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当我荡起双桨时,我想起了什么?
大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年轻的杜甫到兖州,与任城(今济宁)的许主簿相善,二人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在某一个秋日的傍晚时分,杜甫与许主簿一起泛舟任城南湖。趁着游兴,杜甫写下了《与任城主簿游南池》,原文如下: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林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诗人开篇写泛舟南湖的前提条件,“秋水通沟洫”,秋水连通了沟洫,一个“通”字写出了秋水之盛。这秋水从何而来呢?从颈联中的“时雨”可知,原来是下了一场秋雨。这激起了诗人和许主簿的游兴,于是,他们“城隅进小船”,从城边上了小船,开始了泛舟南池之旅。
凉爽的秋风拂过诗人的面颊,诗人惬意地欣赏起两岸的风景,“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诗人看到岸边有人在为马洗澡,听到从远处树林中传来的蝉鸣声。“晚凉”从触觉的角度写秋风吹过的感受;“看洗马”从视觉的角度写岸边的风景,“晚凉看洗马”一句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诗人泛舟时的惬意自得。
“森木”从视觉的角度写树林之密,“乱鸣蝉”从听觉的角度写蝉鸣声音之杂乱。在悠闲自得之际,诗人忽然听到鸣蝉之声,游兴是不是大打折扣了呢?这秋天的蝉鸣之声是否让诗人想到了《月令》中的“孟秋之月,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了呢?这种节律的变化,是否让正处于兴头上的诗人感受到了秋意?
从颈联来看,以上的问题是肯定的。诗人听到杂乱的蝉鸣之后,便开始满世界里寻找秋天的消息,诗人很快就寻找到了,“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一场秋雨之后,满池的菱角都熟了;时至八月,南池中的蒲草已有衰败的迹象。原来秋天已经到了呀!一时间,诗人的心情有些压抑,但他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蒲荒”之景表达他的悲秋之情。
诗人与许主簿泛舟南池,并没有快乐地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而是莫名感到了悲伤,诗人的悲从何来呢?原来是“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这里,诗人化用“青毡”的典故,据《世说新语》,一天晚上,王献之在书斋中睡觉,有小偷来偷东西,王献之对小偷说,那青毡是我祖上传下来的,请不要拿走。从此,”青毡“就代指家乡了。
至此,我们知道了诗人与许主簿没有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原因,诗人看到眼前的秋景,动了思乡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阅读训练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秋天就是容易想家
杜甫五律《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读记
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让我们荡起双桨
他 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