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入境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出路


文 | 智晨岩


点击原文链接阅读智晨岩专栏更多文章


图片来源:澎湃


旅行社业务划分三大板块,即: 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涉及中国公民为客源主体,国人非常熟悉。 而入境旅游是招徕接待海外旅游者来我国进行旅游活动,除了业内人士,普罗大众了解的并不太多。简单说,入境旅游是我国开展最早,早期赋予“民间外交”职责的旅游业务。进入现代经济社会之后,入境旅游虽不再是作为“民间外交”的唯一特征而存在,但毫无疑问,入境旅游是通过旅游业拉动我国GDP,增加我国劳动就业,以及输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非常重要的贸易手段之一。


笔者想阐述的是入境旅游构成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中入境游的部分内容。


报告显示,“2016年1-6月,入境旅游人数678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8%。其中:外国人1347万人次,增长9.0%;香港同胞4003万人次,增长2.2%;澳门同胞1158万人次,增长3.5%;台湾同胞279万人次,增长5.8%。”


从中看出我国对入境游的认定和统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外国人,一部分是港澳台同胞。鉴于港澳台地区来内陆或大陆的游客不是跨国旅行,这部分客源是否为入境游客业内有争议,有的认为应该算入境游客,有的认为应该算国内旅游范畴,这里暂不做讨论,本文只谈入境游外国游客部分。


对于跨国游客,也就是报告中所提的外国人,大约占总入境旅游人数的接近20%份额(1347万人次除以6787万人次)。如此看来,我国入境旅游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仍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旅游资源大国的地位相去甚远。


外国人来华客源比例构成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继续看报告中的统计数据。

报告显示:“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亚洲占63.7%,以观光休闲为目的游客占31.2%” “2016年1-6月,入境外国游客人数1347万人次,亚洲占63.7%,美洲占12.4%,欧洲占18.9%,大洋洲占2.9%,非洲占2.0%,其他国家占0.1%。其中:按照年龄分,14岁以下人数占3.8%,15-24岁7.7%,25-44岁45.8%,45-64岁占36.6%,65岁以上占6.1%;按性别分,男占64.5%,女35.5%;按目的分,会议/商20.2%,观光休闲31.2%,探亲访友占3.4%,服务员工占14.8%,其他占30.4%。”


“2016年1-6月,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如下:韩国、日本、美国、越南、俄罗斯、菲律宾、蒙古、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


以上数据说明外国人旅华游客中有一多半的客人是来自我们周边的邻居亚洲市场,占有比例为63.7%,而来自欧洲、美洲和澳洲的远程游客(这里统称为欧美游客)比例只占34.2%。注意,这是总入境旅游人数的20%里面的34.2%,这个数字真的不高。从我国主要客源市场前17位国家排名情况,也可窥端倪。

笔者认为,中国成为旅游大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应该是欧美发达国家游客比例大幅提升。这个观点绝没有不欢迎亚洲游客的意思,而是站在产品供应链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入境游上游供应链水平的提升依赖廉价团队旅行进行创新提高的可能性不高


亚洲市场距离中国近,机票价格便宜,我国入境旅游人数靠其支撑了大半个江山。但不容置疑的是亚洲客源国除了日本外(日本市场目前因众所周知的因素陷于停滞,可暂忽略),大多以团队形式来华,产品设计粗糙,价格因素主导,在这部分市场里拼杀的业者深知红海的滋味。这种以价格为主要风向标的跟团旅游对中国入境游上游供应链包括地接社,导游,车队,景区,餐饮,酒店的长足发展较难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大家以求量谋生心态为主,便宜为王道,缺乏在现阶段倒逼上游供应链创新突破的推动力。但也客观的说亚洲市场在人数上有绝度有力的优势,为中国入境游的发展打下了接待系统基础,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块市场的支撑,中国入境游的发展就是无本之源。


2.欧美旅华游客的自由化出游方式和需求,可以倒逼中国入境游生态链供给侧改革的升级


西方旅游业飞速发展给欧美游客的出行方式带来巨大改变,欧美游客出行以前是全部依赖线下旅行社,现在呈现出两极发展,既可以选择旅行社,也可以选择互联网电商渠道。游客出行方式越来越便利,使得欧美游客趋向于购买散客化,深度化,体验化的产品。而我们中国入境游产品三十年如一日,仍然停留在只想接团,安排看景点、吃团餐,听导游车上枯燥讲解的千篇一律中,当“封闭红利”一消失,欧美旅华市场所占比例很难获得新的成长动力。


反过来说,想给中国入境游输入新的成长动力,一定要回到产品的开发这条正路上来。目前入境旅游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其实是没有人做产品,细细咀嚼之下,我们悲哀的发现,某种程度上,这句话竟然是对的。而一个只有营销套路没有产品创新的行业,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入境游的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通过深掘产品的深度和广度,让上游生态链的每个环节都能成长起来,最终实现入境旅游新的红利增长。


相比出境游,中国入境游发展了三十多年,近些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趁着一些坚守入境游的业者还有感觉,有情怀,有能力设计产品,现在行动,为时不晚。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我国入境游规模居全球第四 韩国为最大客源国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文化体验是突破口
“日薄西山”的入境游,需被重拾而非遗忘
趋势 | 都在说出境游,今天我们谈谈入境游
报告显示中国成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