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计】税会差异及递延所得税特殊事项汇总
一、常见资产类总结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说明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初始成本
税法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浮亏和浮盈在都要进行调增和调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初始成本
税法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浮亏和浮盈在都要进行调增和调减;
【注意】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影响所得税费用,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存货
初始成本 - 存货跌价准备
初始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
固定资产
初始成本-会计的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初始成本-税法的累计折旧
税法有针对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加速折旧政策;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
无形资产
内部研发形成的
初始成本-会计的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初始成本 ×150%-税法的累计摊销
税法有针对无形资产的最低摊销年限(不少于10年,软件类最低2年等),会计上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
产不要求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
【注意】加计扣除,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无形资产
初始成本-会计的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初始成本-税法的累计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
成本模式
初始成本 - 会计的累计折旧(摊销)- 减值准备
初始成本-税法的累计折旧(摊销)
原理思路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一样
公允价值模式
公允价值
初始成本-税法的累计折旧(摊销)
税法不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浮亏和浮盈在都要进行调增和调减。仅认可视同按照成本模式下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和摊销。
二、常见负债类总结
说明
计税基础
差异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相关支出税法允许在实际发生时扣除
计税基础=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关支出税法允许在实际发生时不允许扣除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不产生差异
预收账款
预收款项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不产生差异
预收款项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
计税基础=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教育经费,税法规定不超过“工资、薪金”2. 5%的部分可以当期税前扣除,超过的可以以后期间继续扣除,那这里由于可以继续抵扣,那就产生了差异。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税前列支的金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之前计提未发放的工资、薪金要进行纳税调增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税前列支的金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辞退福利
假定税法规定,与该项辞退福利有关的补偿款于实际支付时可税前抵扣。
在计提辞退福利时进行纳税调增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情况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不产生差异
其他负债(罚款和滞纳金等)
税法不允许扣除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不产生差异
三、特殊事项总结
1.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销售收入 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会计处理上,全部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进入了损益,但在计算当期企业所得税时,仅允许扣除不超过销售收入15%的部分,超过的部分要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增,因此,当年多交了税,以后年度可以调减,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2. 开办费
企业发生的开办费,在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税法规定,开办费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因此,有可能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3. 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
税法规定,购置并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符合优惠条件的,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在以后 5 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因此,对于超过当年应纳税额而结转至以后 5 年抵免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4. 未弥补亏损
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5.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形成的长期应收款
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会计规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为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冲减财务费用)。税法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长期应收款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可能会产生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6. 政府补助(递延收益)
如果政府补助为应税收入,则会计上按照进度会有部分计入了递延收益,而税法规定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则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果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则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
7. 商誉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按会计准则规定可能产生商誉。合并时,被购买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异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影响商誉的账面价值。但按税法规定计税时作为免税合并的情况下,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商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准则规定不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8. 股份支付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成本费用时,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区别于税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1)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2)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成本费用的期间内,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期末取得的信息估计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计算确定其计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当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其中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超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的所得税影响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总结】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暂时性差异
会计
税法
暂时性差异
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立即可以行权的
计入当期费用
(1)根据实际行权时该股票的公允价格与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和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2)实际行权时,不允许再进行税前扣除。
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对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待一定服务年限或者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有等待期)方可行权的
计入当期费用
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实际行权时股票的公允价值-股票期权行权价格)×2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当期确认的成本费用)×25%
所得税费用(倒挤差额)
在股权激励计划可行权后,上市公司方可根据该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与当年激励对象实际行权支付价格的差额及数量,计算确定作为当年上市公司工资薪金支出,依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其中,预计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过按会计准则规定确认的成本费用,超过部分的所得税影响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9. 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1)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用于抵减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但在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而不予以确认;
(2)购买日后12个月内,如取得新的或进一步信息表明购买日的相关情况已经存在,预期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商誉不足冲减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前损益(所得税费用);
(3)除上述情况以外,如果符合递延所得税的确认条件,则应确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不得调整商誉金额。
【总结】
购买日已经存在相关情况
购买日不存在相关情况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10.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所得税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主要有:
(1)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3)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等。
解释:
1. 以上事项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不是计入“所得税费用”,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比如“其他综合收益”和“盈余公积”等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因此暂时性差异这里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其他综合收益
也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有暂时性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但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上面常见资产类中也说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税培训资料(所得税会计)
专题讲解之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 注册会计师(CPA) - 大家论坛
注会会计·课后作业·第十九章
所得税
《会计》答疑周刊第17期
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