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育英和女贝满

灯市口大街路北55号有个面阔三间的中式建筑,这里最早是明代权臣严嵩的府邸,后来也曾住过蒙古王爷。大门东侧廊柱上挂着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的牌子,中央悬挂黑底金字的“育英学校”匾额。

这里就是当年闻名京城的“男育英、女贝满”中的育英中学。起初这学校名字叫“育英学堂”,后来才改称“育英学校”,是北京第一所教会学校。育英学堂和贝满女塾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1864年同时创办的,育英是男校。美国传教士贝满夫人创立了北京第一所女子学校——“贝满女塾 ”,是女校,位置就在今天灯市口大街北边的大鹁鸽胡同,由此开启了北京女子教育的先河。育英中学在解放后改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

据北京市档案馆馆藏的北平和平解放档案中记载,“育英”的校名,取自《孟子·尽心章》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这所老育英学校,跨越三个世纪,从办学初衷、育人理念和育人环境都折射出中国教育的新旧对照,也昭示着中华文化的浴火重生。

育英男中和贝满女中,是北京较早引入渗透的西方教育学校,是美国教育侵略我国的一个毛细血管,也是基督教麻痹青年的武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学校的实际管理者是美国人邵作德(副校长),校内设有查经班和静室(念经祈祷的屋子),学校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学费,招收的学生大多是纨绔子弟,是个十足的买办学校。

日本侵华期间,学校的训育主任、教育主任、事务主任和会计等全换成了日本人。学生被要求剪光头、穿制服,日本人实际控制的校方肆意开除、欺压学生。据档案记载:1943年夏在校职员81人,学生1480名,其中住校学生较多,住宿拥挤,每屋4人以上。当时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算学、国文、英文、物理、化学、生物、中外史观,还有日文和体育。时任校长的李如松持有“美国友邦人寿保险公司”的股份,并利用学费、学生伙食费等方式囤积国债,当时的学校就如同一个杂乱市场,成为帝国主义入侵中华的一部分。

  进入大门,是一面刻着“致知力行”校训的影壁,顺着小路穿房过院,三座古朴素雅的19世纪美式教会风格小楼端庄窈窕,宛若三姐妹携手站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老照片欣赏——北京贝满女中,育英中学
转帖自陈君远博客灯市口女中(一至五)
“灯男”“灯女”的前世今生---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四季-16)
岁月如歌:我们的友校——北京女12中
北京最早教会学校--育英学校
逐渐淡忘的北京一些中学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