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海孝妇之雄曲 ——评大型古装淮海戏《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舞台传唱数百年的经典之作。东海孝妇窦娥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现代以来,我国有八十多个不同剧种对《感天动地窦娥冤》进行了不同的演绎和叙述,广受观众的喜爱和称颂。前不久,由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戏爱好者协会创排的大型古装淮海戏《窦娥冤》,在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隆重首演,这是首次用淮海戏的形式将《窦娥冤》展现于舞台,令人耳目一新。

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致力于戏剧创作。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剧作均是他的代表作,特别是《感天动地窦娥冤》,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剧情感人肺腑,意境经久不衰。原剧共四折一楔子,讲述了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之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感天动地窦娥冤》展示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申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女性形象。

这次首演的淮海戏《窦娥冤》,通过“序幕”“遇救”“盼归”“逼婚”“施计”“冤审”“探监”“屈斩”“托梦”“尾声”十个场次,在保持原剧风貌的基础上,没有亦步亦趋地照搬历史,而是在剧情设计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围绕以情感人、以孝动人、以悲砺人三个方面展开,精心塑造立体丰满、有情有义、孝道为先的戏曲舞台窦娥艺术形象,较好地体现了该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戏剧美学风格。

一、以情感人,诠释深邃的艺术精神

“戏无技不惊人,戏无情则不感人”。淮海戏《窦娥冤》不仅为观众呈现了围绕窦娥“冤”所展开的故事叙述和舞台效果,而且更加细腻地表达了她守望相助、相依为命的婆媳深情。如剧中第二场“盼归”中,窦娥在家焦急等待外出讨债的婆婆归来时的唱段:“倚门望,隔墙瞅。等你等到日落黄昏后,等到更深月满楼。远飞的鸟儿已归巢,婆婆你为何不回头……”表达了窦娥对婆婆的牵挂之情;第四场“施计”中,婆婆生病想喝羊肚汤,窦娥在厨房里忙里忙外煮汤忙,表达了对婆婆的赡养之情;第五场“冤审”中,窦娥为了年老体衰的婆婆免遭拷打,不惜在公堂上承担“药死张驴儿爹爹”的罪名。“无情刑具打得我皮开肉绽,浑身筋骨难以自如轻松。若对婆婆上大刑,如同钢刀戳我心。她年迈体弱病缠身,怎能受此大酷刑。为救婆婆一条命,窦娥带冤来招认。”整场戏表达了窦娥对婆婆的疼惜之情。第六场“探监”中,窦娥哭着对婆婆道:“儿死后你要多保重,你年迈体弱少出门。生活有难靠邻里,儿媳不能尽孝忙。感恩你啊胜亲娘,辛勤劳碌育我强。你的慈爱深似海,窦娥我实在难相忘。婆婆啊,莫为窦娥太伤心,只愿你平平安安,福寿绵长。”表达了窦娥对婆婆的感恩之情。

该剧通过婆媳情感的温暖,反衬旷世悲情的寒凉。将“情”这一主题贯穿始终,达到“以情塑魂、以情叙事、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全剧通过历史的真实并借助艺术感性的渲染,犹如主人公窦娥穿越时空,使观众沉浸其中,达到情感共鸣。

二、以孝动人,谱写鲜活的孝妇形象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中东海孝妇故事的发生地为汉代东海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汉书·于定国传》,而据《中国古地名考》记载,江苏省连云港市汉代时称“东海郡”,连云港市朝阳镇建有“东海孝妇祠”,追溯其源该祠建于北宋年间,其大殿里供奉着窦娥塑像。东海孝妇的故事在连云港地区以口头方式流传至今,东海孝妇的形象深入人心。2014年11月11日,东海孝妇传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加以保护。东海孝妇传说所彰显的孝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慈孝思想的优秀道德传统,时至今日,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塑造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孝妇形象是淮海戏《窦娥冤》的创作目标。在窦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孝道,不仅仅是她对婆婆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更有一种舍身相报的人间大义。剧中的几场重点场次均突出了对孝道的叙述,窦娥与婆婆的对唱或对白,一一将婆媳之间的情感倾泻而出,相守、相助、相护的情绪层层递进,流露出的看似普通平常的慈孝之情,让观众体味的却是人世间所追求的至真至纯的真挚情感,使人感动至深,反躬自省。该剧高潮部分第七场的“屈斩”,是刻画窦娥孝道的精彩之笔。窦娥毅然决然走向断头台,她宁可屈服于大棒的淫威,却不能丢弃对婆婆的孝道。为了孝,她受屈辱、遭陷害。为了孝,她敢于奋争、视死如归。在窦娥被屈斩法场时,舞台先后呈现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悲壮之美,由此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三、以悲砺人,激发巨大的悲情力量

古往今来,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悲剧代表作之一。在窦娥个体悲剧的描写上,它实践了所谓“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这种最高等级的悲剧境界。窦娥幼年丧母,7岁离父,年少丧夫,命运坎坷,最后被诬告杀人,屈打成招,命丧黄泉,可以说是“悲”极人生。在淮海戏《窦娥冤》第七场“屈斩”中,窦娥把“悲”用三段激愤悲壮的唱词充分表达出来:“并非王法无头冤,只因案情大如天。不要热血红尘染,我叫它,血溅白绫挂高杆。”“苍天若能睁开眼,岂能坐视窦娥冤。雪花飘飘把我盖,一身洁白留人间。”“倾尽东海千倾水,难洗窦娥一身冤。且看青天显神灵,收尽甘露旱三年。”这三段演唱之后,幕后合声伴唱:“一腔鲜血白绫染,六月飞雪撼动天。三年大旱楚州地,感天动地窦娥冤。”高亢激越的演唱把剧情推向最高潮,引发观众感慨,唤起悲情力量。

淮海戏《窦娥冤》在曲调设计上,坚持“淮海戏要姓淮”的原则,充分运用“拉魂腔”的艺术魅力,突出展示传统经典剧目的乡土气息。该剧唱段整体风格偏向于深沉厚重、恢宏大气,很多段落用长调哼唱把观众带入极具悲愤的情绪氛围之中。在抒发情感时,巧妙运用“自由调”和“拉调”的形式,根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时而旋律婉转、细腻细致,时而铿锵有力、高亢激昂,且行腔丰富多彩,充满变化,从而增强了舞台的艺术张力。

淮海戏《窦娥冤》由连云港市淮海戏爱好者协会的骨干成员集体创作而成。编剧、导演、作曲、乐队指挥及所有相关人员,都是淮海戏的资深票友,台上演员也非专业演员,他们都是淮海戏的爱好者。他们历经两年多时间进行艰苦创作、认真排练、精心打磨,为创排这部大戏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近年来,该协会还相继排演了《红楼梦》《江姐》《丑嫂》《五女拜寿》《白蛇传》等多部大型淮海戏剧目,为繁荣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发展地方戏曲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被江苏省、连云港市评为群众文艺优秀团队,受到了广大群众戏迷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宣传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杂剧: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内容简介
各个版本的“窦娥冤”(汉书拾遗66)
都说窦娥冤,到底冤在哪儿?
窦娥冤
窦娥冤选段淮海戏《倚门望》演唱,霍一君
陕西秦腔——【经典】《感天动地窦娥冤》)全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