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问题新论 易律夫撰
userphoto

2022.05.24 湖南

关注

 《易经》问题新论    易律夫撰

      

  (一)“易”字新观点

一是在天为日月或宇宙天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引古《秘书》云“易为日月,象阴阳也”,汉虞翻注《参同契》云“易,字从日下月。”清陈梦雷《周易浅述》云“易之为字,从日从月,阴阳具矣。”《周易·系 辞》:“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古《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汉人多取此说。“易名有四义,日月相衡。”(《易纬·乾坤凿 度》)“易者,日月也。”(郑玄《易论》)“日月为易,刚柔相当。”(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宋张载《易说》云“易即天道”。明王守仁认为“易者,阴阳而已”、“易者,日月之象,阴阳往来之体,随时变化,道在其中矣”(《王文成公全集.语录》)。明薛瑄《读书续录》卷二云“易者,阴阳也”。宋程颐《程子遗书》:“上天之载,无声 无臭,其体则谓之易”。朱熹解释:“其体则谓之易,便是横渠(张载)所谓块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者”。“从上天之载谈起,虽是无声无臭,其图解变化之体,则谓之易。然所以能图解变化之理,则谓之道。”“易者,阴阳错综交换代易之谓,如寒暑昼夜,阖辟往来,天地之间,阴阳交错,而实理流行,益与道为体也。寒居昼夜,阂辟往来,而实理流行其间;非此,则实理无以顿放,故曰:其体则谓之易。言易为此理之体也”(据江永《近思录集注》引)。朱熹《周易本义》直接说“易只是一阴阳”“易者,阴阳之变”。《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为神。邵雍《观物外篇》:“易,神之用也,所以无体”,“神,易之主也,所以无方”“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元胡一桂《易学启蒙传序》“故日月图书之象数明,天地自然之易彰矣”。元张理《易象图说.序》“易者,圣人以写天地阴阳之神也”。清《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近代或以为日是阳气最精者,月是阴气最精者,“易”即象征阴阳的推移变化,带有抽象的哲学意味。

        二是在地为变色动物,是蜥蜴即变色龙。本义为蜥蜴,引申或假借为变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易、晰易 (蜴)、蝘蜓,守宫也。象形。”易为蜴之本字。此类小动物皆善变,故被古人视为测知刚柔消长、阴阳屈伸的神物。引申假借为“变易”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云:“易: 蜥易、蝘蜓、守宫也。虫部蜥下曰。蜥易也。蝘下曰。在壁曰蝘蜓。在艸曰蜥易。釋魚曰。榮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郭云。轉相解。博異語、別四名也。方言曰。守宫、秦晉西夏謂之守宫。或謂之蠦。或謂之蜥蜴。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東齊海岱謂之螔?。北燕謂之祝蜒。桂林之中守宫大者而能鳴。謂之蛤解。按許舉其三者、略也。易本蜥易。語言假借而難易之義出焉。鄭氏贊易曰。易之爲名也。一言而函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按易彖二字皆古以語言假借立名。如象卽像似之像也。故許先言本義。而後引祕書說。云祕書者、明其未必然也。象形。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故不象。羊益切。十六部。古無去入之分。亦以豉切。今俗書蜥易字多作蜴。非也。按方言。蜥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郭云。蜴音析。是可證蜴卽蜥字。非羊益切。小雅。胡爲虺蜴。毛傳曰。蜴、螈也。釋文。蜴星歴反。字又作蜥。說文引詩正作蜥。毛語正與方言合。方言。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謂在澤中者也。螈卽虫部之蚖字。蛇醫也。陸璣云。蜴一名蠑螈。水蜴也。或謂之蛇醫。如蜥易。然則蜥易者統名。倒言易蜥及單言蜥者、別其在澤中者言也。祕書說曰。日月爲易。祕書謂緯書。目部亦云。祕書瞋从戌。按參同契曰。日月爲易。剛柔相當。陸氏德明引虞翻注參同契云。字从日下月。象侌昜也。謂上从日象陽。下从月象陰。緯書說字多言形而非其義。此雖近理。要非六書之本。然下體亦非月也。一曰从勿。又一說从旗勿之勿。皆字形之別說也。凡易之屬皆从易。”蜥蜴,又称蝾螈,一种爬行动物,是中国北方古有易氏部落的图腾即吉祥物。蜥蜴是龙的化身,俗称变色龙,其皮肤颜色能随四季环境变化而变化。它是古龙或褪化的龙,也是现实还存在的,是实有其物,非想象的幻化神物。故而这里的蜥蜴,无疑是中华龙。

        三是在人为阴阳和谐,表现为变易、简易、不易。汉《易纬.乾凿度》云“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清代学者毛奇龄则提出了“易”的五种解说,即“交易”“变易”“反易”“对易”“移易”(见《仲氏易》)。朱熹《周易本义序》“《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据《简易道德经》里所述:“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管子》云“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山权》“易者,所以守成败吉凶者也”。《贾子·道德说》:“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与弗 盾而占其吉凶。”郑玄《周礼·春官·太卜》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也”。《易传》“生生之谓易”。宋张载认为“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明王守仁《传习录下》:“良知即是易”。宋李觏认为“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清焦循《易图略.原筮》云“夫易者,圣人教人改过之书也”。宋杨万里《诚斋易传》“故易之道,为实用不为虚言也”。宋薛季宣《浪语集.书古文周易后》云“六经之道,易之为宗”“六经之义,于易备也”。明蔡清《周易蒙引.系辞上》“盖有天地之易,有吾身之易,有易书之易”“易中无一句一字,不在性命上来”。明湛若水在《甘泉先生文集》卷17更提出了“身心之易”的说法。明张镜心《易经增注》亦云“易之道,即圣人之心也”。明张介宾从医学角度谈人易关系,其《类经图翼.医易义》云“天地外易,身心内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气化则精生,味化则形长。故地产养形,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天产养精,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清王夫之《周易内传系辞上.》“易因天道以治人事”“易之为书,言得失也”,“夫易,天人之合用也”。

(二)《易经》新观点

       一是《易经》为中国古代人研究观察自然界天象变化的理论总结,是人们与自然界斗争的历史经验结晶,是人祖盘古氏开天辟地的开山斧。《说文解字》云“易为日月,象阴阳也。”其时甚早,当在原始禅让制时期(群居、城邦),在伏羲氏、炎帝、黄帝得到总体发展。二仪、八卦、64卦《易》(卦爻画)已初具端倪。阴阳爻卦变化,它是人类最早利用数学排列组合原理的实证。《易经》具有中国早期历史、治政、科学等作用,不能歪曲其原意。不能局限于原始卜卦预想,要用现代未来学预测学计算机科学等对之进行分析,以洞悉早期人类的活动方式,还原历史本貌,以规正于我们的将来行为方式。

       二是《易经》结集甚早,可从卦爻画知悉。其文字记载当在《尚书》之前。起始或在伏羲氏河图洛书文字产生时。后或断或续,在商周加入大量材料(尤其是商),是古《易经》原材料,也是今通行本《易经》的主体。由于卦爻画早于文字,故《易经》是古文字的刍形。就这个意义说,64卦就是64个单字,64卦《易经》就是包含有64个单字的古字典。《易传》则是为解释《易经》而产生的《辞源》《辞海》《词典》之类的作品,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古文字。《周易》是卜筮书,这在汉刘歆《七略》已明载了的。同时,《周易》只是周朝的《易》,是从卜筮方面发展的,犯了方向性错误。但是,周朝时,对《易经》原书内容进行了杂掺,这当是今天人们还普遍认为《易经》产生于周代的原因。而周文王姬昌对《易经》进行了推衍,由此人们又认为《易经》是周文王所作,故将《易经》称作《周易》,这是错误的。而作为卜筮《周易》,背离了《易经》正确的方向,没有真正运用好《易经》原理,尤其是科学分析实证部分。甚至《易传》都没有解释好《易经》原理,与《易传》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罗马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就理论深度、方法上等,高出《易传》思想若干等级。用《周易》代替《易经》,当是从新朝王莽、刘歆之38卷蓍龟书《周易》开始,在魏王弼《周易注》,《周易》已完全代替《易经》,至隋唐愈演愈烈直到今天。由于未能正确发挥《易经》原理(《易传》时就研究落后了),使我们科学技术上不能领导欧美。要知道,西方人并无如此之早而且用到今天的《易经》(指卦爻画),但为什么后来者居上了呢?这与古中国在混淆《易经》名称不无关系。功夫多花在混淆《易经》名称上了,沽名钓誉,没有真正从它的原理上研究。

      三是卦爻顺序问题。

      在通行本《易经》里,三阳爻为乾,六阳爻亦是乾,显然是错误的。《帛书易经》改六阳爻为键卦,是可行的。还有其它卦名等。由此说明今通行本《易经》不仅在名称上错误地习称《周易》,而且比《帛书易经》逊色,是一个未成品。我们知道,《易经》是以自然界天象变化规律为对象的理论总结,或说是圣人因河图洛书而发见的。由于其卦爻变化就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解释,所以卦爻变化于《易经》总纲关系甚大。而卦爻变化显然是有规律的,也是遵循逐步变化规律的。通观今通行本64卦《易经》是以乾坤卦开始,到既济未济结束,卦序显然是混乱的。卦变是以爻变为基础的,爻变也总是一爻一爻变化的,不可能一下子从6阳爻突然变成6阴爻。按照现代视觉自然习惯即从上而下的方法,故正确的《易经》卦序应是以乾卦始到坤卦结束。宋朱熹似乎注意到了这个卦爻变化顺序问题,但由于他套用古代的从下而上变化解释,故最终未能达的。《易传.序卦》是以通行本《易经》卦序解释的,由于逻辑上存在问题,解释是牛头不对马嘴,十分生硬,同时也没有解释完64卦。而由于卦爻变化顺序不正确问题,将《易经》分为上下经即上经30止咸卦,下经34止未济卦,也是勉强的。汉《京房易传》分“八宫”或“八纯”,即乾、震、坎、艮、坤、巽、离、兑;长沙马王堆出土《帛易》(六十四卦)亦分“八宫”,即键、根、赣、辰、川、夺、罗、筭。可见,二者在卦序条理上是进步了,方便查考,只是爻变顺序仍然未完全理清。

     四是卦名问题

     今通行本64卦《易经》,有卦名64个,但多与《帛易》《竹简易》不同。其中与《帛易》卦名的比较,可能还反映了今通行本《易经》的未成熟处。兹以乾坤两卦为例述析之。在《易经》卦爻变化中,是以阴阳爻变化为基础的。能分清阴阳的就可以为《易》,这是古人学习《易经》的基本条件。一阳爻,我们可以称阳,一阴爻,可以称阴。这是阴阳二仪。二阳爻,二阴爻,是四象,由于增加了一爻数,我们就不能再称阳、阴了。但应该有个合适的名称,《易传》云:乾为天,坤为地。故我们就以阴阳爻内外在表现,暂拟二阳爻为天,二阴爻为地。三阳爻,三阴爻,在八卦里分别是乾、坤。通行本64卦《易经》6阳爻也是乾,6阴爻也是坤。这就带来了问题,三阳爻是乾,六阳爻也是乾,三阴爻是坤,六阴爻也是坤,显然是错误的。故《帛易》6阳爻为键,6阴爻为川,至少没有重复,应该是正确的。这还应是《帛易》高于通行本《易经》的地方,并推测《易经》当产生与楚地,后盛行于北方中原的历史轨迹。甚至我们可以据此推断下一个变卦为九阴九阳,九阳可暂名为罡,九阴为水。这是我们就前面键、川卦的内在意义说的。由于古人的记忆条件有限,阴阳二爻固然简单了,也很难看出相关问题,八卦正合适,64卦《易经》也在人类的脑力之内,当然要进行专门记忆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九阴九阳也可以进行。而只是由于十是个满数,可能在此当设一限制阶段,以防滥竽充数,流于形式。《竹简易》虽然缺此乾坤二卦,也无其它八卦卦名。但是从《竹简易》其它卦名里,也可看出其变化。如《竹简易》的《币》卦,通行本里为《师》卦,《帛易》也是《师》卦。

(三)真假《易经》问题

  一是《周易》是假《易经》,是包装货色。《周易》不是《易经》,《周易》是卜筮书,古《易经》则是远古典经。这在西汉刘歆《七略》、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都有明确记载。那么,由于今天《易经》与《周易》的普遍混淆,古《易经》还存在不?据本人初步考论,《易经》的内容可能存在于卜筮《周易》里。也就是说,今天通行本《周易》,就是古代的《易经》。只是要注意的是,《周易》是替代了《易经》之名,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化。有变化的是,现存的《周易》卦画、卦名、卦辞是《易经》的,而爻辞则是后人掺入的。我们或可以从《周易》的卦画卦名卦辞里,洞悉古《易经》的初步原貌。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古《易经》的完全遗失问题。

     二是“三易说”是假货。这里,附带讲讲,汉辑《山海经》是有根据的东西,秦朝保存了它。《尚书》最后篇是秦篇,可以知其为秦国所为的。但《山海经》添换的“有易氏”故事,“三易”即连山,归藏,周易,是有意的虚构,是为后来的《七略》出笼《周易》作准备的。同时的《周礼》也是如此。故而刘向刘歆父子均参与了窜改古《易经》过程,致使要恢复古《易经》原经真貌,仍须社会学界努力。

                             甲骨文例图览(辑自百度网)




      (易律夫记于公元2017524日孟夏于怀化易斋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参同契,这几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周易参同契》(二)
易经解读(14/5,1)
易、易经、周易、易传、易学不是一回事!
易经学习心得分享之一:
【引用荐藏】十句话让你读懂《易经》
《周易》的“易”字到底该如何理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