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百题》(2) 易律夫撰
userphoto

2022.06.05 湖南

关注

      《易经百题》(2)

                             易律夫

《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三玄之冠”,可知其作用之大,地位之尊。但它究竟玄妙在哪里,从国人的众说纷纭中难摆端倪。它的历史是越谈越玄,越论越虚。或遁入老庄,或进儒墨,更有甚者是进入巫觋迷信。如产生于殷末周初的卜筮《周易》褫代古《易经》的历史问题。但事实上 “易”是一门管理科学,《易经》是中国古代关于管理科学的经典,与古政典《尚书》并出一辙,仅是先后问题。由于自然界的问题难烦,改造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管理(秩序)不能不出来。表现的是预测未来学的方方面面。《尚书》是古代为政者的讨论或例行会议。《易经》那整齐的64卦,甚至爻都可以有序排列的。由于每卜一卦,都有一个既定形象(卦爻变化规律),由此又决定实践行动(或大或小)。限于古代生产力水平,这样固然教条,难勉以偏概全,但众人的参与讨论,由于又多属部落要人,其决议也差不多是一个总司令部的决定。有一定的可行性。古人使用这个办法时间跨度很长,一直到奴隶社会初。原始社会各部落相对远离,各有其行为办法,实行部落禅让民主政治,各自为政。古《尚书》是中国主体民族的行政管理,《易经》所包括的范围可能还要大得多。古《易经》的阴阳变化思维水平当包括了《圣经》“要光便有光”的感应论思想哲理程度。

《易经》64卦,386爻,是阴阳起变的,总体上是以自然界为本,所谓“太极”是也。由于总体上的规度,阴阳变化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有其界域。上古蒙昧,人类先是太阳天劳动,冬雨休息,这是狩猎时期。社会的发展,事情多了,晴天雨天都要行动。比如争夺田地山场的战争等。由于需要思索,卦爻决断的《易经》就出来了。但一般是按顺序启卦。即64卦当首从乾卦至最后第64卦之坤卦。这样,大概是一个星期一个卦段。一年365爻,加上古历闰月,约386爻,也即386天。由于闰年有典型性,所以将之当作参照物。为以后年代比较分析,决定下一年的劳动。与夏历《夏小正》类似。《夏小正》只有自然界物候,无《易经》的人事,故称“小正”。今有学者称其为“日记”,也有人称它是字典,意义差不多。这一年或是多事之秋。商部落即将灭亡,有易氏在北方只有小块麦地牧场,夏朝早已下台,西北狼或报周文王之恨,进入中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国从此也就无人再谈上古传下的《易经》了,卜蓍巫觋盛行,超过了夏商,周的卜蓍大躁,《周易》呼之欲出,直到汉王莽时,《周易》在刘歆的大作《七略》堂而皇之地出笼了。西汉末刘歆为迎合王莽“新朝”统治,在其著名的目录书《七略》杜撰出38卷本的卜筮“周易”(已佚),魏朝王弼还为《易经》作了注释,书名为《周易注》。尤其是唐撰《隋书·经籍志》、《周易正义》,完全抹杀了古《易经》与卜筮《周易》的根本区别。用"周易"二字,就宣告《易经》原著的落幕。从此,国人称“易”不够了,要叫《周易》了,华夏就此少了一部“经”。同时,古《易经》给予人们的真正科学哲学原理,也因此丧失殆尽。谁的原因?不得而知。王莽“新朝”曾一度复古,醉翁之意不在酒,亡我之心不死,对《易经》在汉初的“五经”地位不高兴,权要学问也要一边倒,这是另一个“文革"。《周易》出来后,中国政界一哄而上,“易”作为“经”就很成为问题。由于《易经》为“群经之首”,那么,如此一来,中国的经书典籍作用在哪里?我们不能不思想思想。本人认为:此事非华夏人所为,是外族的利用。利用汉刘歆不懂政治,王莽不懂学问,曹丕不懂学问,王弼不懂政治,阴差阳错,在权力纷争中搅乱了政局、文坛的结果。

《易经》起源于古泰壹氏(东皇太一、太极),非盘古氏。混沌未开,天地不分,人何以识?只是天地一统,方有下文。古书称泰壹氏“开图挺纪,正神明之位”。盘古只是历史的,过去的,是斗争中走向统一。泰壹后,为避免混沌,要辩识它,掌握它,不能再在混沌中吃亏。泰壹氏重自然界,尤其是日出日落,阴晴变化,以便下一步实际行动。伏羲氏重太阳晴天,少昊金天氏俱是这样的部落酋长。曦和曦仲只是大臣,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当都是泰壹氏系列。夏有易氏部落是泰壹氏嫡姓,他们对自然界天象的观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看天行事,替天行道,故辑出《易经》,甚至古中山国君易尚(姬尚)进一步著作了古政典《尚书》。泰壹氏重自然界天象,都有大成果。在物人上却逊色了多。即使小说如明代许仲琳《封神榜》的柏鉴,为古天子国大庭氏、庭坚氏之后,是轩辕黄帝元戎,为小说中统领三界365位正神的清福神,但是却是死后事。伯翳伯夷成绩不大,伯益管山林,政以可人,但为启所弑;易牙为齐王雍巫,也是人事,为维护传统王位,不为人所理解。易牙或是易姓几经沉浮后讲《易经》用《易经》佼佼者,曾在齐国主张长子继位,虽然为政失败,但其国家终归规矩了点。以后的易姓多在武政。文政如宋礼部尚书易祓,著《周易总义》,收入清《四库全书》中,研《易》人称“多有发见”。然易姓在泰壹氏,前为伏羲氏,是对的。但研究《易经》成绩,易姓并不突出,甚至近代名人如清末政客兼诗人易顺鼎及其诸人,还不主张易氏家族弟子研究它。人有血脉,物有种群,人类应该有个宗本,一般地是本于天象自然界为先,正如哲学上有时间,就有空间,时间空间共在。认识了时间,自然界就在我心中。就认识论来说,物人在自然界天象如时间思考上是重复的。要真正认识世界,要回到它的本体,找到认识上 的制高点。这样,方能回到人类思想的理性。应该说,《易经》体现了人类的本质,是人类思维形态的主体,易氏族(阴阳二合)应该是这个族群的最先感受者,觉应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易为日月,象阴阳也。”或是易姓族群在古代的部落图腾。人类总得有个主体民族,如白种人英美德等。只是自然界的变化,大家都差不多罢了。这需要仔细考察一下。人种d发展,不得不从素质、遗传基因、先天条件出发,谁不希望人人都似神仙,“环球同此凉热”?多惬意!同时,有族群总体发展很快,就中国来说,张、李、王是也,当然,数量也是一个因素。

这里,补充一下,《易经》重阴阳,并不是绝对二分法(有别章详解)。明代敕撰的《永乐大典》残卷20648卷引赵善云“易之作也,以示人做君父者也”,又说“正名曰易”,这都是在告知人们如何有主体,如何成事业。阴阳学与人无优劣,阴与阳并不是单纯地天与地,上下,男人女人,而是就事情言。讲得过份点,只要完成了目的,就是阳,再下也是阳,死了也是阳,你是女人,完成了目的,也是男人。《易经》并不如《易传》始终有高低,到处二分,是教条主义的,是不完全的。女人不必悔,劣势不必低,事情来了见高低。互惠互利的事情谁不做呢?这是易学上要特别注意的普遍问题。

                      春秋齐国“食神”易牙图览(图自百度)

           

              纪元2017128日农历丁酉年冬寒旬日易律夫撰于易斋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卦术
《周易》介绍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易经原本是古代兵法
王先胜:揭开易学界的神秘面纱——当代中国易学研究反思录(一) - 国学之窗[李守力博客专栏...
周易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