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可坐视德国覆灭,日本也不进攻苏联

二战期间,全球权力的均衡被打破,法西斯的铁蹄踏遍了欧洲大陆。德国在东线投入大量塔克部队和数以百万计的士兵,试图一举击溃苏联。

然而,在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同样身为轴心国的日本并未选择从帮助德国进攻苏联,反而挑衅起远东的美国。这一选择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也影响了后世的世界格局。

苏德战争

在二战时期,一场规模浩大的冲突在东方战线上演,这就是著名的苏德战争,又被称作卫国战争。这场冲突于1941年6月22日爆发,随着纳粹德国对苏联发起了违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突袭,即恶名昭彰的“巴巴罗萨计划”,并一直持续到1945年5月9日,以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告终。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苏联和纳粹德国两个军事强国进行了一系列血腥的对抗。德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其势如破竹般迅速前进,包围了苏联的多个城市。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全力抵抗德国的侵略,而这为日本向北扩张提供了绝佳的时机。

到了1942年12月,斯大林格勒的战事达到了高潮,德国请求日本发起对苏联的攻击,然而,日本由于自身的军力问题,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尽管德国后来再次多次请求日本参与对苏作战,但始终被日本所拒绝。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战略上看似有利的情况,日本为何还是选择放弃进攻苏联呢?

中国战场牵制

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日本的扩张主义野心促使其制定了所谓的“北进政策”,这是一项以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为目标的战略计划。然而,日本意图通过中国作为跳板来实现对苏联的军事行动。不幸的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迫使日本将其主要陆军力量投入到了中国战场,导致日本在对苏联的军事行动上力不从心,进而使得其北进政策难以实施。

毛泽东曾经深刻指出,中国的抗战并非仅是国内战争,它牵涉到整个东方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毛泽东同志强调:“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

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国际社会是相互支持的。全世界支持中国的同时,中国的坚持抗战也在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中国的持久战斗不仅有效遏制了日本的北进、南进、西进及结盟战略,还为苏联、美国和英国等盟国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共同对抗法西斯的侵略。

中国的坚强抵抗不仅保护了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显示了一个国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苏联的军事实力

苏联素有“战斗民族”之称,这是世界各国公认的。1939年,日本与苏联在诺门罕发生冲突,日军吃到了苦头,对苏联的军事实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战争初期,日本曾试图与苏联建立友好关系,以避免东线战场的冲突,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希望能够专注于南方扩张,并避免同时与苏联和美国开战。

然而,由于苏联对日本的北进企图表示担忧,以及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冲突,双方在1939年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正式确立了中立关系。但这并没有改变彼此之间的敌对态度,双方仍然保持警惕,并在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

在战争进程中,日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改善与苏联的关系,但苏联则坚持保持中立,并在1941年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进一步削弱了日本在苏联问题上的谈判立场。

随着德国入侵苏联,苏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对日本的警戒加深,将更多的兵力调动到东线,以应对德军的威胁。而日本则在南方展开了太平洋战争,进一步与苏联形成了对立。

不靠谱的盟友

尽管日本与德国建立了轴心国同盟,但在战略层面,日本对德国的长远计划持保留态度,当然,日本也有自己的“私心”。大家各自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导致所谓的同盟名存实亡。

美国的经济制裁

在1941年,美国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这是对日本的经济打击,迫使日本不得不寻求新的资源来源。石油是日本战争机器的关键能源,对日本的军事行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侵略行为以及与德国、意大利签署的《三国同盟条约》,美国决定采取行动限制对日本的石油出口。

具体来说,在1940年7月和10月期间,美国先后对日本实施了航空燃油、铁和废钢材料的禁运。这是对日本侵占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的回应。然而,这些禁运措施并没有迫使日本放弃其侵略行动,反而加剧了日本对新的资源来源的需求。

为了满足石油需求,日本开始寻求其他国家的资源。首先,他们将目光转向荷属东印度群岛,这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殖民地,被认为是满足日本需求的潜在来源。然而,荷兰殖民政府拒绝了日本的请求,并与美国合作,冻结了日本在该地区的资产,并取消了与日本的石油合同。

面对资源短缺的压力,日本继续向其他国家寻求资源。他们与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以确保从苏联获取资源的稳定供应。然而,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停止了对日本的资源供应,使得日本再次陷入资源危机。

最终,这些资源短缺和禁运措施成为日本对美国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石油禁运是迫使日本寻求新的资源来源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日本与美国交战的直接原因之一。

东南亚丰沛的资源

在二战背景下,东南亚地区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成为了日本的首选目标。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的外交和军事策略中,提出了“北进论”和“南进论”,其中“南进论”主张将开拓殖民重点瞄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这一策略得到了日本海军的强烈支持,因为东南亚不仅有必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同时也是通往大洋的要道。

日本在1930年代依赖进口石油,其中大约80%来自美国,而10%来自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当时,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产量约为日本的20倍。在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得了俄国库页岛南部,发现了萨哈林油田,成为日本战前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但这些资源无法满足日本迅速扩张的军事和工业需求。

随着日本的扩张政策和对外侵略行为的加剧,特别是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国家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和贸易限制,其中包括切断石油和橡胶等战略资源的供应。这一系列制裁严重威胁到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战争机器的运转。

为了摆脱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并确保其战争努力的持续,日本将目光转向了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东南亚地区包括了如缅甸、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它们拥有大量的石油、橡胶、锡、铁矿等资源。特别是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资源,对于日本来说具有无法替代的战略意义。

因此,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也迅速向东南亚地区扩张,先后占领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群岛、缅甸等地。通过这些军事行动,日本试图控制东南亚的资源,并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以实现其自给自足的战略目标。

美国的太平洋战略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存在对于日本来说确实构成了一种战略上的威胁,这在二战期间体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日本的扩张策略旨在确保其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控制,特别是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不得不面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就是日本扩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障碍。

对日本而言,美国太平洋舰队不仅是军事上的威胁,也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制约力量。1941年,美国对日本实施石油出口禁令,这对资源匮乏的日本构成了严重挑战。为了确保对资源的控制,日本认为必须尽快摆脱美国的威胁,确保其南侵政策(即向南亚和东南亚扩张)的顺利进行。

因此,日本选择了先发制人的战略。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企图一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力,从而为其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争取时间和空间。虽然珍珠港的偷袭在战术上取得了成功,摧毁了多艘战舰和飞机,但关键的航空母舰没有在港内,因此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反击能力并未完全丧失。

珍珠港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全面参战,美国的工业实力和军事动员能力很快就将战争局势逆转。美国太平洋舰队在中途岛战役中取得关键性胜利后,逐渐获得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开始了对日本的持续反攻,最终导致日本的投降。

结论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战略选择是经过多方面权衡的结果,其中包含了对当时国力面临的挑战、对盟友德国战略的不信任,以及对苏联军事实力的敬畏。而这一选择也反映了日本高层缺乏长期的战略远见,最终没有能够成为改变战争走向的关键力量,反而导致了自身的覆灭。

参考文献

《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不打苏联,反而斗胆打美国
日本在二战中,为何敢发动太平洋战争?
日本进攻美国真的是犯傻吗?日本:一是为了报仇,二是为了东南亚
二战时日本为何要偷袭珍珠港? 干掉美国只是人们的误读
二战期间,日本为何最终放弃“北进”:日本也不想,可实力不允许
《日本侵华战争战略分析》第22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