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道到做到,相隔了“十万八千里”!
  • 来源:国海咨询自有原创方法论体系
  •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为咨询公司的一名顾问,平时工作中做的最多的事情,我想就是写方案了。然而,作为企业的老板或管理者,平时往往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知道就能做到”,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并不是的,因为知道和做到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一一来阐述。

1

什么是知道?

经常有人跟我说,老师,这个我知道,问题是你做到了吗?知道了不去做有什么用呢?况且你所谓的知道,很有可能只是停留在“知”的层面,根本没到“道”层面;

所以,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有:

1、以为知就是知道;

2、以为知道就能做到;

3、以为做就等于做到;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知道呢?

知,很多时间只是信息,他的特点是碎片化、片面、表面,要做到知道,需要把知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逻辑化,形成一套体系,掌握信息和知识的本质,通过深度思考;

所以知道是,经过了深度思考,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生经历有效转化,能够产品价值的,可以用来指导行动,有效落地的才叫知道;

当然,这个过程注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产生的,而是要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三个过程,我以我们给企业落地文化建设的一个案例来举例,我想你可能就会有所理解。

2

知道与做到之间,到底差了什么?

1、“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认识的深度。

认识足够深刻,“知道”自然能够驱动我们去“做到”。

2、“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思想的状态。

“知道”只是认识层面上的,脑子里有这个内容,甚至还可以脱口而出。

而“做到”是将“知道”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自然本性。

思想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了。

3、“知道”与“做到”之间,隔着行动的落实。

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先干再说!

有些事情,无需“知道”,我们仍能“做到”,你会发现,“做到”是不一定是以“知道”为前提条件的;

有些事情,“做到”后,我们才“知道”,你会发现,所谓的“知道”不过是成功者对自己“做到后”的分析总结与复盘模型。

3

知道的三个过程

假如,我们今天要落地企业文化建设,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1、知道

对行业文化的认识阶段,对文化的认识越深,实践的倾向性就越强,一般采用正式、非正式渠道的传播以及物化传播来实现;

2、悟道

接受企业文化并慢慢变成信念,信念可以影响员工行为并提供内在激励,一般采用制度融合、示范传承、教育培训等方式来呈现;

3、得道

员工逐渐无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做事,一般采用行为规范建立、考评激励、融入业务等方法。

同样的,一个人从知道到做到也要经过三个部分。

1、知道

对一个事物有了新的认知,或者新接受了一个观念。比如,一个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人,走到了城市里才知道原来城市里有高楼大厦,从深山老林到城市要先坐5个小时的汽车,再坐1个小时的飞机。

2、悟道

自己在了解了这个观念或者新得到了这个认知后,自己在脑海中慢慢消化吸收,并且时不时自己会想起来,同时还能跟身边人去进行分享这样的认知,往往就是悟道的过程。

3、得道

最终这样的认知,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去做了,才知道自己是否清晰,是否做得到位。还是住深山老林的那位伙伴,只有自己打了车、买了机票、走完了全程,才会知道这个过程的每个细节。否则就会出现比如机票买错、时间看错、路开错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自己学了那么多知识,但是自己依然做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其中包括以下原因:

首先,你所谓的知道不是真正的知道;

其次,没有付出行动,停留在理论上;

第三,内心没有驱动力,懒得去做;

而且,没有掌握知识的本质,不知道怎么去做;

最后,才做了一点,遇到挫折,就放弃了,没有持续坚持去做。

因此,我们总结后发现

1、去做了,没有带着目标和结果导向,只是完成;

2、做了只是一个动作,做到了是对结果负责;

3、要做到,需要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有计划,有行动,有跟踪,有考核。

4

如何从知道变成真正的做到?

1、寻找一个好的环境

外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往往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奴役。我们要时常观察自己身边的影响圈,有没有被周围的氛围所影响,还是坚持自己的所思所想,最终变成行为。

2、自身行为的改善

聚焦自身行为的改善,强调做什么,通过做正确的事情,进而改善自身内在的能量场。如果是作为上司,更要侧重员工的自身行为,协助他们判断行为的效果,选择能够带来正向能量的良性行为。

3、能力优势发现

在能力层通过自身优势发现、盲点察觉,同时对于自身能量的改善。这个时候主要帮助更好地发现我们自己的个人优势所在,在优势领域中找到我们的价值点。

4、坚定人生信念

建立自己坚定做事的规条,洞察到我们自身追求行动的动机,探求真正能够激励我们的内在因素。同时,进行自我价值的探索尤其是对于影响能力的两难境地,真正发现我们个人的信念选择。

5、探求定位,找到人生使命

这个过程中,不断询问自己,自己内在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不断进行自我定位探知。回答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实现认识意义关键点所在,分享个人的愿景、使命、梦想与追求的异同,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最后总结

谈到这一话题,我引用是心学大师王阳明最重要的思想——知行合一。

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就是理论要联系实践,不能空谈理论,要去实践;也不要总是埋头做事,也要懂得理论。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一种适合你自己的落实良知的办法,就完美的实现了知行合一。在这个过程中,知和行是互相促进,不断迭代的一个过程。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用头脑信念指导行动感受的感觉你的道……
《相距十万八千里》 ​ ​悟道与证道相差十万八千里, 得道与成道
“知道”与“做到”隔着十万八千里!如何解决?
你的企业真有文化吗?
知行合一必读《知道做到》(下载) - 读书评论 -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如何让自己思维,理念,眼光构成一个行动的框架构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