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成本核算常用的计算方法

成本通常指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耗费的本钱,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成本有一个核算的过程,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制造成本法是20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公司发展的产物,当时, 材料和人工费用是产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间接费用和维护费用并不重要,且难以计量并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在公司标准体系建立后,材料人工费直接归集于产品,间接费用使用一些本用于其他目的的分配标准,如直接人工费用、工时数或产品数进行分配。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共计算产品生产制造阶段的成本即制造成本,它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它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把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期末在收益中予以扣除。

按照“两则”中制造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企业直接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计人产品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不再包括行政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直接计提。

库存的不足

  • 只注重产品生产制造阶段成本而忽略了相关成本

    制造成本法所关注的仅仅是产品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所发生和形成的成本,这只不过是产品成本的一个环节、一个侧面、一个局部,并不能反映与产品生命相关的全部成本。制造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计算忽略了一些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如产品开发与设计成本、产品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质量保证成本及一些计入当期成本的其他相关费用;

  • 不便于产品定价和核算各种产品盈亏

    在制造成本法下,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在采用成本加成法制定产品价格时,容易忽视这部分费用,而把产品价格定得偏低,以至这部分费用不能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足额补偿;企业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计算出来的各种产品的成本中不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因而很难正确核算各种产品的实际盈亏程度;

  • 不能直接为产品价格提供依据

    社会主义生产仍然是商品生产,商品产品的价值只有通过销售才能实现。产品的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制定产品价格时必须着重价值规律,使产品的价格尽可能符合产品的价值。但目前人们尚不能直接计算产品的价值,只能通过计算产品的成本,来间接地、相对地反映产品的价值。因此,成本就成为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由于销售产品并取得收入是补偿生产耗费(即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所以“成本就成为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中所提到的“成本”指的应该是完全成本,而不仅仅停留于制造成本。然而,制造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允许在当期损益中直接扣除,改变了完全成本法下企业管理费在各个产成品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做法,减少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但是,如果以不包括期间费用的制造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就有可能会造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得不到全部补偿而亏本,此时企业要另外采取补充办法加以解决。而解决的办法是企业仍然需要将期间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重新分配,这样才能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产品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变动成本法是指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成本性态,是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按照成本性态,成本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主要优点

一是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有利于明确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和划分成本责任;

二是保持利润与销售量增减相一致,促进以销定产;
三是揭示了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使当期利润郑重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

主要缺点

一是计算的单位成本并不是完全成本,不能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耗费;

二是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它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 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一般认为,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六个步骤。第一阶段是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同质的作业成本库(同一成本),并计算每一个成本库的分配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把制造费用分摊给产品,计算产品成本。其实际操作步骤如下:
  1.定义、识别和选择主要作业;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这些资源通常可以从企业的总分类帐中得到,但总分类帐并无执行各项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成本;
  3.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从中选择一个成本动因作为计算成本分配率的基准。成本计量要考虑成本动因材料是否易于获得;成本动因和消耗资源之间相关程度越高,现有的成本被歪曲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4.计算成本库分配率;
  5.把作业库中的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某产品某成本动因成本=某成本库分配率X成本动因数量
  6.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的目标最终要计算出产品的成本。直接成本可单独作为一个作业成本库处理。将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加上产品直接成本,为产品成本。某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的条件,管理及优缺点:

(1)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企业领导者的认同是实施作业成本的前提。我国制造企业对作业成本的认同,与国际性企业的认同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与不同的经济体制有关,也与国内理论和实践中对作业成本的了解不足有关。只有获得企业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为在企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进而开展作业成本管理创新条件。
(2)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范畴,同时牵涉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但中国制造业企业内部,大多没有管理会计这一职位或负责部门,其功能多是分散在财务、采购等多个部门中。如果作业成本的实施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管部门,就可能出现人人有责,人人都不负责的情况。
(3)推动组织再造。作业成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全员实施的一项工程,因为作业成本必须清楚企业的运作过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
(4)开发和应用实施工具。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国外已经有成熟的作业成本软件,但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软件工具,当前的一些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多是利用自行开发的工具来支支持。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大大减少了现行方法在产品成本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也就是说,由于作业成本法的基础资料来自于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因此其计算结果必须受诸如折旧和开发等成本期末分配中任意性的影响。这样,作业成本法成本归集库归集成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就作业成本法最核心内容成本归集库和成本动因选择而言,作业成本法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以上内容由智现频道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本核算方式
作业成本法在服装企业的应用研究
个性化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论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三)
合理构建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探讨及对策
【成本】ABC成本法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