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爆米花 玉米家族的宠儿
爆米花 玉米家族的宠儿
吕丽娜

    玉米的生命力十分顽强,高海拔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一个农家院挂着玉米。

    搜寻童年的回忆,70后、80后们总会记起这样一幕场景:一群孩子围着一个鼓风箱似的铁炉,只听“砰”的一声,原本一颗颗坚硬的玉米粒成了松软的米花,空气中弥漫着独有的香甜。时过多年,爆米花依然是孩子们喜爱的零食,也成了电影院里最常见的味道。而制作爆米花的原料——玉米,距今已有6000年到1万年的历史,爆米花的热销,甚至带动了玉米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

    玉米起源于拉丁美洲

    玉米属禾本科草本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在第二次归程中,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探究玉米的起源时,生物学家发现,墨西哥的一种假蜀黍和玉米的基因组仅仅有几个区域不同,于是认定假蜀黍经过基因突变,变成了玉米。当然,当时的人类根本不懂基因突变,假蜀黍原本是体型很小的草,喜高温,经过印第安人培育多代后才出现较大型的玉米。所以通俗地讲,是远古的墨西哥人通过对假蜀黍的一代代优选,最终创造出了玉米。通过测定古代玉米残留痕迹,科学家推断,玉米大概起源于6000年到1万年前墨西哥南部哥巴尔萨斯河附近的地区。

    16世纪明朝嘉靖年间,大约是1531年,玉米传入中国,据记载是由到麦加朝圣的回教徒将玉米带回中国的,当时最早种植玉米的是广西。在中国,玉米有很多种称呼,北方人多称之为玉蜀黍、棒子、苞谷,潮汕人称为“燕美人”。关于玉米的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书中称玉米为“玉麦”,后来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中称玉米为“番麦”和“西天麦”。我国最早记载“玉米”之名的是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

    关于玉米在中国的名称,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夜宿京郊西贯市村,村民奉上蒸熟的玉米面窝头。饥肠辘辘的慈禧捧着热气腾腾的大窝头,甚觉可口,问这是什么做的。李莲英答,这是棒子做的。慈禧听罢言道: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叫棒子,改叫“御米”吧。久而久之,“御米”便写作了玉米。

    玉米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容易在山区和沙质土壤地带种植等特性,它比我国传统的水稻、小麦适应性强。但在明朝玉米刚刚传入中国时,没人重视玉米的种植,甚至仅被当作园艺侍弄。到了清朝,统治者虽然鼓励恢复生产,但担心农民聚居在山区,成为社会隐患,一再下令禁止种植玉米。所以,玉米这种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作物,始终未在我国封建社会发挥作用。

    食用爆米花历史至少5000年

    以玉米为原料制作的食物可谓花样繁多,其中香甜惹人爱的莫过于爆米花了。清代学者赵翼在其所著的《檐曝杂记》中收有一首《爆孛娄诗》:“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中描写的正是爆炒米花的情景。

    我国民间有一个金豆开花的美丽传说。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做了女皇帝,这一举动惹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遂谕旨龙王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但这可苦了老百姓,只见大地旱得庄稼枯死,河塘干涸,民不聊生。龙王眼见人间五谷干枯,饿殍遍野,不忍心就违旨降了雨。玉皇大帝听闻后勃然大怒,将龙王压在一座山下受刑,并立石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返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老百姓为了搭救龙王,就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哪里都找不到这样的豆。到了二月初二这天,有个人看见一个老婆婆在集市上卖苞谷粒,他灵机一动,心想,这黄灿灿的玉米粒不就是金豆吗,炒炒不就开花了。这样一来,玉皇大帝就免了龙王的罪将它召回天庭,重掌风雨大权,不久人间便普降大雨。打这以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老百姓就都爆炒玉米花,边吃口里还念叨着“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仓流”的顺口溜,以表达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其实印第安人很早就开始吃爆米花了,哥伦布在返回欧洲后,就曾向人们描绘“新大陆”上的印第安儿童用爆米花串成项链在街上兜售。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也曾发现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

    爆米花,其实就是玉米花,在我国也叫苞谷花,四川人叫苞谷泡。爆米花口感特好,既香又酥且脆,还带一点甜味,即便牙齿不好的人吃起来也不费力。爆米花起源于何时,无人可知,但无可置疑的是,爆米花一定源于农村。据说在苞谷花出现之前,乡民上山开荒种地,就带米花做干粮。所谓米花,就是把大米不停地炒,使一颗颗米粒鼓起。上山开荒,一走数天,就把米花用布袋装好,带上山去,饿了就吃米花充饥。后来,乡民用油炒玉米粒做成苞谷花,觉得比米花还好,一是香,二是禁饿,于是,苞谷花取代米花,在广大农村流行开来。

    蒸汽爆米花机促流动贩卖

    渐渐地爆米花机就出现了,不论是乡村还是城镇,背着这样一台机器,走到哪儿都受到人们的欢迎。用爆米花机可以将大米、玉米、黄豆等打出米花来,一把豆子下炉,不一会儿就出来香喷喷的米花,不用花很多钱却可以尝到香甜的味道,让爆米花成了老少皆宜的零食。

    老式的爆米花机是转炉式爆锅。将玉米置于其中加热,使玉米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锅内温度不断升高,且锅内气体的压强也不断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米粒便会逐渐变软,米粒内的大部分水分变成水蒸气。由于温度较高,水蒸气的压强是很大的,这就使已变软的米粒膨胀。但此时米粒内外的压强是平衡的,所以米粒不会在锅内爆开。然后“砰”的一声巨响,机器盖子被打开,玉米被突然释放在常温常压下,锅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压强很快减小,使得玉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导致玉米粒内高压水蒸气也急剧膨胀,瞬时爆开玉米粒,即成了爆米花。

    街头转炉式爆锅比较落后,锅中含有铅,在高压加热时,爆锅内的铅有一定量会熔化,一部分铅就会变成蒸汽和铅烟,污染原料。特别是在最后“砰”的一瞬间,铅更容易吸附在疏松的米花上,而铅被人体吸收后,会危害神经、造血和消化等系统,极易发生慢性铅中毒。现在的爆米花大多是由爆裂玉米经过简单加热爆出来的爆米花,加工容器早已不是早期的“转炉”了,因此也避免了铅带来的危害。但是现在制作爆米花时,为了让它更加诱人,会加入人造奶油,甚至香精、色素等,这会带来多余的能量和反式脂肪酸。当然不少高档爆米花,会使用椰子油、棕榈油等非反式脂肪酸来加工,使爆米花美味与营养兼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乐厨房之自爆玉米花
千元创业:爆米花是个好项目
爆米花
童年味道之一爆米花
悠悠米花情
苞谷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