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学生自己成长——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

让学生自己成长——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

课题名称: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主持人:薄俊生

课题核心组成员:黄忠平、洪榴、沈春媚、魏芳、周振芳顾丽芳

研究时周期:2006年至2011

结题时间:2011610

公开出版(发表)的主要成果:(1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薄俊生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4月版;(2《江苏省特色教育论丛(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卷)》,薄俊生编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11月版;(3《学一生有用的语文——小学语文发展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薄俊生), 《人民教育》2007年第22期,《让学生自己成长》(薄俊生黄忠平、洪榴等),《江苏教育》2009年第9期,《发展: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发展性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薄俊生),《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5期,《发展性课堂: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薄俊生),《特色教育探索》2010年第3期,《发展:让课堂独具魅力》(周振芳),《江西教育》200912合刊。

二、课题要解决的主体问题

(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发展的观点是现代教学观的主要观点之一。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发展水平。课堂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改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体现了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校教师通过各种培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目标,但是如何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在操作层面体现发展观,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健康的发展?很多教师正在认真地研究着,探索着。我们也进一步认识到,教师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为教学而付出的,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师生生命的质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

据此,我们提出了研究课题,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改变过去教师为中心、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形态,搭起现代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员、全面与主动的发展,并使这种发展趋于最优化与可持续,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着“基于校本”的研究理念,我们致力于打造学校特色课题文化。我们在认真审视校本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将以“发展”为总的价值追求,形成具有鲜明校本特色与个性文化的课题成果。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致力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打造科学、和谐、高效的优质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学习,自主成长,实现和谐快乐的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学校教学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各学科课堂评价体系,寻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符合“发展性”要求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3)通过校本研究和专家引领等途径,整体提升老师的文化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建设学习化教师团队,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的教师幸福指数和生命质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研究带动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营造群体性研究氛围,形成学校的课堂文化、科研文化,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高平台上的内涵发展。

2.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特质的研究

2)“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3)“发展性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关系问题的研究

4)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

5)课堂训练点的挖掘和落实的研究

6)“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研究

7)“以内养外,以质论教”的研究

8)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1.学校工作课题化。以“课题化”的思路整合和开展学校工作,在做中思,思中做,克服实践的盲目性、研究的随意性,不断提升实践品位,不断丰富研究内涵。①以问题为起点。增强问题意识,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课题,确定各自的子课题。②以课堂为立足。以理想课堂建构为目标,以贴近“地面”的草根化研究为主要方式,加强日常课堂教学行为诊断和反思,注意收集各学科课堂教学典型案例,进行典型案例的专项剖析。③以发展为目标。让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自我意识;让教师获得发展,发展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改变行走方式,享受教育研究快乐;让学校获得发展,通过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建构新的课堂教学范式,培育学校课堂文化,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2.课题管理网格化。建立并健全网络化课题管理系统,理顺主课题与子课题、项目课题与学科课题之间的关系,找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点。①学科课题与项目课题相结合。根据“发展性课堂教学”的总要求,建立并修订和完善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各学科的学科课题。根据“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要求,制订好项目课题,并根据课题研究的新进展,不断修订和完善项目课题。②学校主课题与个人子课题相结合。要求每位教师参与到“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学习课堂教学理论,把握“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实质和内涵,理解“发展性课堂教学”与新课程之间的关系,制订好《个人教科研计划》,认真实施,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③分散研究与集中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日常化,把研究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之中。增强研究意识,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作为研究对象。定期组织集中研讨,通过课题宣讲、课题活动、论文交流、结集出版研究成果等形式,进行课题培训,共享研究成果。

3.教研科研一体化。教研部门教科部门共同参与课题研究,通力合作,以“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①打开联系通道。找到工作的结合点:定期开展中心组活动,探索课题内涵,把握课题研究的新走向。把日常课上成研究课,利用教研活动进行课题培训,明确学期研究重点。组织课堂观察,开展案例征集活动。围绕“发展性课堂教学”,对案例进行分析提炼。②突出各自重点。教研部门重点进行学科课题的研究,按“六认真”的要求和“课前集体磨课、课中一起听课、课后专题评课”的操作程序,在学科上形成发展性课堂的操作策略。科研部门重点做好项目课题的研究,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举行沙龙论,组织全校性的典型案例征集评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提炼。③实现共同发展。通过“一体合作”的工作机制,互相合作,互惠互助,提高工作效率。课题研究因此有了具体的内容,教研活动也得到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研究水平得到同步发展。

4.研究过程校本化。以学校自身为立足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方式。①广开言路。定期举行课题沙龙活动,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持。举行课题论坛,论坛有鲜明的主题,配合现场论坛,在“邑学网”发展性课堂教学专题讨论区上展开进一步讨论,上传专题博客,每月组织一次优秀博客评选。校刊《师语》刊登教师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为教师提供发表论文的机会。②开掘资源。组织骨干教师挂牌展示,认真组织课堂观察、反思研究,探索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规律。开展名师引路活动,组织观摩研讨,引进校外资源为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服务。③搭建平台。组织咬尾课、同题课、展示课、交流课,不断推出精品课;组织教师外出借班上课、外出专题讲座,同外校同行切磋交流,疏理思想,催熟经验,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④深度推进。明确“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总目标,加强理论学习,加强课堂观察,加强实验研究。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展示活动,邀请专家来校指导。不断推出新成果,整理和出版“发展性课堂教学”论文集和专著。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举措

(一)实践“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学一生有用的东西”为核心思想,在确保教师主导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对学生这一课堂教学的主体的地位进行重新确认,强调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缩,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情”(学习水平)和“生况”(一生状况),从学生的现实基础出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服务。“少教多学,以学论教”旨在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上面,以学生的“学”要求和评判教师的“教”。具体内容包括:

1.缩短教程,增加学程。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讨论时间、回顾整理的时间。教师要精简教的过程,讲究教的方法,通过“教”的优化,确保“学程”。其一,给学生充分接触教材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充分准备,充分预习。其二,给学生充分思考酝酿的时间。提出一项学习任务(问题)之后,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准备,充分经历过程。其三,要给学生回忆巩固的时间,在第一时间内充分讨论,消化吸收知识。其四,把教程和学程统一起来,教程中融进学程,“学”渗透到“教”中。采用学生互改作文、学生设计练习、学生上台“执教”、学生评价课堂等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2.简化教的内容,丰富学的内容。教学不当,教的内容有可能会挤压学的内容,教师多教非但不能带来学生多学,反而有可能导致少学。①改耙地式为散点式。选择内容要点,通过“点”的优化,发挥“点”的联带、辐射、深化等作用,获得以点代面、以少胜的教学效果。②改单打式为组合式。把相关的知识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组合效果。这样的教学费时少,效益高,教得少,学得多。③改流线型为编织型。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较复杂,他们的学习常常滞后或者超前于教师的课堂安排。教师不能光顾埋头走路,还应抬头看路,和学生走在一起,关注学情,有“回头看”的意识,在不断调整中组织教学。

3.追加教的投入,减轻学的负担。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教师做好了“加法”,学生的负担才能切实得到减轻。教师要想方设法找到一种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的途径。①准确把握教材,抓住重点,破解难点,揭示疑点,克服盲点。在对教材有一个基本把握的基础上,从两个视角加以审视:一个是自己的视角,另一个是儿童的视角,最后还要从教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材,解读出教学意义上的对教材的理解。②下好细心体察的功夫。学生在变化,学生处于一个怎样的学习状态?要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潜心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相应的指导。③练好“课外”功。“功夫在诗外”,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夯实教学基本功,拓宽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教学作一生的“准备”。

4.淡化教的痕迹,突出学的地位。好的教学符合自然之理,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无痕”的。在无痕的教学中,学生才会有真切自然的流露,才会有精彩的个性化的表现。①无华之法。花俏的方法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形式上,而忽视了学习本身。一些简单的方法历久弥新,永葆生命活力。适切的才是最好的,适合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走进无痕的境界。花俏的方法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形式上,而忽视了学习的内容本身。②无声之导。培养安静思考的习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一个手势,学生心领神会;教师的一个表情,学生心有灵犀;教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心有所悟。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情感的通道。

(二)立足“以内养外”,让学生自己成长

所谓“内”,就是学生的内在素质,包括基本的知识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完善的智力结构、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学习习惯。这些素质要素对于学生来学“一生有用”,可能所学知识已经遗忘了,但是伴随学习过程获得的知识痕迹(知识结构)、情感态度、心智变化、能力发展都将积淀于学生的素质之中,对于人一生的成长都在发生“效用”。具体内容包括:

1强基固本,夯实基础。房屋的地基应该建在坚固的混凝土上,才能越造越高,不会倒塌。学科知识的大厦也应该建在坚固的知识混凝土上,而不应该建在沙滩上。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性: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地基打得不牢固,导致以后教学的被动,以后的学习常受“基础不牢”之累,以后得花更多的时间来补这一“课”。

2.用好内力,自主学习。第斯多惠所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见真理。”课堂教学作为有目的有组织的积极促进人发展的活动,要利用好学生天性中的“生长力”,让他们自己成长。一次次的教学不应该是一次次劳动的重复,而应该是一次次全新的体验,学生的“内力”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得到得高,学得越来越聪明。课堂教学中要多一点“你是怎么思考的”“请说一说你的想法”,让学生回顾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亲历建造大厦的过程,知识大厦对于学生才有意义,学到的知识才会一生有用。

3.培育情感,发展兴趣。情绪状态是一种无孔不入的力量,影响着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总是在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教师,喜欢学科。一个学生落伍之后就要补课,补课先补“心”,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让学生产生对学科的良好情感。给学生的心灵播下学科兴趣的种子,这要比任何其它工作来得都重要。如果学生对某一门学科有了感情,那么这门学科的教学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有了学科兴趣,学生就愿意在该学科上多花些时间,该学科的学习也不会太吃力,他们有可能在那门学科上出成绩,他们走以后还会继续学习,继续研究,继续出成绩。

4.增强自信,发展自我。调查发现,优等生自信心普遍比较足,他们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他们相信自己能行,他们不怕挑战,甚至总是在寻挑战自我的机会,在挑战中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而一些所谓的后进生,自信心不足,就是有把握的事,也不敢说“我能行”,常处于“力有余而心不足”的灰色状态。发展性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增长信心的机会。往往一次成功的体验会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学生是由成功走向成功的。一篇作文发表了,学生对写好作文充满了信心,有了信心,作文自然会好上加好,进入良性循环;一次普通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生的小手就会在课堂上频频举起;一次考试有了进步,学生对于考试就不再害怕了,甚至盼着什么时候再来“进步”一回。

(三)建构操作范式,把理念化作行动

结合现代教学理论,按照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和要求,提出各学科的共性要素,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课堂教学,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框架。在此框架内形成具体的教学课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前置学习阶段、课堂学习阶段、延展学习阶段。

1.前置学习。

前置学习是处于课堂学习之前的自主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阶段,包括知识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前置学习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前自学,在自学中产生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做好预习准备。在提出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照顾到学生个性、能力之间的差异,给予自主选择的余地,让学生做好选择性的预习作业,预先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提出若干学习问题,

2)做好资料准备。从网络和课外读物中去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在课上交流环节中集中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养成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3)做好心理准备。预先接触教材,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关注,做好知识的准备;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预先进行思考,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对学习目标的预设,形成良好的学习期待。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主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自主学习,紧紧围绕教材,达成课堂教学各项目标。具体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目标呈现。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板块,组织板块型教学,以“自主练习”的方式出示自主学习的内容,并提出相关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环节二:自学达成。按照课堂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独立自学教材,在此基础上完成“自主练习”,并进行独立检查,做好交流前的各项准备。

环节三:互动交流。围绕自主练习,先进行小组学习交流,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上台交流,并以提问的方式实现多向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做好组织和引导。

环节四:评价学习。以生评和师评等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肯定其合理之处,提出学习建议,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环节五:内省学法。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思路整理、反思日记等方式总结和归纳学习方法,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不断优化学法,学会学习。

3.延展学习。

课后的延展学习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是发展性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展学习包括完成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拓展,形成总体学习评价,重在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1)完成课外练习。精心设计课外练习,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通过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2)进行学习拓展。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课外书目,做好课外阅读笔记和摘录,并在班上集中展出学生的课外读书笔记,进行交流。

3)组织学习评价。由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课外延展学习进行评价,做好评价记录,以此引导学生,使课外延展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四)调配课堂元素,用价值引领课堂

按照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结合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特点,给课堂提出新的要求,调配合理的课堂元素。

1.师生关系:对话、协作、服务。确保学生课堂教学上的“主体”地位,克服传统课堂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增强服务意识,变主宰为主导,变支配为对话,建立协作型师生关系。指向学生的发展,以互动的方式展开,走到学生心中,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赢得学生的信赖。

2.教学准备:主动建构、经验共融、智慧共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止走向动态,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变“搬运工”为“设计师”。克服“流线型”设计机械有余、灵活不足的弊端,采取“板块型”设计,给课堂教学留有临时调整的空间。课堂跟着“人”走,而不是围着“课”转,使“以学为主”得到很好的落实。集约集体智慧,在独立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选择、陈述、互动、完善”四个环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通过共同研读教材,交流设计方案,实现经验共融、智慧共生、资源共享。

3.预习指导:自主选择、充分使用、积累传承。掌握学生的“已知”,了解学生的“欲知”。精心组织设计预习,找到发展的基点。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教材,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并及时批改预习作业,做好相关记录。课堂教学基于学生的预习,采纳学生的意见,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使预习成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4.课堂结构:取舍得当、留作空间、动静结合。由“关注课”变为“关注人”,由精心“密植”变为自由“抛秧”,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以“学”为主线安排学习内容,把“教”与“学”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①教学内容有所选择,简化教学头绪,实现教学的低耗高效。②教学时间动静结合。给“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自主练习,回顾教材内容,整理学习所得,或提出新的问题。③教学有所放弃。“一课一得”,该“得”的地方要实实在在地“得”,突出重点训练目标。

5.教学方式:顺学而导、因导而学。改施教型方式为导学型方式,把“学”放在教学的突出位置,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学习。导学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认真研究学生的“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组织教学、实施评价。①导学程。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流程,顺学而导,因导而学。②导学法。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经历知识习得的过程。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并把学习方式运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③导方向。对于学生自主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教学目标的深处

6.练习设计:多样、复合、开放。练习是巩固所学内容,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好的课堂练习整理所学内容、强化课堂训练,甚至还可以弥补课堂上的某些不足。练习设计要由单一变为综合,由课内走向课外。有效的课外练习不仅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是“独立学习者”作出决断、提出问题、进行比较、提高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必要的经验。好的练习有助于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7.学习评价:激励、诊断、改进。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向善的,都有发展的可能性,把学生当作成长中的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发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①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②让学生获得激励。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多地从激励的角度去考虑,通过评价,评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从而获得发展的动力。③给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该往哪里走,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的发展之路走得更远。

8.资源开发:拓展、筛选、整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广阔的观察视野、丰富的知识背景、完备的知识结构,还要具备收集运用资源的能力。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①多方拓展。利用学生的个体经验,触发课堂教学的灵感。根据教学需要查找并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成为资源的开发者,让他们自主选择、收集、整理、开发教学资源。②筛选整合。按照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有机选择和整合教学资源,按照“定向、选择、整合、检验”的操作程序,让一些重要信息资源进入课堂,使各种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所形成的理性认识

(一)课题特质的把握

所谓“发展”,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人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一个人只要在进步,只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就意味着在发展。“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比较的结果。可能与同伴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同自身原来相比有了提高,有了进步,就意味着在发展。人的发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知识的不断积累,伴随知识习得发生的能力变化;心智的不断完善,好奇心的呵护;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会学习)等等。发展是贯穿人的生命成长全过程的心智变化,一个人在入学之前就开始发展,在完成学业之后还将继续发展。人的发展有其自然发展的一面,还有在外在影响力作用下的人为的一面。发展是内外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两方面的力量平衡、协调、和谐,才会进入了比较理想的发展状态。

“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一生有用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永远在登山,永远在寻找,永远在播种、耕耘、收获,从已知世界迈向未知世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前的预设在进行,课堂的生成在演绎。“发展性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理想发展状态为目标,是使命与任务的统一。“发展性课堂教学”是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让学生既有良好的现实发展状态,又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是发展当下与发展终身相统一的过程。“发展性课堂教学”将基础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的框架之中,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体现一种胸襟,一种境界,是根植现实土壤的对教育理想的诉求。

概括地说,“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特质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立足学生现实发展的起点,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自我发展力,通过创设和设计有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学习情境,开展本真、本我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核心理念的形成

五年时间的研究,我们不断提炼,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观点和认识。其中,“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三个核心理念是:

1.为成人,非成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长,而不是仅仅为事情的成功。事在人为,有了人的成功,才会有事的成功。“成人”是“成事”的先决条件,成长比成功来得更为重要。“成事”的教学,人围着事转,人居于事的外围,教学可以无视人的感受和需求,按照人以外的目的“塑造”受教育者,人居于被动的地位。“发展性课堂教学”超越成绩,超越成就,只有获得了成长,才能获得成绩,获得成功。在发展性课堂教学中,人居于首位,一切从人出发,心中有人,目中有人,通过教学影响人,发展人,它不仅关注学生今天的得失,而且关注学生明天的幸福,为学生生命的全程发展奠基护航。

2.重应世,非应试。学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相处、学会创造……获得社会化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偏面性在于,教学活动围着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人的应试能力得到了增强,但是其它生活本领必然会受到影响。发展性课堂是在全球化理念下的新课堂,它与沸腾的社会、缤纷的世界联系在一起,它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克服考试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本领,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应对内外部世界各种挑战的本领。

3.似农业,非工业。教育不是制造,学生不是标准件,“发展性课堂教学”似“农业”,非“工业”。发展性课堂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知识习得的规律,按规律办事,考虑到人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强调人的发展的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性课堂教学“师法自然”,是充满田园风光的课堂,是听得到花开花落声音的课堂。它不像“工业”,以刚性的生产方式制造符合标准的产品,而是顺应自然,讲究和谐,体现“柔性”一面,倾听自然的声音,和合自然的节律,以渐行渐进的方式展开,给人润物无声的影响作用。

五、课题研究产生的成果与影响

(一)理论成果与影响

五年来,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反思课堂,撰写研究心得,不断收获研究成果。近三年来有30多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薄俊生校长撰写的《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发表于《人民教育》2007年第22期;魏芳老师撰写的《追寻发展性课堂教学的本真》获2007年“师陶杯”一等奖,并入编论文集;《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发表于《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周振芳老师撰写的《发展:让课堂独具魅力》发表于《江西教育》2009年第1期。另外有数十篇课堂教学研究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5期刊登薄俊生校长的文章《发展: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文章阐述了发展性课堂教学在语文学科的认识和实践;《江苏教育》2009年第9期,以“让学生自己成长”为主题刊发一组文章,介绍我校发展性课堂教学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发表成尚荣、孟晓东的文章,成尚荣认为:“常熟市实验小学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建构的决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价值定位和价值追求。”“‘发展性课堂教学’对‘发展’的价值定位及其解释,的确是比较鲜明的,也是比较具体的,同时也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江苏省特色教育论丛(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卷)》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

(二)实践成果与影响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定期组织市级以上课题展示活动,邀请兄弟学校教师、领导,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来校指导,展示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推动课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200612月组织首次课题观摩研讨活动,六位青年教师展示了课题研究探路课。现场论坛以“走进发展性课堂”为主题,用故事生动表达对“发展性课堂”的初步理解。20076月,举行开题论证活动,薄俊生校长执教《狼和鹿》,用精彩课例诠释“发展性果堂”的理念。现场沙龙围绕“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问题展开。彭钢所长对“以‘发展’为价值追求,形成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与个性文化的课题成果”表示赞同。200712月举行课题汇报活动,活动展示了《九色鹿》《解决问题策略》语数两堂课,并就“学习方式”展开现场沙龙。王一军副所长作了《有效教学的设计、实施与改进》的主题报告。200811月,举行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少年王冕》《认识整万数》语数两堂课体现发展性“学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课题沙龙以“我在课堂上进步了吗”为,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展开,薄俊生校长作了题为《学一生有用的东西》的中期汇报。20093月举行专家论坛。中央教科所实验中心高峡主任、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彭钢所长,以及省市教育局科研院所专家领导、华东师大福建师大高校教授、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媒体的编辑记者、兄弟学校教师,共三百多人参加了活动。《如梦令》《搭配规律》语数两堂课精彩展示,薄俊生校长介绍了《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行动指南》。200912月,以“习惯培养”为研究主题,再次举行专家论坛,《珍珠鸟》《找规律》两堂课以学习习惯培养为重点进行了展示,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成长”的课堂理念。薄俊生校长作《习惯:重要的发展力》专题报告。一次次活动,一次次展示,一次次提升,一个个清晰的胸印记录着课题研究所走过的路。每一次活动,都进行了课堂展示,不断揭示课题的新内涵。从“走进发展性课堂”到“让学生自己成长”,思考和实践在逐渐走向成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教学讲座二之七(新课改下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结项报告书
问题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灵动课堂总结报告
2013年度东关中心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比方案
书记校长谈|教师培训“三部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