺利完成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函授毕业生自我鉴定与自我总结
语文百年:呼唤语文教育理论
谈语文教学的知识转化率
给语文教师推荐几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讲稿)
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