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非川之战:670年爆发的一场对决,让唐王朝遭遇了史上最大的败绩

雪域的布达拉宫,圣洁的冰雪高原,虔诚的信徒……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与世无争的脱俗圣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和平洁净的土地,却在公元7世纪崛起了一个震惊亚洲的强大政权-吐蕃,它与正处在鼎盛阶段唐军在公元670年爆发了一场巅峰对决,让唐王朝遭遇了建国以来的最大的败绩。

吐蕃人的野望

图/吐蕃军队

早在大非川战役之前,吐蕃就基本完成了对于吐谷浑故地(青海北部地区的占领),独霸青藏高原。咸亨元年(670)吐蕃又攻“陷白州等一十八州”,所有降唐诸羌,尽为吐蕃吞并。

当年,天山以北的两厢十姓突厥部落又臣服吐蕃。由此可见,在大非川之战前,吐蕃人已经充分占据了战略主动,将青藏高原附近的势力全部纳入麾下。

大非川战前,吐蕃人已经裹挟有周边附庸势力军队相呼应,从而造成了唐军在战略上的孤立无援。

当时的吐蕃以噶尔·赞聂多布为大相,由其弟赞卓噶尔·钦陵赞卓统兵,该家族人才辈出,皆有大才。

当时的吐蕃在唐蕃前线的军队数量众多,号称四十万(实际应该也不低于二十万),而唐军参战部队仅有五万左右。大战未开,双方的兵力对比已见高下。

唐军的窘境

当吐蕃人已经完成了对于吐谷浑、羌等周边缓冲地带的占领之后,唐朝才后知后觉地发动了被命名为逻娑道行军的对蕃反攻,大有直捣吐蕃都城逻娑(即逻些,拉萨的古译)的意图。唐高宗“诏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大举讨伐吐蕃。

唐军方面,主帅薛仁贵出身行伍,历东征高丽、北伐铁勒诸恶战,素有大将之风,所统步骑五万,数量虽不算多,皆精兵劲卒,本应胜算极大。

然而,其副将郭待封乃功臣郭孝恪之子(唐朝平定西域战役中阵亡的安西大都护),该将自持勋爵,并不服从薛仁贵的指挥,从而为唐朝指挥层的混乱埋下了隐患。

唐军进入青藏高原之后,唐军就采用了精兵突进的战术,薛仁贵自率三万轻骑与阿史那道真所部东突厥兵急进乌海(今托索湖),一度进攻至玛多(黄河河源附近),将战线深入吐蕃腹地,给敌人造成了重大威胁。留郭待封统辎重,筑栅为后应。这支后勤部队虽然战斗力不强,却是唐军在高原行军的生命线,因此极其重要。

薛仁贵初战告捷后,在玛多城驻扎,以图后举。然而,作为名将之后,“尚待封赏”的郭待封却是缺乏耐性,竟然舍弃了本应当坚守的营寨,令子重继进。这时的吐蕃大将抓住时机,率领20万大军包夹这支孤军,“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

危重尽失之后,薛仁贵被迫还师大非川救援后勤部队,这时的薛仁贵一无城寨,二无粮草,后路也被截断,而此时的吐蕃四十万大军早已集结完毕,薛仁贵回天乏术,正面战败,遗恨吐蕃大非川,最后仅仅带领少数残兵回到鄯州。

图/共和县切吉平原(大非川古战场)

唐军在大非川战场上的惨败主要是由于吐蕃在战争早期就取得了较大的战略优势,并充分利用的青藏高原的有利地形与气候条件,而唐军用人不明则最终葬送了这支远征高原的唐朝精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跌落神坛——唐蕃大非川之战
10万将士全军覆没,唐军无敌神话在此战中被打破
唐朝与吐蕃大战,大非川在哪?
这一战,打破了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一将无能,拖累三军,薛仁贵兵败大非川,10万大唐虎贲全军覆灭
大非川之战,神将薛仁贵12万精锐唐军全军覆没,这几点太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