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牡蛎泽泻散能治大病重病
第395条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大病差后”,用“大病”二字就是为了说明人虽然痊愈了,但整体上还是气血亏虚的状态。
“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病后气血亏虚,不能制水,从腰以下皆有水气而水肿,是一个上虚下实,正虚邪实之证。
“牡蛎泽泻散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所以,腰以上水肿的病人,包括头面部肿胀,用汗法,水从表出,小青龙汤、越婢汤治之。腰以下水肿的病人,包括膝、胫、足、跗皆肿,用利小便之法,水从下出,治以逐水消肿。本方共七味药,从《神农本草经》来看,牡蛎味咸平,泽泻味甘寒,蜀漆味辛平,葶苈子味辛,苦寒,商陆根味辛平,海藻味苦寒,栝楼根味苦寒,用这么多寒凉的药,体内肯定有热,那么,热从何来呢?阳不入阴则生热,这个热就成了邪热,如同散兵游勇,如果被整编了,就是正规军,就是阳能入阴。如果任其乱窜,变成了土匪,就是阳不入阴。邪热与水饮相摶则成为“痰饮”。
去热生津主要用栝楼根和牡蛎,仲师在伤寒金匮中用到栝楼根的处方一共四张,栝楼牡蛎散、栝楼桂枝汤、栝楼瞿麦散、栝楼泽泻散,其中栝楼牡蛎散治“百合病,渴不瘥”,本方中二药配伍,应该也有口渴之证。利水主要用泽泻、葶苈子,使水饮从小便而去,稍带治小便不利。去痰饮主要用蜀漆、海藻,很多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腹胀的受不了时,西医会在肚子上下个引流管,将水抽出来。观察那个腹水,色淡黄,质稍粘稠,属中医的痰饮范畴,为了加强逐饮的功效,又加了商陆根,商陆根逐水之功次于芫花、甘遂、大戟,但强于泽泻、葶苈子,从商陆根的应用上可以看出,这不是个普通的水肿,所以刘渡舟刘老认为,“治肝硬化腹水,它的力量也很好,但是没有十枣汤那样快”。但是,水饮被利也好,被抽出也好,会形成一个真空地带,之后很快又会被水饮再次占领,导致水肿不能彻底治愈,这也是西医最头疼的地方。中医认识到这一点,用栝楼根生津液,占领敌占区,变成我们的根据地。之后,牡蛎“引阳入阴”,引腰以上之阳气进入于腰以下,阴阳和合,化水饮为津液。所以,虽然七味药各等份,是等量关系,但牡蛎因其引阳入阴之功,可算本方君药。
商陆根、葶苈子、牡蛎,三药都强调要“熬”,那什么是熬呢?熬现在叫煮,古代则不然,《说文解字·火部》:“熬,干煎也”。杨雄在《方言》中讲的更通俗:“熬,火干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谷,自西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谓之焙”。可见,秦汉时的熬是用火不用水的,像现在的烘焙技术。所以,熬法虽然不见于《雷公炮炙论》,但应该归于“炒法”的范畴,不过不是大火暴炒,而是文火烘焙。
将息法:“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异捣,下筛为散”,七味药各自捣为细末,保证每味药的剂量相等。“更于臼中治之”,“臼”,石头做的像盆的器皿,将药物放进去以和匀。“白饮”就是米汤,用散不用汤者,因其水肿,不助水气也。五苓散、半夏散,都是以白饮和服。“小便利,止后服”,虽然方中有攻下的药物,但没有攻下的效果,痰饮通过小便而去,故曰“小便利”。本方泻水力量虽然不及十枣汤,但也不可久服,恐伤正气,故曰“止后服”,水肿去则停服。陈修园认为商陆根水煎服则杀人,故尽量不要改汤剂服用,严格按照古人之法,服散剂。
胡希恕胡老说:“但是它这个药用得挺厉害的,你看商陆根、蜀漆多少都有毒,所以我们要用呢,要我看,可用五苓散,它如果有烦渴的情形,瓜蒌牡蛎散可以用,其它的根据情况,用五苓散,或者用防已茯苓汤的法子都行,它也只是举了个例子”。那么,真的可以用五苓散或防己茯苓汤代替吗?值得商榷!第一、仲师虽然没有提脉证,但从“腰以下有水气”来看,应该脉沉,治太阴厥阴在里之水。而五苓散证脉浮,治太阳在表之水。第二、腰以下肿,肚腹下肢皆肿,说明腰以下阴盛阳虚,在上之阳不能入阴以气化水饮,在下之津液不能上行而口渴,也是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一种形态,所以用牡蛎泽泻散祛水生津,五苓散虽然可以利小便,但也可“多饮暖水,汗出愈”,与本证不符。第三、本证水热互结而成痰饮,五苓散能治水饮,治不了痰饮。
附肖相如教授医案一则:
“患者张某,女,70岁,2007年6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国医堂。患者于1年前因肾癌切除右肾,术后腰以下中度水肿,按之凹陷,曾多处求治,水肿不消。诊时病人除水肿以外,并无太多不适,舌质暗,苔薄腻,脉沉。我自认为对治疗水肿比较有把握,但用活血利水的方法,治疗半月无效。我开始奇怪,倒是患者好像早就对我的治疗没抱多大希望,让我不用着急,慢慢给她研究治疗方法。我让患者给我1周的时间来思考她的病情,下周再来就诊。我回家后,找到《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395条的“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我为患者开好了牡蛎泽泻散原方:生牡蛎30g 泽泻30g 栝楼根30g葶苈子15g 海藻15g 商陆根10g 常山(代蜀漆)10g 上方3剂,每天1剂,水煎取600mL,分3次于饭前半小时温服。我让患者先煎1剂药,服1次试试,如果腹泻的话就别再用,打电话和我联系。结果患者服完1剂药后,没有腹泻及其他不适,服完3剂药后,尿量开始增加,要求再服原方,故守上方再服7剂,水肿完全消退。此后,若再出现水肿,患者自己服上方1~2剂,水肿马上消退”。
 
第396条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课前思考:
1.“喜唾,久不了了”是上焦的病还是中焦的病?
2.“理中者,理中焦”,胸上有寒为什么用理中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祛水肿力量比较强大的一个汤方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395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牡蛎泽泻散证之第395条
《伤寒论》学习笔记226
差后劳复证治 之牡蛎泽泻散证
伤寒论.第395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