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咏采薇余韵长
userphoto

2023.03.06 河南

关注

编辑说

       “采薇”最早出现于《诗经》,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被赋予了丰富内涵。经过后世文人的反复吟咏,“采薇”承载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既可表达思念之情、孤苦之意,亦可抒发爱国热情。准确理解“采薇”的寓意,能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请看——

 
文学作品中的“采薇”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的两首诗中,一首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是《诗经·召南·草虫》。《诗经》收集的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又提到了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故事,为“采薇”赋予了新的内涵。经过后世的漫长积淀,“采薇”一词在中国文化里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累。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后世用之作典故的诗词就有240多首,形成了意蕴丰富的“采薇”文化,仔细梳理这些诗词中“采薇”意象的含义,笔者发现主要有三类,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怀乡思人
《诗经·小雅·采薇》中,一位士兵很想结束征戍生活,盼望早一点回家;战争越拖越久,他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强烈。诗歌前三章这样写道: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这三章以采薇起兴,写景记时,写了薇菜(即一种野豌豆)从“作止”到“柔止”再到“刚止”的生长变化过程,即从“刚冒出地面”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变老”,暗示一年快要结束了,自己又回不了家。时间的流逝触动了士兵的乡愁,他用薇菜的生长过程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思归之苦。“薇”既是食物,也是景物,更是抒发情感的媒介,它的生长变化触动戍卒“曰归曰归”的烈烈忧心。

《诗经·召南·草虫》则写了一位姑娘等待心上人时的忧急心情,以及想象与他欢会后的喜悦。全诗共三章,其中最末一章这样写道: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其大意是:“登上那南山,我采集薇菜。难道我真的要采薇菜吗?我要去看君子,看我的那个心上人,可是我没有看到心上人,所以我内心伤悲。一旦见到他,我的心就释然喜悦了。”诗中女子登南山采薇,触景生情,想到心上人。这里的“采薇”就被赋予一种文化含义,充满怀念故人、思念君子、思念心上人的苦闷和忧伤。
人生困苦
王绩生活在隋唐易代之际,信奉黄老之学,性格散漫,喜欢饮酒。隋朝大业年间,他做过秘书正字和六合县丞,隋亡以后,他被唐朝朝廷征召为官。尴尬的人生经历使他内心充满矛盾,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他托病回乡不仕。其有《野望》一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的意思很明显。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诗的末句“长歌怀采薇”意思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这里,诗人用了《史记·伯夷列传》“首阳采薇”的典故。商纣王昏庸无道,伯夷、叔齐竭力劝谏,纣王不听,他们选择了归隐;周武王伐纣时,他们又力劝周武王,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武王没有听从。周朝建立后,他们内心没有归属感,不仅不愿做周朝的官员,还以吃周粟为耻,于是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王绩由隋入唐,也没有归属感,末句以“首阳采薇”的典故来叙说漂泊不定的身世,表达人生的孤独、苦闷与惆怅之感,在意脉上是符合情理逻辑的。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左顾右盼,发现没有一个认识的朋友,生活是如此悲凉,于是心中怀想着隐居不仕的伯夷、叔齐,拉长声音,歌咏遣怀。这最后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像伯夷、叔齐那样,做采薇而食的隐士。他用“采薇”这个典故喻隐居不仕。
爱国热情
南宋文天祥有一首《南安军》,全诗如下: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首诗写于公元1279年。此时南宋已经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途经梅岭,家乡近在眼前,身边没有战友的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哀痛、悲伤!山河仍在,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诗歌最后两句表明作者的态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上采薇充饥,我也要像他们那样饿死殉国,就连做梦也要像伯夷、叔齐那样采薇。”文天祥用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表达了誓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语气斩钉截铁,大义凛然,以死明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凛然正气。

再看看毛泽东的《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一诗: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这首诗是1943年毛泽东同志为缅怀赴缅甸作战壮烈牺牲的戴安澜将军而写的。诗歌赞扬了这位抗日英雄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爱国热忱。首联“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意思是当有外国侵略者(日寇)时需要有人去抵御,国家有危难,将军(戴安澜)挺身而出勇赴国难。这里的“赋采薇”本义指戴将军朗诵《采薇》诗篇,激励将士同仇敌忾,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采薇》写戍卒在归途中回忆征战生活,内容与战争有关,既有思乡之情,又有行军打仗之苦,还有将士们抵御外侮的爱国热情,因此“采薇”又被赋予了出征打仗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赋”除了朗诵、吟诵的意思外,还有作诗、写诗的意思。如果把“赋”理解为写诗,也能说通。戴将军能文能武,出国作战行军途中,写下了两首七绝:“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这两首诗以诸葛武侯出征自勉,以超越历史上秦始皇的功业来激励将士,扬我国威,表达了戴将军,也可以说是全体中国远征军为国建功的豪迈之情和视死如归的抗战决心。如果把“将军赋采薇”理解为大敌当前,将军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军出国作战,谱写抗日救国的新《采薇》,也能说通。
总之,“采薇”一词在中国文化里已形成厚重的文化积累,内涵丰富,衍生出“忠君爱国”“坚贞不屈”“清明廉洁”“有骨气”等含义。和“采薇”有关的词语也很多,如“采薇士”“孤竹采薇”“首阳采薇”“西山薇蕨”“首阳饿”“首阳蕨”等。准确把握“采薇”的含义,有助于精准地理解诗歌作品的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伯夷叔齐为什么饿死也要坚持暴君纣王的统治
【第2485期】暑期充电|诗歌中的典故知多少?快来这里学诗词,听故事!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
为什么说诗经《子衿》是一首十分前卫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