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勃和王维都写了《山中》,你更喜欢哪首?

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王勃的《山中》侧重抒发思乡之情。诗一开始就点出“悲”的情调。诗人望见长江东去,触动了心中长期滞留他乡的悲思,便将自己的悲愁注入到长江。于是,长江似乎也为诗人而难过,以至于水流都凝滞不畅了。次句直抒胸臆,点明“悲”的原因。作者身在他乡,与故乡相隔万里,看到长江流去,故园之思、羁旅之悲油然而生。

  

后二句写山中秋景,景中含情。诗人以悲伤之眼观物,自然看不到明丽的美景。那时正值深秋,黄叶漫天纷飞,几乎充斥了整个秋山。那一片片黄叶,不只是被风吹落的树叶,还是诗人飘零破碎的心啊。从这方面来看,末句有比的成分,却极其自然,了无痕迹。同时,全诗以景结情,余味悠然不尽。




王维写秋山,则充满诗情画意,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明艳、可感可触的风景画。“荆溪白石出”写山中溪水。天寒水则清浅,在涓涓细流的冲刷下,石头显得白净而圆润。这句看似简单的叙述,却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我们不但可以想见荆溪的清澄、蜿蜒,甚至还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次句写山中秋叶,为画面点增添了明艳的红色。稀疏的红叶本来不是很引人注目,但诗人把它置于巨大的“空翠”之中,进而产生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美感,这红叶就格外显眼了。

  

什么是“空翠”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苍翠的草木,因山上松柏丛生,虽是深秋,仍青葱茂密。整座秋山被松柏覆盖着,显得空明苍翠。此外,“空翠”也可指山中迷蒙的雾气。青色的雾气弥漫于整个山中,人行其间,能感受到一种细雨湿衣般的凉意,这种错觉,便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在这样的山中漫步,如行走在画中,不但没有半点深秋的萧瑟,反而有种回归自然,自由呼吸的畅快感。



比较阅读


同样写“山中”秋色,王勃诗苍凉冷落,满目萧然,王维诗则宁静美好,写景如画。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


首先,二位诗人的心情差别很大。王勃当时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长期滞留他乡,有家而不能回,只能空自悲叹。而王维则以画家的眼光关照万物,他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美景,纵然是萧瑟的秋景,在他的笔下也能活跃起来。


此外,二人的性格、人生观念有所差别。王勃少有奇才,渴望入仕,一展宏图,果然,未冠而仕,成为高宗口中的神童。后来因为一篇斗鸡檄文而被逐出长安,不久又因杀人之罪再次遭贬,他的仕途也就这样白白地断送了。王勃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渴望功名,希望济世,如今遭贬,理想几近破灭,再加上思乡情切,他的诗中怎能没有悲慨。“况属高山晚,山山黄叶飞”,这种衰败凄惨的景象,正是他当时心境乃至人生的写照。


王维则不同,他虽然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他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理想在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中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便借助佛学思想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痛苦。就像他在《叹白发》诗中写到的那样“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认为人生的种种苦恼,必须到佛门空无寂灭的哲理中,才能得以摆脱。在这种思想的笼罩下,他的人生悲哀便淡化了许多,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乃至生活中的一切,在王维眼中都是属于自然的,都是带着自然的生命、自然的热情,而不只是带着他自己的悲哀与喜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容度日,与山水共清欢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诗 王勃和王维分别写过《山中》您喜欢哪一首
王维《山中》与王勃《山中》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怎样赏析王勃的千古绝句《山中》?
王勃和王维的巅峰对决,各写了一首《山中》,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名句/王勃】山山黄叶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