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因果论与目的论

1.

这段时间看了《被讨厌的勇气》,里面全是年轻人与老头子的对话,其实就是在讨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各个里观点。

其中有一处特别把因果论与目的论拿出来做了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是一点点,它其实能够影响个人的动机。

因果论在意把现在出现的问题,归于之前的原因引起的,这是弗洛伊德给出的观点。

比如某人童年不幸,就归罪于父母总是打我,骂我,冷落我,

不舍得给我半点爱,导致我现在内向和无助,经常闷闷不乐。

不但连别人讨厌我,连我自己都讨厌自己。然后就是叹这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给造成的。

要是换另外一种父母,给我无限的关心和爱,我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的地步。

再之后,就是把永远走不出这个怪圈,带着对父母的恨,

带着这个因素的影响,把最差的个性保留了下来,甚至一辈子都被定型。

但阿德勒不是这样认为,他认为所谓的因果论,完全站不住脚。

他认为正是某人把自己的无能与过去联系起来,目的就是为了找借口,不去改变自己,而是为了保持这个现状。

因为人的改变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甚至也因此失败的。

2.

就拿烟民来说,即使你举一百个因吸烟而发生的肺部问题的例子,

一旦到了大众吸烟区,他们马上就忘记刚才说过的事,依然照吸不误。

如果说戒烟有这么难吗?他们回答,不抽烟的日子才难受。

而且还非常能找借口,要么说抽烟不多,影响小。要么说大家都是靠烟来维持社交的,你就别当另类了。

总之,导致自己习惯抽烟,是因为客观上的需要决定的,绝对不是个人能轻易改掉。

如果你跟这一类的人打交道,他们永远都在给你找原因,接着说明自己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完全是之前的条件决定的。

你能怎么说他好呢?所以,遇到把因果论当圣经的人,最好还是离他远点。

道理是,你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他永远有一千个理由来说服你,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不想改变而已。

阿德勒最讨厌因果论,与此相反,他提出了目的论的观点,

把一切过去的统统勾销掉,指出过去的历史,并不能说明现在的问题。

反而是由于有了某种目的,特意把这个条件给加上来。

3.

举一个例子,某女生一见到自己暗恋的人,就患有脸红症。他想求助阿德勒,结果如何呢?

阿德勒说,这其实就是她出于为了维持没有勇气的目的而特意表现出的脸红症。

所以说,脸红症不是病,而是其目的,好让外人觉得她是因为脸红而不敢表白,理解她。

后来,阿老师给她分析了这一点,让她勇敢地去挑战自己一下,说出喜欢你这3个字,脸红症瞬间就无了。

目的论与因果论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不承认过去会影响现在,后者认为过去是重点。

所以,前者能放下过去,敢于为了目的而改变现在的自己;

后者永远被过往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难以改变了。

当你理解完这两者的区别后,就清楚自己该如何选择了。

改变命运,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因果论无论如何都无法帮你跳出泥潭,而目的论就能让你自由决定。

长按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阿德勒心理学《目的论》
理解阿德勒“目的论”的五个层次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逐的过程就是今生的意义!
阿德勒心理学
剖析因果论和目的论, 无法改变环境时请改变自己, 从此刻开始!
“原因论”VS“目的论”,你是哪一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