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本里的名著|赏析《三顾茅庐》的小说艺术

课本里的名著

赏析《三顾茅庐》的小说艺术

余映潮

课文《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细节美妙,人物个性鲜明,表现手法生动;若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进行品析鉴赏,既能提升阅读欣赏能力,又能增加文化文学知识。这里联系《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欣赏课文中的一些表达艺术。

1.场景设置

所谓“场景”,就是人物活动的场面。场景的设置,通常是为了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和反映人物品质。《三顾茅庐》先是设置了人物活动的宏观场景,即诸葛亮高卧之地卧龙冈,这里一带高冈,清静异常;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设置了微观的场景,即诸葛亮的草庐。宏观的场景对人物起着美好的映衬作用,微观的场景则是刘备第三“顾”时聆听诸葛亮战略宏论的地方。

2.人物出场

人物出场往往是小说情节发展中作者要着力描绘的内容。《三顾茅庐》在人物出场上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情节的发展引人入胜。刘备的第一“顾”,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二“顾”见到的只是诸葛亮之弟诸葛均;到了第三“顾”,才在久久的等待之中见到了心中向往的诸葛亮。作家这样安排诸葛亮的出场,不仅委婉曲折,而且顺势让众多的其他人物出场,反复地运用侧面映衬的手法表现诸葛亮的高洁、智慧形象。

3.波澜手法

任何小说故事情节的推进,都需要漾起文中波澜,所谓“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往往用于形容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三顾茅庐”故事本身就显现了情节波澜起伏的艺术特点。本文着力表现了第三顾之中的情节波澜,即便在细节的描述上,作者也是极尽曲折,尽显波澜。尽管诸葛亮恰好在家,就在眼前,但要见到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故事中写了不少细节:

先生昼寝未醒;半晌不见动静;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一个时辰后醒来吟诗;吟罢诗歌翻身问童子;转入后堂更衣;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真可谓笔法生动,勾画细腻,摇曳生姿。

4.对话描写

整个故事,基本上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显现故事细节,表现人物性格。从生动的对话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飞的快人快语,刘备的真心诚意,以及诸葛亮的胸怀天下、满腹经纶和超群智慧。

特别是故事中诸葛亮关于天下形势的分析,让我们感受到他虽身居草庐却洞察时事、善于谋略的性格特点,使“三顾茅庐”的故事真正表现出了它的深远意义。

5.映衬烘托

三顾茅庐的情节之中,一方面,张飞始终是个陪衬人物,他急躁鲁莽、心直口快,作者对他进行了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在对比映衬之中烘托出诸葛亮的形象。另一方面,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虔诚探访,以及前两“顾”之中遇到的那么多的不俗雅士,还有对诸葛亮所居之地的秀美环境的描写,都对诸葛亮的形象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此外,《三顾茅庐》的情节发展之中,还有铺垫、误会、悬念、虚实相映等手法的高妙运用。这些内容的欣赏,能够给我们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知识建构

1.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特点。古典白话小说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划时代的文学样式。叙述时常带有说书人的印记,为了讲究情节的曲折和故事的完整,往往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而很少涉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2.梳理情节,了解背景。情节和背景是小说的重要元素,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3.分析人物,情感共鸣。通过阅读,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要点,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感受小说人物的情感曲线,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并尝试用点评的方式,真实表述自己的观点。

4.比较阅读,体会主题。可以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小说要素入手,进行对比学习。尝试发现不同环境与情节塑造出的不同人物形象,体会不同的主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写文的困惑
2016年中考名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推荐]2006年中考名著训练试题及答案
0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十二)--名著阅读类(1)
中考语文名著专项训练100例
名著文体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