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问题三论 易律夫撰
userphoto

2022.05.30 湖南

关注

                      《易经》问题三论

                           易律夫撰

今通行本64卦《易经》,又被人错误地习称《周易》,关于《周易》不是《易经》、《易经》也非《周易》问题,请参见凤凰网博客、新浪网博客“易律夫博文”,这里不再赘述。本文现就通行本《易经》问题,提出几点质疑。

一是卦爻顺序问题

我们知道,《易经》是以自然界天象变化规律为对象的理论总结,或说是圣人因河图洛书而发见的。由于其卦爻变化就是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解释,所以卦爻变化于《易经》总纲关系甚大。而卦爻变化显然是有规律的,也是遵循逐步变化规律的。通观今通行本64卦《易经》是以乾坤卦开始,到既济未济结束,卦序显然是混乱的。卦变是以爻变为基础的,爻变也总是一爻一爻变化的,不可能一下子从6阳爻突然变成6阴爻。按照现代视觉自然习惯即从上而下的方法,故正确的《易经》卦序应是以乾卦始到坤卦结束。宋朱熹似乎注意到了这个卦爻变化顺序问题,但由于他套用古代的从下而上变化解释,故最终未能达的。《易传.序卦》是以通行本《易经》卦序解释的,由于逻辑上存在问题,解释是牛头不对马嘴,十分生硬,同时也没有解释完64卦。而由于卦爻变化顺序不正确问题,将《易经》分为上下经即上经30止咸卦,下经34止未济卦,也是勉强的。汉《京房易传》分“八宫”或“八纯”,即乾、震、坎、艮、坤、巽、离、兑;长沙马王堆出土《帛易》(六十四卦)亦分“八宫”,即键、根、赣、辰、川、夺、罗、筭。可见,二者在卦序条理上是进步了,方便查考,只是爻变顺序仍然未完全理清。

     二是卦名问题

     今通行本64卦《易经》,有卦名64个,但多与《帛易》《竹简易》不同。其中与《帛易》卦名的比较,可能还反映了今通行本《易经》的未成熟处。兹以乾坤两卦为例述析之。

     在《易经》卦爻变化中,是以阴阳爻变化为基础的。能分清阴阳的就可以为《易》,这是古人学习《易经》的基本条件。一阳爻,我们可以称阳,一阴爻,可以称阴。这是阴阳二仪。二阳爻,二阴爻,是四象,由于增加了一爻数,我们就不能再称阳、阴了。但应该有个合适的名称,《易传》云:乾为天,坤为地。故我们就以阴阳爻内外在表现,暂拟二阳爻为天,二阴爻为地。三阳爻,三阴爻,在八卦里分别是乾、坤。通行本64卦《易经》6阳爻也是乾,6阴爻也是坤。这就带来了问题,三阳爻是乾,六阳爻也是乾,三阴爻是坤,六阴爻也是坤,显然是错误的。故《帛易》6阳爻为键,6阴爻为川,至少没有重复,应该是正确的。这还应是《帛易》高于通行本《易经》的地方,并推测《易经》当产生于楚地,后盛行于北方中原的历史轨迹。甚至我们可以据此推断下一个变卦为九阴九阳,九阳可暂名为罡,九阴为水。这是我们就前面键、川卦的内在意义说的。而不同的爻数爻位,都应该有相应的不同的爻名卦名。由于古人的记忆条件有限,阴阳二爻固然简单了,也很难看出相关问题,八卦正合适,64卦《易经》也在人类的脑力之内,当然要进行专门记忆了。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九阴九阳也可以进行。而只是由于十是个满数,可能在此当设一限制阶段,以防滥竽充数,流于形式。《竹简易》虽然缺此乾坤二卦,也无其它八卦卦名。但是从《竹简易》其它卦名里,也可看出其变化。如《竹简易》的《币》卦,通行本里为《师》卦,《帛易》也是《师》卦。

     三是《易经》内容问题

     古《易经》与《书》《诗》《礼》《乐》(后二种可能是古官经,王莽将《周官》改成《周礼》)一样,都是上古历史的总载记,只是成书时,进行过相应的裁并。由于有些无法保留,遗失毁坏,故杂入些传说。司马迁说孔子“正《易传》”,虽无证据,但删订《书》《诗》可能是进行了的。孔子虽说对古籍进行过集辑,但不可能是全部的。由于皇藏(少数在民间)翻阅人少,但政事有时又不得不翻阅,故时有辑佚的。只是当有相关的标记。《书》《诗》可能自孔子开始辑并,是偶然性的私人行为,但《易经》的辑并显然是与北方有易氏部族灭亡有关,为了保存上古传承,故有辑并之举。由于后来者的改动,楚地《帛易》倒是接近于原本。就卦名而言,《帛易》优于通行本《易经》,主要是《帛易》的卦名因卦画而变化,没有重复现象。推之,《尚书》是最后结集的《书经》,应是与古中山国王尚(有易氏后人)灭亡有关,故《尚书》终于《费誓》《秦誓》,费、秦与古中山国同宗。古《易经》可能在商朝,也进行过集辑,杂入不少内容,或是无名史官所为,故今《易经》多商朝事,周文王也当是商人,“文王”谥号是其死后封称的。古书喜欢冠“周”的是王莽假复古时期,如将结集上古以来官名官事的古《官经》称《周官》,后又称《周礼》,《书经》武断自尧帝,司马迁断自黄帝,不载后羿事,也无甚交代,都是御用文人的政治行为,于史是有害的。古《易经》虽受到冲击,名称被《周易》无端混淆,但作为早期历史资料,史无前例的文字载事功能,排列组合科学原理的最早运用,阴阳三合正反合统一的辩证法哲学等,都是不能抛弃的,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易经河图洛书图览(图自中国百度网络)

           


                 (易律夫撰于公元2017512日丁酉孟春旬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智慧掠影】《周易》(《易经》《易传》)
易经入门看这些就够了(1)10分钟纯干货《易经》轻松学
《易经》解读有哪些注意事项?
周易
《周易》的基本精神
《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