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瞿秋白、王剑虹与丁玲的一段三角纠葛

民国的名人圈子,经常让我们感觉世界好小啊,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一个人开始,此牵彼连,几乎可以把整个圈子里的人划拉进来。

前天写过瞿秋白的两次婚姻,其实在瞿秋白的第一次婚姻之中还夹杂着他与丁玲的纠葛。

丁玲与瞿秋白第一位妻子王剑虹是好闺蜜。

王剑虹早年丧母,生活在湖南常德姑姑家,十五岁考入湖南省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两年后,丁玲考入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预科,两个注定不平凡的女孩儿相遇了。

 

王剑虹上师范二年级,学姐,丁玲上预科,是学妹。

学妹看学姐,多少是带着点仰慕之意的。

丁玲眼中的王剑虹是这样的:

“我们的教室、自修室相邻,我们每天都可以在走廊上相见。她好像非常严肃,昂首出入,目不旁视。我呢,也是一个不喜欢在显得有傲见的人的面前笑脸相迎的,所以我们都不打招呼。但她有一双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常常引得我悄悄注意她,觉得她大概是一个比较不庸俗、有思想的同学吧。” 

王剑虹的父亲是同盟会员,在广东革命政府担任过秘书。王剑虹受父亲影响,喜欢社会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湖南桃源女子师范的学生也活跃起来,平时看上去柔柔弱弱的王剑虹成为学校的领头人物。

丁玲说:

她口若悬河的讲词和临机应变的一些尖锐、透辟的言论,常常激起全体同学的热情。她的每句话,都引起雷鸣般的掌声,把一些持保守思想、极力要稳住学嘲、深怕发生越轨行为的老校长和教员们问得瞠目结舌,不知如何说,如何做是好了。”

王剑虹给丁玲的印象是“像一团烈火,一把利剑,一支无所畏惧、勇猛直前的队伍的尖兵。”

王剑虹是学校里的明星学生,她发表演讲,组织游行,还带头剪了辫子。丁玲后来名声上超过王剑虹,那时来说,她只是个跟在王剑虹身后行动的低年级学妹。她俩彼此认识,但是没有说过话。

暑假以后,丁玲转到周南女子中学上学,不久转到岳云中学,与杨开慧成为同学。

王剑虹跟随父亲去上海,通过父亲的关系,王剑虹到黄兴夫人徐宗汉领导的中华女界联合会工作,认识了徐宗汉的秘书王会悟,然后认识了王会悟的丈夫李达和陈独秀、施存统、邵力子等人,受他们的影响,王剑虹开始信仰社会主义。

1921年,王剑虹到李达、蔡和森等人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读书。寒假回家,王剑虹陪同堂姑王醒予一起去拜访丁玲母亲。丁玲母亲是个奇女子,她在经历了丧夫丧子之后,带着女儿去师范学校读书,与后来的蔡和森夫人向警予、毛泽东初恋陶斯咏等人成为同学,成为常德教育界的风云人物。

王剑虹建议丁玲跟她一起到上海去读书,丁玲对岳云中学失望,就想跟王剑虹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去闯荡闯荡。

从这时开始,两个女孩儿成为好友,一起吃,一起住,分离彼此的秘密。丁玲的湘西老乡沈从文说,十七岁的丁玲天真烂漫,像个男孩子,十九岁的王剑虹是个“肺病型神经质的女子,素以美丽著名”,“两人之间从某种相反特点上,因之发生特殊的友谊。”

 

沈从文早年与丁玲有过一段密切交往,晚年两人闹翻,沈从文这段描述不知有没有主观成分,两个女孩子感情特别好,好到不分彼此,却是真的。

上海平民女校创办不到一年,因为种种原因停办,王剑虹和丁玲一边打工,一边漫游。1923年夏天,她俩来到南京,在上海认识的朋友柯庆施和施存统经常来看望她俩。有一天,柯庆施和施存统来了一位新朋友过来。

“瘦长个儿,戴一副散光眼镜,说一口南方官话,见面时话不多,但很机警,当可以说一两句俏皮话时,就不动声色地渲染几句,惹人高兴,用不惊动人的眼光静静地飘过来。”

这位新朋友就是刚从苏联回国的瞿秋白。

 

柯庆施沉闷无聊,女孩子们叫他“烂板凳”,意思是可以坐烂板凳,施存统结了婚,有妻有子。机警有趣的瞿秋白很受丁玲和王剑虹欢迎。丁玲和王剑虹读过一些苏联文学作品,瞿秋白对苏联文学非常熟稔,三人很有共同话题。

得知丁玲和王剑虹已经一年多东游西荡,瞿秋白建议她俩到上海大学去听课。上海大学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创办的大学,共产党人负责社会学系。丁玲和王剑虹听从了瞿秋白的建议,到上海大学文学系读书。在文学系讲课的有沈雁冰、俞平伯、田汉、沈望道、邵力子等人。天性活泼的丁玲喜欢沈雁冰讲的古希腊神话传说,多情善感的王剑虹喜欢俞平伯讲的旧诗词,经常婉转低吟。

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课余他经常来丁玲和王剑虹的亭子间,跟她俩谈诗论词,他渊博的学识让丁玲和王剑虹非常佩服。

渐渐地,丁玲感觉瞿秋白跟她们在一起时有些异样,她的好闺蜜王剑虹好像也有秘密了,变得更加多愁善感,写的诗也不给丁玲看,悄悄藏在垫被底下。

有一天,丁玲无意中读到王剑虹的诗,从那炽热的诗句中,丁玲知道王剑虹爱上瞿秋白了,这个外表安静而内心炽热的女生,任爱情的火焰在心底燃烧,也不愿表达出来,只是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化为一句句诗写在纸笺上。

丁玲决定帮他们挑开这层窗户纸。她来到瞿秋白的住处,把王剑虹写的诗拿给瞿秋白看,告诉瞿秋白,王剑虹爱他,如果瞿秋白不去挽留,王剑虹就要跟着她的父亲一起回四川了。

这是丁玲自己的叙述。

丁玲儿子说,母亲亲口告诉他,瞿秋白真正爱的人是丁玲,丁玲不忍看到好友王剑虹悲伤,跟瞿秋白说,自己年龄小,无意于爱情和婚姻,瞿秋白退而求其次,与王剑虹相恋。

还有一种说法恰恰相反,这种说法是说,丁玲暗恋瞿秋白,而瞿秋白更喜欢文静美丽的王剑虹。丁玲得知瞿秋白喜欢自己的闺蜜很伤心,伤心过后,她还是决定给他们当媒人,成全他们。

 

真相如何,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三个人彼此都是喜欢的。他们都是二十岁出头风华正茂的小青年,感情丰富,有才有貌,还都生活在破碎的家庭中,丧父或丧母,有过寄人篱下的经历,彼此因欣赏、理解而生爱恋之心,是再正常不过的。

爱情没有尺子,不能准确地量一量。很难说谁爱谁更早一些,谁爱谁更多一些。

婚后的瞿秋白、王剑虹仍然跟丁玲住在一起,一座大房子,施存统夫妇住一间,瞿秋白夫妇住一间,丁玲住一间,瞿秋白弟弟住一间,有个阿姨给他们洗衣做饭。

婚后的瞿秋白与王剑虹是神仙眷侣的样子,形影不离,瞿秋白一本又一本给王剑虹写情诗,王剑虹也一首又一首地给瞿秋白写诗,他们每天谈论的,也都是历朝历代的诗人。

丁玲喜欢内心里依恋着王剑虹,王剑虹是她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王剑虹在见识上、人脉上,远胜于她,这几年是王剑虹在影响着她,塑造着她。她对王剑虹虽然也有影响,总不及王剑虹对她的影响大。

但是,看到瞿秋白夫妻甜蜜的样子,自己在旁边当电灯泡,心里总不是滋味。丁玲喜欢飘荡新鲜的生活,上海的沉闷生活渐渐对她失去吸引力,她决定到北京去读书。她告别的那天,瞿秋白和王剑虹没有出来送她,让她心中很失落,怅怅然上了船。

幸福的时光太短暂,瞿秋白与王剑虹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七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去世了。丁玲从湖南老家赶回上海时,迎接她的是王剑虹两个堂妹的泪眼。瞿秋白到广州开会去了,没有参加王剑虹的葬礼。

丁玲无法接受一朵美丽的生命之花倏然凋落,她怨恨瞿秋白,认为是瞿秋白把肺结核传染给王剑虹,才导致王剑虹早逝。

丁玲的怨恨其实不太有道理。瞿秋白虽然患有肺结核,王剑虹也原本也有肺疾,王剑虹的母亲和姐姐都是因肺疾而去世,王剑虹婚后肺疾加剧了是事实。

更让丁玲怨恨的是,瞿秋白在王剑虹死后,并没有陷入悲伤无法自拔,而是很快陷入另一场热恋之中。王剑虹去世仅几个月,瞿秋白就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与杨之华结了婚。

 

虽然王剑虹在遗言中希望有个人代替自己爱瞿秋白:

“我生活在你的爱抚之中,虽然只有半年,我已经感到无比的满足了……我那么温柔专一地爱过你,我一点也不愿使你难过悲伤,愿上帝给你另一个人,也像我爱你一样。”

丁玲还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好友这么快速地被她最爱的人遗忘。

瞿秋白彻底忘记王剑虹了吗?

并没有。1935年,瞿秋白被捕,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写过中一首《梦回》,应该是怀念王剑虹的。

山城细雨作春寒,

料峭孤衾旧梦残。

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思绕云山。

然而他为什么在王剑虹死后,那么迅速地陷入另一场热恋?说他薄情,显然不是,杨之华认识瞿秋白以前,已经结婚生女,既不比王剑虹年轻,也不比王剑虹美貌。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以后,感情专一,待杨之华与前夫之女如己出,他不是个感情上随便的人。

也许因为那是他的初恋的缘故,他爱上的是他的爱情,也许是爱得太深,承受不起那失去的痛苦,只好把她葬在了心底,直到生命走到尽头时,心底的那一页才翻起来。

对此,丁玲后来也写道:

他若有所怀念(王剑虹),却也只能埋在心头,同他热爱的文学一样,成为他相思的东西了吧。”

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诠释。

 

丁玲虽然对瞿秋白有怨念,当瞿秋白被诬为叛徒时,丁玲还是为他辩护,她说瞿秋白身上虽然有很浓的文人气息,但他没有贪生畏死,他是从容就义的。

在对待瞿秋白一事上,丁玲守住了她的良心。



作者:

叶何其:喜欢文史,爱好八卦,关注女性与读书。



点个“在看”,好文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丁玲目睹情人瞿秋白被闺蜜抢走,却未料到他们大婚后就是闺蜜葬礼
他追到女生家里提亲,其夫拱手让妻,还和他登报结为好友
1922年,一直暗恋瞿秋白的丁玲,眼见瞿秋白娶了闺蜜王剑虹 可没
爱妻病逝仅半年,瞿秋白就与杨之华结合,丁玲生气但不知闺蜜遗愿
瞿秋白:用生命拥抱理想,用热血写出不屈,用诗句留下绝笔
瞿秋白36岁牺牲,刑前照片毫无畏惧,两个要求令刽子手深感汗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