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港湾对话|廖群:报复性的复苏后如何实现中高速增长

《港湾商业观察》唐盛

2021年上半年,中国GDP以高达12.7%的强劲增长幅度,为全年经济实现报复性增长定下了良好的基调,同时,外界也因此普遍预计,在下半年随着新冠疫苗应用的普及,及宏观经济政策兼顾稳健与灵活、精准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但是,近期南京、张家界、扬州等多地陆续出现本土新增新冠个案,疫情又出现显著的反复,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的复苏前景又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能否“如约”回归中高速增长的轨道?引领中国经济走出疫情阴霾、重归高速增长的动力是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又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廖群)

就此,《港湾商业观察》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廖群展开深入对话,向读者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01

疫情虽有反复却无碍经济向好

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去年和今年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2020年,全球经济由于疫情蔓延陷入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增长也出现大幅的放缓。那么,今年全年经济增长如何演绎?

廖群认为,“还是要看全球对疫情防控的进展”。

对于我国局部新增新冠个案,疫情有所反复的情况,廖群坦言,“这的确会影响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及发展前景的研判,可能之前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测需要作出一定幅度的修订。但是,我依然坚持认为,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发展基调不变。”

廖群指出,随着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率的不断提高,前期疫情肆虐严重拖累经济发展的情况正在逐步得以缓解,从目前趋势来看,到今年底之前,在大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实现疫苗接种率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由此也表明疫情在全球范围正在步向完结,“下半年,这一情况将随着疫苗效果的进一步确认和疫苗接种率的加速提升而更加明朗,从而令经济复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是这样,我国经济更是如此。”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据重阳金融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到目前为止,我国疫苗接种数量已超过14亿剂次,预计年底前施打两针疫苗的接种率将高达八成以上,加之我国行之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持续见成效,国内疫情有望率先“扫尾”。

“近期一些地区的疫情出现反复,这肯定会引发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收紧,进而对国内经济复苏带来一定的影响。”廖群分析指出,“不过,管理层也一定会相应调整宏观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来对冲疫情风险,例如:近期人行推出的降准等措施,均显示政策效应更充分释放,进一步助力经济复苏。”

廖群补充说,除了疫情因素,中美贸易关系也是目前考验中国经济韧性的一个因素,“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开启了凶猛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如今的拜登政府虽在具体做法上较特朗普政府稍有理性与节制,但遏制中国崛起的方向没有变,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将持续,且有向其他领域发展的趋势。”

廖群表示,中美之间的经贸联系已是密不可分,且双方得益于此的经济利益是如此之大,预期中美贸易完全脱钩对两国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他强调“经贸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的说法并未过时。

“其实,资本是最聪明的。”廖群补充道,“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一些困扰和阻挠,但从市场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FDI(外资直接投资)还是股票市场资金流入的情况,都表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继续看好,因为,去年的数据已显示,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傲视全球。”

02

增速“前高后低” ≠ 复苏力度减缓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高达18.3%,速度之高即使对于在过去40余年我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表现而言也是比较罕见的,同时大大超出了外界此前的预期。

“如此强劲的增长首先归因于2020年一季度的超低基数,即出现了罕见的6.8%的负增长。” 廖群表示,“但是即便如此,今年一季度GDP同比2019年也增长了10.3%;同时,2020和2021两年的平均增幅达5%,虽然未达到5.5%的报复性增长,但很接近于这一水平了。”

廖群进一步表示,鉴于2020年季度或月度经济同比增长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决定了今年的经济增长曲线必然是“前高后低”,“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我国也是同样情况。这是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共点。”

“即使经济增长出现前高后低,但也并不等于经济复苏力度出现减缓。”廖群强调说,基于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因此在此基础上,今年经济同比增速随着去年基数的变化就会出现“前高后低”的表现,“但这也表明我国经济复苏力度依然保持强劲,因此我维持在去年10月做出了预测,即我国经济在今年将出现报复性增长。”

廖群表示,所谓“报复性增长”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不仅恢复到或超过疫情前或当前潜在的水平,而且还将由疫情所造成的增长损失“找补”回来。他进步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在疫情前或当前潜在的增长区间在5.5%–6.0%水平,意味着去年由疫情造成的增长损失为3.2-3.7个百分点,那么,今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5.5% + 3.2%,即大约8.7%或以上,“就是报复性增长了;或者,就2020和2021年两年平均的增长速度来说,恢复到或超过疫情前或当前潜在增长水平的下限5.5%就是报复性增长。”

03

新基建“乘数效应”凸显意义重大

近期“滴滴赴美上市”事件、校外培训被全面叫停、官媒剑指以腾讯(00700.HK)的《王者荣耀》等为首的网络游戏并怒斥其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一系列事件引发相关上市公司及板块出现大幅度的震荡。

对此,廖群认为,“市场必须看到,近期管理层打出的一系列监管重拳出击,都是指向问题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但是并没有要扼杀行业继续发展,其意在促进相关行业能更健康向前发展。”

廖群强调,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仍将是未来引领中国向前迈进的领跑者,但是行业内的个别企业由于过于膨胀,直接触碰监管红线和社会道德底线,管理层必须出手加强监管。

廖群指出,投资者在保持对新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对与新经济关联紧密的新基建带来的市场机会同样值得关注。

新基建被定义为“以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廖群表示,新基建涵盖三大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發、产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等。“这其中,'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凸显了信息网络在新基建中的基础地位,新基建的核心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廖群表示,“新基建”作为一个新概念和政策导向被提出已有3、4年了,期间各级部门不断进行政策推动工作,市场上相关企业也开始进行的产业布局,但是由于发生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与初始的市场预期相比,新基建的实际发力程度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整个基础设施投资看,可以说新基建还没有真正发力。“现在,如果疫苗接种达至群体免疫水平的预期下,我国新冠疫情有望趋向完结,那么,新基建发力的时候也将到来。”

“很多人关心新基建到底代表多大的投资规模?目前尚没有正式的统计数据。但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新基建发力这一规模将是庞大的。仅就5G而言, 据《2019年中国5G产业市场研究报告》预测,今后15年全球5G产业的投资额将高达3.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约30%,并将创造出12万亿美元的销售额。” 廖群分析称。

廖群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减弱,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大规模的传统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历史性地放缓后尚未找到大的新投资方向。而新基建正提供一个空前庞大的新投资领域,且其“乘数效应”又是如此显著,对于中短期稳定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疫情后我国经济将在恢复性甚至是报复性的复苏后如何实现中高速增长,这正是市场的高度关切,抓紧发力新基建无疑将是对这一关切的一个最佳解决方案。新基建较之于老基建,其市场前景更好,因而企业力量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新基建毕竟也是基建,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政府的引导与推动是必不可少的。” 廖群强调说。(港湾财经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5万亿基建投资,数字基建成新宠,哪些上市公司将受益于新基建?
新基建VS老基建 什么才是最关键?
韧性的联想
投资恢复中显亮点,关键作用将持续发挥
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新老并重,持续推进——大规模投资计划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