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你的城市还有书店,请为它们鼓鼓掌

文章来源| 乌云装扮者(ID:daclods)

图片来源| 方所书店


我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书店主人,

聊了聊他们最热爱的事业




来自洛杉矶的凯瑟琳娜·奥尔芬告诉我,因为发现实体书店可能会因为互联网的影响慢慢像恐龙一样灭绝,她将自己经营的书店命名为“最后一家书店”。


这家书店在 2005 年创办,时至今日,它不但没有成为最后一家,反而逆潮而上,成为加州最大也是最受欢迎的书店。


是什么让这样一家书店成为让当地社区、甚至是让一座城市骄傲的所在?带着这个问题,我特地跑到成都参加了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可以说是很认真地在当博主了。)在成都的两天里,来自德国、美国、澳洲、英国、日本等地的书店经营者,真挚地分享了各自对书店、对城市、对行业的观察和看法。



印象最深的是国外的书店除了在意店铺空间的设计感以外,主理人们无一例外地提到,书店更加注重书店和“人”的关系。


“不随便雇佣员工,而是邀请真正热爱阅读、具有热情的人共同参与书店的经营。这些员工需要在阅读中拥有自己的选书品味与经验,这并不是简单的贩售活动,帮助人们找到所需要的那本书,需要广泛的涉猎与令人舒服的交流才能做到。”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这个古老的行业,终于有一个让从业者坐在一起、发生讨论的机会。这个看起来终于起死回生的行业,同样为更广泛的线下实体商业经营者们带来了灵感,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的个人而言,书店始终为我们提供了宁静、安全的所在


台上的分享是有限的,论坛期间我和我的同事与下面六家书店的主人们进行了更深刻和长久的交流,也非常荣幸地为你带来下面所有的问答:


它们都关于一家书店之于一座城市的意义,联网环境下书店的发展趋势;而如果你是决心开一间书店的人,那么在下面的对话中,你或许能够获得一些经验和指导。


“书店不是装饰城市的幻梦,而是每一个灵魂的归处。” 它们没有倒下,而是信守诺言、和我们的城市一起成长。如果你的城市也有这样一个迷人的所在,请先为他们鼓鼓掌。


/////



德国柏林“读我了吗?!”书店联合创始人

马克·科斯林


读我了吗?!书店(Do You Read Me?!)创办于2008年。同柏林许多具有社区性的主题式小书店一样,这间书店以售卖独立杂志为特点,专注于从世界各地搜罗与艺术、设计建筑、音乐等内容相关的杂志。


1、开一家以贩售杂志为主的书店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什么?


当我到一座新的城市时,我会去选能代表这座城市和国家的杂志,那这个过程中,能接触到各种杂志,并且会和不同的人比如编辑、出版商等的交流,就会了解到杂志背后的故事,每天都有不同的体验,那这是非常有趣的地方。


就好比 5 天前我来到这里参加论坛,那我回去之后店里又将变得完全不一样。新杂志进来,旧杂志出去,我们会根据不同杂志的主题和名字重新布置书架,就像策展一样,这很好玩。



2、杂志编辑会做各种有趣的选题吸引读者,那你们在经营书店的过程中,会用到这种编辑思维吗?


其实我们更偏向用策展人的思维来运营,就像他们会根据不同展品来布置展览一样,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封面和类别,比如建筑、艺术、时尚、摄影、文学等来陈列杂志。


有时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杂志,这点又和编辑有些类似。整体上书店确实和杂志有点像。顾客要通过店门进入店内,这就像你在看杂志时要先翻开封面才行,这种体验很像。



3、外人对柏林的印象是它非常酷而且先锋,那作为生活在柏林的人,你眼中柏林是什么样的?


柏林是很容易就让人喜欢上的城市。它空间充足、人又少,搬去那生活的人都很年轻又充满创意,你可以在这里尝试各种各样的事物,它算是一座很年轻的城市。


我个人喜欢它的一点是,相比德国其他地方这里租金便宜,所以如果有人想开个人工作室,那你可以来这里。我今年 44 了在柏林有间书店,但哪怕你 25 ,你也能在这里开你自己的店。而且相比大的商店,小型店铺甚至是只有 1 人主理的店,能更细致地帮助到你。



4、随着电子阅读的增加,出版业的萎缩,杂志的减少,人们似乎不像过去那样需要一本杂志,这对你们书店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不喜欢也不支持电子书,我不知道这种状况是否会一直持续。确实网络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你会一直在手机上刷 Instagram 和 Facebook上的状态,在 Pinterest 上寻找灵感。它已经从世界范围内为你提供内容,但人们正在被相似度很高的信息包围,这样一来产生观念和创意也会趋同


杂志和社交媒体有点类似,他们的文章都不长,读起来很轻松。但不同的是,杂志有结束,一本杂志就是一本杂志,而网络的信息流却在一直更新,而且到处都是链接。有时这挺让人沮丧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悉所有。


人们能读完一本杂志,这种“完成感”是网络替代不了的。比起没有结束的网络信息,这种有明确结束的信息更加人性化,而且能减少你的焦虑



5、你理想中书店是什么样,它具有哪些特性?


 一家理想中的书店必须能给读者提供他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就像新世界一样给人灵感。对我来说,理想中的书店不一定要很大,可以很个人化,愿意让你来了又来。


没人知道理想中的书店长什么样,它取决于背后的主人怎么去打理它。最大的魔力恐怕是你还没意识到它给你带来了什么,但它确实影响到了你。


以书店名称为主题的帆布袋和周边产品


6、如果有人和你请教如何开一间主营杂志的书店,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是,你必须得有钱


第二件事是,开书店并不简单。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照顾到,你不仅要找感兴趣的书籍,有时你不感兴趣的那部分也要考虑到。而且你必须对策划和展示很感兴趣。


还有就是,有时你得强硬一些,知道说“不”。当然还是要记得说“好”,你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对来店里的人友好,考虑他们的所需。


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热爱这件事,它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只把它当工作,那你就不应该开书店,或者说任何店都不要开。你要去热爱它。如果这些你都觉得 OK,那你可以开这样一家店了,如果还有疑虑那就继续寻找,找到你热爱的那件事。


另外,如果你能察觉出人们喜欢什么,那这就是你的机会,时机到了。


/////



日本东京本屋 B&B 联合创始人

内沼晋太郎


日本书店文化繁荣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激烈,而位于下北泽站前地带的 B&B 书店自有其经营之道。书店全称为 Books&Beer,即以啤酒来搭配书籍。两位主理人内沼晋太郎及嶋浩一郎认为酒精能使人保持放松和敏锐,于是在2012年开设了这个能够一边喝酒一边阅读的空间。


1、如果用三个词来概括的话,你认为自己的书店是一个怎样的氛围?


Media(媒体)。所谓的媒体,其实就是一本杂志的形态,你希望在杂志上能够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东西;还有就是我的书店也具有杂志所承担的传播的功能;因为我用“媒体”这个词来概括。那么既然是一本杂志的话,当你看到自己参与的东西被刊登杂志上,内心就会开心、愉快;我也想把这种感受带到书店中来,通过在书店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就好像是在参加杂志的发表活动,也就会感到快乐。



但是一本杂志的内容容量有限,就像是我们的书店一个月只能举办三十场活动,所以会尽量有选择性地举办活动。这同样是一种标准,就像内容太差的东西是无法被刊登在杂志上的。


同时,我们的书店一直在努力经营“品牌”,这样即使以后经营困难,需要及时调整,改变经营模式或是转型,只要有了品牌的保障,就可以继续把它经营下去。


以书(Book)和啤酒(Beer)为特色的 B&B 书店


2、在日本开书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个人的感受如何?


首先一点是,在下北泽开了 B&B 书店后,当地的居民十分高兴且欣慰,每次举办活动的时候,下北泽附近的居民都会来参加活动;此外像有些时候邀请的作家有很大的粉丝群体,他们就会从诸如东京、北海道、冲绳甚至是海外来参加活动。这种情况下,有海外的游客慕名前来对当地居民也是一种鼓舞,会令他们产生自豪感,也就间接地增加了下北泽当地的活力



3、如果有人要开一家书店,能否给他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开书店赚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仅仅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是无法赚到钱的;如果坚持要开出一家书店,就要对书有兴趣、有爱好,才能真正地把它做起来


其次,我建议一开始的书店不要太大,小一点,从源头控制成本;因为过大的书店成本过高,利润回收期太长。所以如果对开书店这件事有强烈的兴趣和愿望的话,可以先以不花费过多成本为前提来进行尝试。



4、日本书店的整体的氛围是怎样的?您理想中的书店又是什么样的?


B&B 书店每天都在举办活动,而且每场活动都会收费,这种经营模式在日本只有我们一家。至今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日本的其他书店不举办活动。不过这也许就是我们的书店的特色,是经过不断地实践,自己总结出来的。此外,活动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员工进行策划,单独完成的,而不是把它们打包交给策划公司去做。


我们正是借助这样的特色才把书店经营下去的,也希望能够一直把它经营下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理想的书店就是一种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每个环节都自己包办,而不是从外部环境中引进再进行出售。


/////



美国洛杉矶“最后一家书店”经理

凯瑟琳娜·奥尔芬


这家名为“最后一家书店”(The Last Bookstore)的独立书店创办于2005年的洛杉矶。因为发现实体书店因为互联网的影响慢慢像恐龙一样灭绝,他们以自嘲式的 “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We won't be here forever ”(你还在等什么?我们可不会永远在这儿。)为宣传标语,却因此逆潮而上,成为加州最大的书店。


1、“最后一家书店”是加州最大的二手书店和新书书店,面对庞大的藏书量,请问对于二手书籍和新书的选书标准分布是什么?


二手书籍的选择标准首先是要仔细查看书籍的状态,即使是一本内容很好的书籍,如果外表有破损我们也不会买入。我们会关注读者的兴趣所在,有些读者会向我们寻求特定的书籍内容或者作者。书店内有三位买书的买手,我是其中之一,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年的买书经验。


书店内陈列的多种二手图书


新书会关注顾客的需求,大部分是经典的古代与现代文学书,此外我也会购入一些物理方面的书籍——总是有顾客会向我们寻求这方面的书,但总是供应不求。


我们在月底会回顾整个月的销售,总结有些书籍畅销的原因,帮助我们在进购新书时进行挑选。因为有些书籍风靡全国,但不一定在我们书店卖得好,有些书并不畅销,但对我们这里的顾客有吸引力。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对周边社区的读者有帮助的书籍。


图书隧道


2、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购书,阅读电子书籍,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趋势的?


不知道世界其他地区是怎样的,在美国,人们喜欢支持本地商业的风潮,他们更热衷于支持本地社区的独立书店,这样才觉得钱花得物有所值。我们发现电子书的购买与阅读已经达到了顶点,已经过最辉煌的时期,甚至开始走下坡。


每一个想要买电子书的人都已经买了足够的电子书,反而回过头重新阅读一本实体书。人们开始怀念纸质书籍的质感,触摸纸张的温度,闻纸张的味道。社区周围的学校里的学生被要求用平板电脑上课与写作业,如果让他们继续阅读电子书会产生依旧在上课的错觉,因此他们把阅读实体书当作一种放松。这也给我们一种希望,说不定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喜爱纸质书籍,实体书将会重返风潮。


书店内活动现场


3、您认为书店与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书店和人应该是一种舒适、友好的状态,顾客被我们的书店、书籍所吸引聚集到这里,很多顾客又都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甚至会邀请我们一起去用餐。


书店正门


4、那么书店与城市的关系呢?


书店会赋予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举办很多文化活动。通过买书、看书,提供给人们一个进行思想交换的场所,拓展自己的思想。


与图书同时出售的唱片


5、在你看来,书店经营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真正热爱书籍的员工,只有热爱才能将任何书籍找到合适的读者。紧随其后的是我们产品的质量,包括书籍、唱片、周边,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选书。


/////


© 方所


澳大利亚“爱书人书店”创始人

菲欧娜·斯塔格 


因为希望城市中有一家专门为新型的高品质小说和非虚构类作品而开辟的书屋,Fiona Stager 于1997年创立了 Avid Reader 爱书人书店。她是澳大利亚书商协会的前任主席,担任多项文学奖的评委,此前曾在一家二手书店工作十年。


1、你认为书店如何增加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书店应与读者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这对书店是至关重要的。书籍是两者之间交流的媒介,因此书店人应该更加了解读者兴趣,知道他们想要读什么类型的书,同时也需要猜测读者的需求,以回应读者的期待



2、设计会体现出书店的气质,你是怎样设计书店空间的?想传达给客人何种感受?


书店分为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儿童阅读区域设计得明亮、色彩缤纷,甚至在区域内有一些,而成年人的区域的色系则比较暗,沉稳而富有神秘感,让人心态平和的同时也鼓励成年读者去探知未知的事情。


我想要书店传递给读者一份温暖的感受,让读者在其中放松身心。店内不需要太过整齐而拘谨,可以错落有致,让读者有回到家里的感觉——不过当然书店要比家里要更好。富有设计感的空间也可以刺激读者的感官,使其产生想要阅读的欲望,参与到书店中。


书店内儿童图书区域


3、你理想中的出版物和书店是怎样的?


理想的出版物首先在外观上是美的,在感官上拥有高品质的纸张和美好的触感,字体舒适,内容精致有趣,能引发人的思考。


成都方所就是我理想的书店。书店空间的大小很符合我的理想,设计感强烈,书籍种类丰富,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读者阅读,也有举行分享活动的场地。除书籍以外,还有其他衍生品、设计品,我很喜欢这里的咖啡厅。


4、经营一家书店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店员是最重要的。他们负责选书、售书,而书的选择与售书的热情,才能保证有客人愿意再回到你的书店买书。而对于店员,他们自己应该是热爱阅读和擅长与客人交流的,这样能帮助对方找到他们需要的那本书。我们书店的店员很多本身便是书的作者、作家。


书店内的非童书区


5、如果我要开一家书店,您会给我怎样的建议?


在澳大利亚开书店是不容易盈利的,因此首先要明白开书店并不能为你带来金钱方面的高收益。如果你考虑清楚了,你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地理位置,要确保一定的人流量。


再者,好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找一位好的设计师,设计一个美好的书店空间,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氛围。设计还包括书架的设计,这决定之后书籍的摆放。此外,店铺标志的设计也很重要,这能让别人记住你的书店。


你需要选择书店的聚焦点,想要贩售什么类型的书籍,这会决定你将吸引怎样的读者,聚集在一起能够在未来展示、举行一些活动


/////



英国伦敦月巷故事书店创始人

塔玛拉·麦克法兰


这家创办于2003年的独立书店以经营图画本、绘本故事和插画小说等儿童读物为主,主理人 Tamara Macfarlane 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家及儿童文学作家,是儿童小说《神奇的伊斯玛》等系列作品的作者。童年时在一家牛津儿童书店度过的快乐时光,使她也想为现今的孩子们创造一个庇护所,于是在全职任教期间开设了这家书店。


1、能否分享一件儿时你和书店之间发生的故事?


小时候每到周六,我的父亲会送我去书店,在里面看四到五个小时的书。离开书店时父亲还会再买四五本书给我读,但是这些书我在周日的时候就全部读完了。那时的我十分害羞、内向,对我来说和真人对话太可怕了,但书店则是一个安全的空间。而且那家书店的员工也很热爱童书,我能够和他们一起分享我对书籍的热爱。



2、这家书店的标志有什么含义?


书店成立不久后,我一直想要寻找一个标志来表达我对书的热情和兴奋的感觉。现在书店的标志是我的妈妈推荐给我的,它是一个关于英国王子探险的故事,版权已经开放给了大众。你在画面上可以看到有一只羊拉着车,前面坐着一个女孩子;事实上在书店建立的前六年,一直是那个男孩坐在前面,等到书店成立十周年纪念日时,我决定把女孩子放在前面,因为我本身也是女孩子。而且我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更换标志后让我感觉好像他们两个轮流坐在了车的前面。


书店标志


车的后座放着书和蛋糕,对于这一点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对于即将到达的地方是充满兴奋的,我们是在不断前进的。最后车上方的条幅写的是“十年的故事”,意味着我们已经在业内存在的十年之久。


3、在店里面,为儿童选择图书的时候有哪些具体的标准,这份工作通常是由谁来完成的?


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是有着17年工作经验的儿童专家,大部分时候他们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挑选图书的;而且我自己的大学专业同样是文学,很多时候我们的关注点会变成注重句子的结构和文字的优美程度,但是这个标准并不适用于孩子们。所以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拿着成人的眼光去判断一本儿童文学。


此外我也喜欢自己的员工推荐的书,能把自己员工喜欢的图书放在店里出售,对我也很重要。所以让我们的书店名声在外的是,我们一直在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好的图书,可能我们的种类不是最全面的,但每一本书都是挑选过的。


在书店橱窗进行展示和推荐的图书


4、你提到你的书店是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庇护所,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表达。但是每一个孩子他总要长大、走入成人世界,对于你来说,你是想把孩子们保护在象牙塔里多一点,还是去引导他们渐渐去适应现实的世界?


我当然希望书店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准备好在现实世界中成为最好的i 集,培养他们有一个同理心,理解周围的人。我非常反对把孩子们关在象牙塔里这种说法,我们的做法也恰恰与其相反。


我经常会说,现在的出版业才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面的人。因为这个群体的人十分固定,三观趋同,所以他们挑选的书籍和作家也都十分相似。但是对于那些来到书店里的孩子们而言,我们想要的是给他们更多的选择,尽可能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人,让他们知道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想要通过书店去传递这样的信息,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长大成人后有一颗更加包容的心。


5、在这么多年经营书店的过程,哪一个环节是最让你开心的,让你感到完全实现了自己或是书店的价值?


现在大的背景是,英国有很多地方都在举办文学节,不过面向的都是中上层阶级。一些人会把自己标榜为读者,但我的兴趣是在我们的下一代人中,我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兴趣更加广泛的读者,因为阅读是有力量的。现在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一个孩子喜欢阅读,这带来的影响要大于其父母对他产生的影响。


一年一度的图书节活动现场


所以我现在最喜欢的是我们每年都会举办的图书节,场地是在一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古老的画廊中,我们会邀请各个学校带着他们的学生来参加活动,每一年大概会接待两千名孩子。因为很多孩子的家庭买不起书,大约有40%的英国人家中没有一本书。我想做的就是改变这种现状,让孩子们看到图书的价值,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


活动上来自不同背景、种族的孩子们都会受到欢迎


6、理想中的一家童书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第一点,我觉得童书店要好看,让孩子们能够被吸引。因为他们通常会被糖果店、玩具店这样的店铺吸引,我认为我的书店应该看上去和它们的一样吸引。此外除了售卖图书,也可以卖玩具。孩子们会觉得只卖图书的店铺看上去很吓人,也就不愿意进来。


第二点,书店要非常舒适才行,所以我在店里放了一张很大的沙发,供顾客浏览图书用。


第三点,就是不能害怕图书损坏,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去摸一摸书,去感受。


第四点,要有很好、很称职的员工。他们要了解书店有什么样的图书,这样才能对顾客进行推荐。


书店为孩子们举办的签售活动


在这个空间中,思想可以自由地交流,而不仅仅只是贩卖图书。


7、如果我要开一家书店的话,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最重要的是,你要好好选取你的店的位置。你要确定你的店坐落在一个周围的人群都热爱读书的地方,我知道有很多地方,虽然当地人很富有,但是他们不爱读书。那举例来说,因为你是卖童书的,最好选择一个周围家庭比较多的地方。


还有就是你不应该只卖书,因为利润太低了。同时要卖一些学校的教科书、教辅书,以及一些文具。你可以咨询周围的学校,问他们有什么推荐书目,这样保证你有其他的书目支持你的书店可以继续经营下去。


比如说在我们的书店,会进行新书的发行,也会参加官方出版社的图书节,因此我们的书店是非常灵活的,会到处参加或是举办活动。同时如果你经营的是一家零售业书店的话,店面的花费和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所以要创新你的经营模式和方式。


不断更换的店铺橱窗,以此来吸引更多的读者进入书店


第三个重点,就是你要把商店设计得好看,吸引人。因为如果你想为书店带来更多常客的话,必须得让他们有兴趣先进入你的书店。我的一个做法就是让书店的几个区域经常流动、交换,这样可以维持新鲜感。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好员工。我自己非常幸运,我的员工都富有经验,且十分得力。


/////



巴西“文化书店”董事

法比欧·赫兹


文化书店(Cultura Bookstore)由原来的巴西文化图书馆改造而来。这个位于伊瓜特米购物中心的多层空间占地2500平米,整体设计由室内建筑设计工作室 Studio MK27 负责,开放式的设计让读者在购买之外,也愿意长时间待在此地安静阅读。


1、“文化书店”内部设计非常简洁,注重空间的“留白”,方便人们的走动,这样的空间设计出于什么样的理念?


我们试图把书店打造成“第三空间”,它不同于你的家或者办公室这两个空间,而是一个能让你感到居家般舒适的地方。



2、书店还包含工作坊、剧场等区域,那在你看来是否随着城市的发展,书店都会由传统的售书空间变成包含多种功能区域的综合的生活空间?


是的,我相信是这样的。我不认为书店只能卖书,因为有多种渠道可以得到一本书,你可以网购,或者在线阅读。


因此书店需要自我重构,我们书店就包含各种空间,每天都会举办不同的活动。内部还有由巴西最棒主厨掌勺的餐厅。这样我们才能吸引人们进到书店内部。打造综合功能的空间,我相信这是将来书店的存活方法



书店内的多个空间展示


3、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们更习惯于屏幕阅读而不是书本阅读,这种阅读习惯的改变有对你们经营书店造成影响吗?


我们对这种现象十分担忧,我们花了太多时间在手机上,当然读了很多内容,但却不是由书本提供的。你花了很多时间看东西,看的书却更少了。


所以这其实是个警告,未来会怎样我不知道,但我认为我们应该去和年轻一代接触,把他们带到书的面前,虽然这个任务并不简单。网上有大量丰富的信息等着他们去发现,但事实上书店也是如此。


书店里有很多的书,我认为书店更应该帮助人们发现适合他们的内容。举例说,我们有轻文学类别的书架,适合周末消遣读,阅读不一定要像过去一样发生在很正式的场合,你可以在俱乐部或者海滩上读。这样我们或许能更接近年轻人,然后帮他们找到想要的内容。



4、不同于独立书店,一家大规模的连锁型书店它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不会那么紧密,你们会怎样加强和读者之间的联系?


确实是的,你不得不承认随着书店规模的扩大,这会更困难。我觉得独立书店在现在遇到了好时机,他们能更靠近读者。但这就是现实,书店越大,离读者越远。


所以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数据的分析,来观察顾客们会买什么。我们还开发了名为 CRM 的市场工具,向读者推荐想去的活动,想读的书。当然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更像是电脑数据分析的功劳,而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得出的结果。


5、很多书店都有开发衍生品和出版物,你们有生产类似的产品吗?


是的,我们有类似的产品。就像 Netflix 一样,它是播放平台但又不仅仅是平台,还会生产自己的影视作品,这启发了我们和各种出版商进行合作,和作家签合同出书,规定一定时间内他的版权归出版社和我们所有。


还有一家是音乐网站 Spotify ,它们有现成的歌单,比如周六晚听的歌,冥想时听的歌,那我们就可以有类似冥想时可以看的书,把它分门别类。


书店内的看台可供顾客随时随地坐下来休息或是阅读


6、书店在城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前段时间我们刚刚在书店里办了一场婚礼,这对伴侣曾来询问过是否能在这里举办婚礼,因为他们相识于此。要知道我们还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但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要办这场婚礼。


很多时候,书店以你想不到的方式给人们带来启发和灵感,我认为这场婚礼就说明了一切,一所书店会如何对城市生活产生影响。


- 感谢阅读 -


乌云装扮者为本届成都国际书店论坛

全媒介合作伙伴

采访:孟雅清、郑慧、田雨

本文人物肖像照片:均由方所书店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香美地】伦敦London Review Bookshop
舶来文化・外文书店
高企的租金让书店“节节败退” 实体书店寻找发展新空间
环球情报站第111期
不是书店,不仅仅只是书店……
莺屋书店开创“书 X”创新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