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鹄《山中自述》:如何过好这一生?
唐代诗人于鹄,富有才华,擅长作诗,但人生之路却崎岖坎坷。为了科举入仕,他久居长安,却屡试不第,这使他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引发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种情感倾向在他的《山中自述》一诗中就有体现,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三十无名客,空山独卧秋。
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
萤影竹窗下,松声茅屋头。
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

“三十无名客,空山独卧秋”,我年过三十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游子;在幽深的秋山间独自隐居。诗人奔三以后,发现自己的三十岁与理想中的三十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他曾以“三十而立”自许,但如今,年过三十仍旧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游子,更令人惆怅的是,放眼四望,竟也望不见希望,只好独自一人隐居在秋山之间,独自品味这份孤独。

“病多知药性,年长信人愁”,体弱多病的我熟知药物的性质与功能;年龄的增长实实在在地使我感到忧愁。正所谓“久病成良医”,这些年来,诗人一直体弱多病,以至于他熟知药物的性质与功能,这种情况使诗人的处境雪上加霜。于是,诗人热切地希望时间能慢一点,好让自己对人生多一分把握,但他又如何能阻止住时间的脚步?只能坐视年龄增长,徒增彷徨与忧愁。

“萤影竹窗下,松声茅屋头”,萤光在竹子掩映的窗外摇曳;松涛声从茅屋顶上掠过。在这一联中,诗人转而写秋山之景。当黄昏降临,秋风吹动,窗外的竹影摇曳,点点萤火点缀其间,与诗人隔窗相对,这时,从远山传来阵阵松涛声,疾速地掠过茅屋屋顶。此情此景,自然界的热闹给诗人带来些许安慰,使他紧绷着的心弦稍稍放松了下来。

“近来心更静,不梦世间游”,近年来我的内心更加恬静;已不再梦想着到人间去游历一番。在诗人失意之时,隐居生活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在静谧的秋山之中,他暂时为内心寻觅到了一处栖息之地,感受到了久违的恬静安然。在这种状态下,他甚至产生了断绝入世的念头,以出世的超脱来面对生活。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句话说的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定要经历一番挣扎,才能获得超脱的力量。诗人如此,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的一首禅诗,读完让你内心恬静,了悟人生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静简从容之道)
王勃和王维都写了《山中》,你更喜欢哪首?
幽人何处寄高闲 唐寅山水画作五十幅
李商隐入山访高僧,顿悟后写了一首诗,读懂这首诗,就读懂了人生
人生忽如寄,我们都是风雪中的夜归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