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新认识蒋兆和——蒋兆和文献恳谈会



9月3日,势象空间隆重举办了“重新认识蒋兆和——蒋兆和文献恳谈会”,特邀众专家学者收藏家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重新认识蒋兆和先生的艺术与成就提供了路径。





由势象空间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雅达书院和在艺APP协办的《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于2017年9月2日至22日在势象空间展出。 展览展出了蒋兆和先生自1939年以来12幅重要珍贵原作,画作之外还展出了大量珍贵美术文献。势象空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梳理了蒋兆和先生丰富、翔实的学术资料,综合呈现蒋兆和先生的艺术成就和精神世界。9月3日,势象空间隆重举办了“重新认识蒋兆和——蒋兆和文献恳谈会”,由谢晓冬先生主持,特邀众专家学者收藏家等畅所欲言,来自专业院校、艺术机构、拍卖行、艺术媒体的专家,知名艺术家以及蒋兆和先生家属和各抒己见,为重新认识蒋兆和先生的艺术与成就提供了路径。





中国嘉德副总裁、中国书画总负责人 郭彤女士


此次能够邀请到这么多学者、画家、媒体和拍卖界的朋友,一起讨论一位艺术家的“前世今生”非常有意义,也得到很多关注,昨天的开幕式直播听晓东说围观的人数创了新高,对于这样一个艺术家个案的文献展,应该说真是难得。


我们与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先生在几年前就有过合作,2009年秋天李大钧先生策划了蒋兆和先生巨作《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的展览,我们看到画册后就与李先生联系,这件作品在2009秋的“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专题拍卖”里创造了蒋兆和先生作品在拍卖市场迄今为止的最好纪录。


两个月前,李大钧先生和蒋先生的家属又与我们一起商定了此次的《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和研讨会,在此特别感谢蒋先生家属给予我们的信任,这些年来,除了在美术馆和博物馆,能见到蒋先生原作精品的机会还是比较稀少的,这也是大钧此次策划展览的初衷,感谢势象空间完成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势象空间创办人 李大钧先生


蒋兆和先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是我们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一代宗师。蒋先生这样的卓越艺术成就和珍贵的艺术作品能够在我们独立、民间的艺术机构展出,对我们是殊荣,也是幸运。

 

从昨天展览开幕看,蒋先生真是“不死”,有这么多人来观展,还有很多观众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也是我们超出我们预想。这些年来我们也在观察中国社会包括学术的变迁,我们做这个展览的目的,我认为是呈现。我一直说我是呈现者,而做文献展览是比较热衷有兴趣做的,我觉得文献的呈现是最有力量的。




北京画院副院长、艺术家 袁武先生


蒋先生是一个高山,这是谁都肯定的。他有传统西方绘画训练,再回到中国画,到今天为止,很多好的人物画家都从他那里借鉴一些东西,比如王子武、刘文西、周思聪都是这样的。

 

我在中央美院跟随姚有多先生学习了三年,大量临摹蒋先生的作品,甚至把蒋先生泥塑的雕塑变成毛笔国画来画。学任伯年,可能你的笔墨线条越来越好,但是造型解决不了,只有学蒋兆和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不仅是高山、同时还有非常持久、非常永恒深远影响。我们对蒋兆和先生的认识还是太浅,很多人认为蒋兆和和素描有关。其实蒋兆和绘画跟现代人物画相比的话,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它不是写实,更不是写真。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艺术家 徐累先生


中国人物画自蒋兆和一出,气象大变,他大胆引用西画中的“光”塑造人物,直到现在还有争议。徐悲鸿等亦为同道,后来索性将这一派称为“徐蒋体系”,但只有蒋兆和臻于化境。总体上说,蒋兆和的风格,可以用“入木三分”来形容。他画各类人物都是形神兼备,极有表现力。这只能说明在人性的感受方面,蒋兆和有极敏锐的领悟力和洞察力。

 

对艺术家而言,美学判断有两个重要标准,就是“准确度”和“格调”。“准确”不仅是人物造型之准,而且是笔意之准,墨晕之准,气韵之准,形笔兼备,对人物画是很难的,但蒋兆和做到了。至于“格调”,历来是中国文艺的量尺,蒋兆和的“格调”也一望而知。对于天才,除了叹,只有服。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 于洋先生


整个20世纪变化应该人物画的变化最为显著、最为剧烈,从民国开始,不仅仅题材上,古装人物变成现代人物,实际上一种更深的,对人的性情、对于人的造型表达的一种革命。


蒋兆和先生对民生的关切、对人物深情的表现,我觉得他非常写意,写实也是写意性的写实。蒋兆和先生的写实传统也是从两种路径过来,一半是西方绘画光影的一脉,一脉是中国传统绘画,这个展览一进门左上边长条文章可以看到,蒋兆和先生研究过国画写生教学问题,如何认识素描、如何在中国画创作里边消化这个造型问题。这次展览已经抓住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现实感和社会感,以及对于人物画造型新的追溯、新的追问。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华天雪女士


蒋兆和研究领域目前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一般我们把蒋兆和归结为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国画特别重要的问题,同时它状况非常复杂。有更多细节需要被区分。这批被称为现实主义画家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甚至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人道主义中间有什么区别,都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


另外“徐蒋体系”当中蒋兆和意义是什么?实际上在中国画教学徐悲鸿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徐蒋体系能够成立,那么中国人物画学院教学里边蒋兆和地位是什么?蒋兆和是不是对徐悲鸿这套理论有继承、有修正、有发表,如果有到底是什么?这些都有待研究。




荣宝斋《艺术品》期刊主编 王登科先生


第一,关于蒋兆和先生的作品,绘画本身的语言非常重要,蒋先生具有非常独特的时代性。他的绘画也是从“书写”当中得来,因为“书写”两个字具有抒情特征,是我们今天当代中国画中缺少的东西。

 

第二,蒋先生确实是跨时代的人物,关于“徐蒋体系”,我感觉他是时不逢时,他在绘画体系、尤其中国人物画创作上一度超过徐悲鸿,把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用新的语言体系表达当代人心灵状况,非常不容易。

 

还有一些文献资料值得注意,蒋先生小的时候,父亲吸鸦片成瘾,母亲也吞食鸦片自杀,对他的童年有重大影响,他一生当中为什么关注苦难,还有更多角度可以研究。




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 薛良先生

 

我比较幸运,跟蒋先生的作品有两次近距离的接触机会。第一次是北京画院的展览,第二次是油画院美术馆做蒋兆和教学美术展览。第一次展览的时候有一件19米长的手卷作为书画作品展示,这个手卷的内容对蒋兆和后期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国画写生问题研究。从中可以初步看到,今天所谓“徐蒋体系“的讨论,我认为蒋先生是徐悲鸿教学的实践者和改良者,他不同意把素描作为一切写实的起点,提出白描作为中国画的原点,加强课堂写生的幅度。


另外我想谈原来相对忽略的一点,蒋先生是很具有艺术核心意识的艺术家。他青年时期跟传统书法有过接触, 16岁之前在民间画像谋生,16岁到上海改学图案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又探索油画。在油画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又把自己的关注放到雕塑领域。解放后蒋先生从画家转向教育家,并不是他艺术相对停滞,实际上他在自己作品中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课堂写生,我觉得跟他写生人物画文章是相对应的。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甘学军先生


我想谈第一个问题,今天听大家分享学术成果收获很多,同时有一个感触,感触我们学术研究不够,感受我们对于很多画家,不只蒋兆和,即便我们说的徐悲鸿、齐白石,包括评20世纪最伟大的13个画家,我也不知道依据是什么?即便这13个,从艺术史研究来说非常苍白。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市场需要。


第二个讲共铸市场价值。其实市场价值客观无奈地引领我们公众对于艺术现象、艺术家、艺术家创作的价值认识,甚至引领我们博物馆的研究,引领美术机构研究、教学等。为什么市场有引领作用?因为有特殊历史背景和环境,我们拍卖做了二十几年,现在遇到瓶颈,抛开宏观经济因素,在学术层面很重要就是缺少内动力,缺少一个让公众能够认知的真正中国美术史、中国艺术史的价值,以及它的脉络等等,或者说一个人、一幅画、一个现象、一个流派真正的价值认知,公众的认知度是非常少的。我们回想一下有很多市场现象,成功的背后一定离不开学术,一定是在学术价值推动下才实现真正价值。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董国强先生


市场在不断变化中,大家认识也是不断变化中。我印象当中,小的时候课本画历史人物最多就是蒋兆和,而且印象最深。后来特别是在美术馆藏画展览,看到他的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品就是《流民图》,非常震撼,每一个人物神态各有不同,描写苦难,我觉得在美术史上这件作品可能首屈一指。


蒋兆和作品相比20世纪其他画家来说,他的作品流传应该比较少的,因为我们知道人物绘画和花鸟创作不一样,人物绘画可能相对来说创作周期和创作难度、程序更复杂,所以他的画量并不大,拍卖不是每次拍卖都能够有他的作品。在社会现阶段,商业去引领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是目前来说是大家既无奈但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我希望通过拍卖价格,把人们对蒋兆和的关注进一步再提升,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




北京画院画家 罗敏女士


《流民图》我几次认真看过,很感动,它非常朴素,跟我们追求的美学不太一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他们那代人走到这一步,可以说是里程碑性的事情。


蒋兆和先生给我启发最大一点,他在画画的时候,所有细节都省略掉,如果能画到100%,他实际上画到60%、70%。这让我很惊讶,他能控制用很朴素的手段去做这个事情。另外,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美学特征非常明确,而我们总会陷入一种琐碎,所以他的画总体来说朴素和大气。




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李斛之子 李凡先生


我父亲和蒋兆和先生是同事,他们共同教学20多年,关系非常密切,而且在美术创作学术观点和教学的观点也是非常一致的。


比如50年代中期,有一个关于素描的大讨论,当时关于国画系要不要素描,争论非常激烈。蒋先生和我父亲觉得素描能够提高你看事物和掌握事情的造型能力,而且他们都认为国画系的素描和油画系雕塑系的素描是不一样的,是为发展中国画服务的。蒋先生和我父亲所处的环境,不管从教学还是从美术创作来说,真的跟现在完全不一样,阻力很大,但是他们共同培养这么多有成就的中国人物画家,像姚有多、范曾等。将来应该从这个角度应该深入研究一下蒋兆和先生,特别是把他的作品和教学放到当时环境中去。




民国画事主编 马静女士


除了《流民图》题材,像下面展出的《给爷爷读报》《小孩子和鸽子》,都让我觉得这些人物存在生活中。 1941年蒋兆和自序的一段话特别重要,“当春光明媚,或秋高气爽……恕我不敏,无超人逸兴之思想,无幽闲风雅之情趣,往往于斯之际,倍觉凄凉,天地之大,似不容我,万物之众,我何孤零,不知所以生其生,焉知死以死其所,于是无可奈何地生活于渺渺茫茫的人群之中,不得已而挣扎于社会之上。”或许他童年悲惨的遭遇,使他抱有普遍的同情,他画每个人都很深的感情。我觉得他是比较孤独的人,他需要通过画画将内心部分投射出来。


另外我发现他写的两篇自序,一个提到美酒还是苦茶,说如果我要选择的话,会选择泡一杯苦茶,但是我也想和你喝一杯美酒。他80岁还说每天需要饮美酒、喝苦茶,他对人生有比较复杂的体会,看到现实很多苦难。所以他一直说我的画不是大家都喜欢的,我画路边的饥饿人群,只有穷人才喜欢我的画,就是他选择苦茶味道的艺术。




艺术中国副总编 许柏成先生


蒋兆和先生毫无疑问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丰碑,他留下的遗产至今让美院学子受益。开场之初,主持人抛出一个问题,今天再谈蒋兆和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回到蒋兆和当时为什么这么画?他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我们今天是否还应如此简单地对立地看待写意和写实?

 

另外一点就是现实主义绘画的震撼性,在1940年当时报纸有对蒋兆和在北京的展览做一个评价,作者认为“这个展览实在是自我有生以来,我孤陋绘画中唯一引起同情心第一次。”今天我们似乎对现实主义画作的认识有失偏颇了。

 

在蒋兆和的自序里边有非常多的信息含量,包括他对于中西绘画的认识,他认为中西之别并不那么重要,只要这个时代适合表达的东西都可以用,这对于今天来讲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蒋兆和是横空出世的,他的探索过程以及思考更重要。




蒋兆和先生家属 蒋一辉先生


蒋兆和研究文献不能或缺,我母亲做了很多资料,大家可以共享。今天展览题目《人道之光》特别好,画家的作品是能说话的,在沦陷区高压环境下,他画反人类战争画就是非常有勇气的。今天展览能有诸位一块探讨,我真的非常激动,代表家人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
姚有多人物画作品欣赏
范曾:白描琐谈
中国画家:马振声形于外精彩人物画之先要——传神
蒋兆和《流民图》在画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人道之光——蒋兆和文献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