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筑基

   练太极拳架素来很少专习桩步,其功力长进,祇能与演练的勤惰成正比,因之下盘沉劲增进甚缓。下盘根不固,观其演架,则有漂浮松散不实之感。虽练有多年太极拳纯功,一旦和人试手,又每苦下盘不稳,易受人牵动而感挫折。愚以为可将拳架之单招提出专练及定式桩步,经合度的身法桩步训练,可加速培养出下盘的重心稳定,进而增长沉劲,与演练拳架可谓相辅相成。早年曾就站桩是否增长沉劲一节,求教于 潘师,先师明训:「演练陈氏太极拳架,即是一种活桩步,练到相当程度,气沉丹田,自能慢慢地培养出松活柔韧的沉劲。站桩则为一定步桩,在正确的要领习练下,确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惟祇习练站桩,不练拳架,则恐有下盘稳固,腾挪不灵之虑,若于演练拳架之余,兼习练站桩,则相辅相成,并无不可」。

  意拳王芗斋先生云:「基础训练,须先依据桩法作起,将全身间架,安排妥当,使身体端正,意念空洞,从静的状态中去整饰神经,调息呼吸,温养筋肉,使细胞自然的发动力由内而达外,通畅全身。如此筋骨不练而自练,神经不养而自养,尤须用意体察其细微动静。工夫一到,当知如此一站,大有无穷之妙用,应先致力桩法」。

  先师曾就混元桩的看法:「关于王芗斋的混元桩资料,其理论重点,在于一切行动,听之于心,心即是我,我欲应敌,形即随之。及一静以应万变,而变出于本能。此即太极拳之心静用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静中触动、动犹静之意。其所谓而变出于本能,亦即陈鑫所谓吾人秉受于天之本来之元气,所谓太和元气,所谓中气,也就是人的本能。至于六法,王氏扬弃了着法套数,但仍有两人对练的方法,并且与太极
拳推手相似。王氏或以为太极拳之套沉长,并且对于推手应用的技巧,似不甚相关,但王氏深知我国武艺之真谛,所以索性不要招法套数,直接以站桩方法来练气练劲,但仍以两人对练为实用之法,如此则不知不觉中仍在招法套数之中。鄙意不论何种拳法,法有不同,理则一贯,此是我国武艺的高深之处,所以亦不能不循着熟而懂劲,懂劲而阶及神明的一条正大光明的道路」。

  以上所述心得,皆是先贤早于论著中叙述详尽,祇是有些未细加研讨者,致未能从中体悟精义,进而渐臻佳境,殊为可惜。愚学略有领悟深感其重要,不厌其烦,特再述于上,希与同道共研之。最后引述    先师明朗篇作为结语。『 陈发科老师时常说的四个字:「气、塌、开、合」,我练架时把这四个字来摸索,老师说有气的地方,怎样使他没有气,要用气的地方,怎样使他些气,用几分气。怎样使腰劲塌下,怎样在该塌的时候塌;怎样使全身的劲塌而觉得圆转自如,支撑八面。怎样叫做真开,怎样叫做真合。………等拳套动作熟练以后,精神就比较可以专一,那时心意也自然能静下来。同时人身上原有的一股僵劲,经过日久的运转,逐渐化除,所谓「旧力渐去,真劲渐生。」等到动作熟练后就不须想如何动作,就可以很自然的动作了,到这个时候就可以把上面所述的陈老师常用的四个字:「气、塌、开、合」在动作肢体各部细细地体会了。不是凭空的摸索,凭空的摸索是摸索不到结果的,一定要在实质方面去细心揣摩,方有所得。「气」字………从此我明白了陈老
师所说有气是有了不好的气,亦就是着力了;有时说气不够,或欠气,指的是劲,用几分气,就用几分劲,并且与虚实有关系了,「塌」字………这个腰劲的塌是关于功力的深浅,功夫浅的欲塌不能,变了倒塌的塌了,是无根之塌,不功自败;有功力的塌腰是有坚固的根基的,丝毫不能假借的。再说塌字有时指全身的劲,那就更难了,要有了浑厚的内劲,才可显得浑身的劲道很塌实雄厚,有无敌的气慨。「开」字………
陈鑫说:「两大腿根要开,裆开不在大小,即一丝之微,亦算得开,盖心意一开,裆即开矣,不会开裆者,腿虽岔三尺宽,不开仍然不开,是在学者细心参之。」所以开要开之以意。人身的关节上面的有肩关节,下面的胯关节是上下两大关节,这两大关节开了,则其它各部份关节就很容易开。这个关节的开是要苦练出来的,陈鑫说:「肩膊头骨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可使之强开,功夫未到自开时,心说已开,究竟未开,必攻苦日久,自然能开,方算得开,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这是气势之开,在于意念;关节之开在于苦练。开还要与虚实、呼吸、缠丝劲配合;那就是开时要由虚变实,由吸变呼,运用顺缠来达到开的作用。「合」字………合也有形式的合和内里的合,形式上是里收为合,但是有时伸手在外,未见其收,可是劲是合上了,这就是内里的合了。在动作方面要合就要上下前后左右一起合住,即是肩与肩合,肘与肘合,手与手合,大腿根与大腿根合,膝与膝合,足与足合。又有所谓外三合:肩与骻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再有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之内三合,也有说精气神的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在陈氏太极拳这个合字非常奇妙的,形式上是合了,但是没有合住,尚有一些细缝没有合住,就有空隙处,易为人制。那如何纔可合住呢?就是要合时内外俱合,外形的合容易明了,内里的合,除以呼吸、虚实配合外,还要以神气贯之,始能说合就合,并真的合住,外力之来,不须躲闪,运用引进沾连之法,敌自败退,所谓不攻自破也。陈鑫说:「非但合之以势,宜先合之宜神。」此中奥妙处,全在多练体会。………所谓功夫不上身,说也说不清,要想明白体验,祇有苦练。』

  中华陈氏太极拳协会   洪涂生

  延伸阅读;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26/11/7916197_220506093.s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略谈传统鹤拳的功力训练(深度好文)
宁传十拳,不传一胯!太极拳内功之松胯法
它是太极拳八法之一,“挒劲若飞轮”,为你深度解析
练功小记73
太极拳混元桩法要领
无极桩的站法——如何把太极拳练好练深(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