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普通人学历史》第22章  赵普,北宋创立(下篇)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我问:“张良先生,契丹当时为什么那么难打?”

张良说:“步兵对骑兵的对峙,人家骑兵实力在那。虽然中原一直都很重视骑兵的发展,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马匹,也没有足够多从小长在马背上的骑手。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认为统一中国关键是要打败西夏,避免腹背受敌,要打败西夏应该先收复河西走廊,因为河西走廊是养马也养骑手的地方。而西夏之所以在与宋朝战斗中占有上风,就是因为宋朝以步兵为主,西夏以骑兵为主。”

我说:“所以,成吉思汗戎马生涯的二十多年征程,所向披靡!”

张良说:“那都是后人称颂古人的后话了!”

我问:“张良先生,杯酒释兵权当时发生在什么阶段?”

张良说:五代十国末期,中华文明版图政权基本稳定了,不需要南征北战了,那么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们就成了宋朝最大的威胁。赵匡胤特别喜欢找赵普聊天,他问赵普,你觉得唐朝末期四分五裂,根源是什么?赵普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赵匡胤问有没有解药?赵普就提出了十二字方针: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

我问:“那当时这些武将有没有不愿意交权的?”

张良说:“在小命与兵权之间权衡,二选一,你选哪个?你选择主动退休,那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如果是负隅顽抗,那对不起,现在当朝掌权?集团有绝对的实力灭掉你,大家自然会选择主动上交兵权。赵匡胤也犹豫过,觉得有些兄弟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应该不会背叛自己的,想继续留任他们。赵普就反问他: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意思是当年郭威对你不好吗?柴荣对你不好吗?都托孤给你了,也没影响你恩将仇报啊。”

我问:“当时收缴了兵权,赵匡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张良说:“高枕无忧是不可能的。杯酒释兵权只是拿下了当下可能有威胁的将领,但是不排除未来会有类似的奇才出现,所以要改变军队的管理办法。赵普设计了一套全新方案,叫制衡法,把禁军一分为二,一半驻守各地要塞,一半驻扎在京城周围,两者相互制衡。在制衡法的基础之上,又提出更戍法,意思是全国部队不断换防,并且要定期换防到京城,接受思想教育。你这么想,如果后周也是这么设计的,赵匡胤根本不可能搞兵变,即便你带着十万大军兵变了,驻守在边疆的十万禁军以及更多的地方军接着就杀过来了,你很难有胜算。”

我说:“还是赵普想的周全,他应该是个读书人吧?”

张良说:“他自称半个文盲,貌似只读过《论语》。他身上不是有个典故吗——半部《论语》治天下,顾名思义,推崇儒学治国。”

我说:“释兵权、制衡、更戍,解决了藩镇擅权的隐患和禁军的弄权问题。赵普还有其他方面的改革吗?”

张良说:“还有赵普的十二字方针策略,目的是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改革措施可归纳为两点。第一、加强中央集权,包括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集中司法权;第二、对各级权力进行一系列的制约,增加审批、监督环节,各管理部门相互牵制,相当于给每级权力都套了一个笼子,甚至连皇权也约束在内。据说赵匡胤想买个烧香驱蚊用的熏笼都需要层层审批,一套流程走完要好几天。赵匡胤是武人出身,自然不耐烦,感叹了一句: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我说:“他这个草根还没适应贵族生活!”

张良说:“赵匡胤不算草根,他是官二代出身,算是武人世家,读书可能少了一些,对皇家的制度略陌生。好在赵普懂这些礼制,手把手的教他:礼制也是统治催眠的一部分,权力必须有相应的牵制,成为举国运转系统的一个环节,哪怕你是一国之主,也不能带头去破坏,例如某个国家领导明天要跟美国总统拜登会晤了,你不能穿着球衣球鞋就去了。有些事情赵匡胤内心可能有些不耐烦,但最终还是一一遵从了礼制。前面我说狄仁杰是武则天的救星与克星,你说狄仁杰是武则天的教练,实际上呢?赵普对于赵匡胤也是类似的角色,教导、辅佐的作用!”

我问:“赵匡胤死后,为什么当时是他弟弟接班而不是赵匡胤的儿子呢?”

张良说:“民间的说法是烛影斧声,意思是赵光义弑兄上位,烛影斧声这四个字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官方的说法是突发疾病。至于真正死因,成谜。哥哥死了,弟弟接班了,实在说不过去,所以赵普就出面帮着发布了一个“金匮之盟”,核心是四个字“兄终弟及”。金匮之盟的大意是赵匡胤抢了后周小皇帝的龙椅,他的母亲杜太后在临终前就嘱咐他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幼子,以免重蹈覆辙。”

我问:“当时北宋没立太子吗?”

张良说:“没有,不仅仅是赵匡胤没有立过太子,你看五代十国这段时间里,各朝代几乎没有正规立过太子,也就是说,梁唐晋汉周的第二任统治者,都不是以太子的身份当上皇帝的。到了后周时期,郭威传位给柴荣也是这样的,郭威没有立柴荣为太子,柴荣是以晋王加开封府尹的身份登上皇位的。你看赵匡胤怎么安排的后事,他封赵光义为晋王、开封府尹,那么文武百官按照惯性去理解,赵光义将要接替皇位,而且是皇帝的意思。这也就是为什么赵光义上位,大家没有替赵匡胤儿子们打抱不平的缘故。”

我说:“这样文武百官也就顺应了当时的认知惯性,让赵光义成为了北宋的掌权的继任者,当时赵匡胤跟赵普私人感情很好吗?”

张良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幅名画,明朝刘俊创作的《雪夜访普图》,你有机会可以搜来看看,里面有三个人物,赵普、赵普妻子、赵匡胤。赵普跟赵匡胤兄弟俩感情都很好,不过合作过程中也是风波不断,忽远忽近,赵匡胤甚至罢免过赵普。每次风波过后,他们之间皇权与相权的平衡都要在此消彼长中重新打破、分配、均衡。就跟两口子似的,共苦后又是无尽的相互折磨,他们俩就是这样的关系!”

我问:“当时赵普跟赵光义是怎么合作的?”

张良说:“赵普在赵氏兄弟俩手里经历了三起三落。赵匡胤死后,赵普身上有个很重要的符号意义,他就是开国元勋系列,有非常强的话语权,他后面的两次复出,都是为赵光义灭火。第一次是众人质疑赵光义的正统身份,赵普拿出金匮之盟解围。第二次是赵光义北伐失败,大家质疑他的统治能力。于是赵光义把赵普搬出来了,赵普大刀阔斧整顿政坛,谁不听话收拾谁,帮赵光义渡过难关。类似的救火还有很多。不过赵光义的金匮之盟也是给自己挖坑了,毕竟他还有个弟弟叫赵廷美,按照这个传承,你死后是不能传给你儿子的,而是要传给你弟弟,那赵光义就去问赵普,您看这个事怎么解决?赵普顺便创造了一个成语“一误再误”,意思是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个错误,既然意识到是个错误了,那就需要改过来,总不能“一误再误”。赵光义顺势把弟弟给流放了。”

我问:“赵匡胤的儿子们以及弟弟,后来怎么样呢?”

张良说:“基本上相继英年早逝。”

我说:“我说赵氏家族的没有续写强势基因的篇章!我看赵匡胤哥俩祖籍河北,等于老家被别人占领着,他们为什么不收复幽云十六州呢?”

张良说:“你以为他们没打过,打过却打不过!刚才我们说到赵光义北伐,就是想收复失地。包括我们熟知的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两次北伐都以损兵折将告终,宋朝的文臣开始鼓吹和平相处的好处,武将也不愿意流血沙场,反正现在小日子过得挺好的,何必去拼命呢?什么一雪前耻,都是虚的。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渐渐的,连皇帝都相信了这一套理论,再没有人提及幽云十六州,就当不存在似的,宋朝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答卷,是个负数,所以现在有人称宋朝为“矬宋”。”

我问:“如果是外敌来犯北宋呢?”

张良说:“基本上北宋政府花钱买平安,对西夏,对辽国,都是如此。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宋朝不喜欢打仗也有积极的一面,民众不参战,可以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科技,可以说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富有的朝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太祖驾崩后为什么他的心腹不拥护他的儿子登基?
弃用了符彦卿,赵匡胤才意识到,弟弟早已不是那个乖孩子了!
皇帝问道:谁能继承朕的皇位?宰相只回答11个字,皇帝高兴不已
宋太祖为何不立太子?想立但不能立,乱世不认幼主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之久,为什么他始终没有将儿子赵德昭立为太子?
赵普的半部论语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