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两拨千斤

主讲名家: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翰 杨式太极拳名家赵幼斌   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    少林五形八法拳名家秦庆丰   八卦掌名家张全亮
 
  “四两拨千斤”是人们对中国武术以巧取胜的高超技术的形容,也是中国武术追求的一个境界,特别是太极拳,更是讲究以巧破千斤。那么如何理解武术的“四两拨千斤”呢?强调了“四两拨千斤”,是否就否定武术的力量训练呢?还有人认为,要想做到“四两拨千斤”,本身就要具备千斤的功力。这样看来,“四两拨千斤”岂不是一个神话,武术搏击最终还是靠力量取胜?请看武术名家们对此的解读。下期本栏目的探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主持人    吴文翰:功力是武术的根本
 
    武术界有两个谚语:一个是“一力降十会”.另一个是”一巧破千斤”。在太极拳的《打手歌》中,有”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句。“四两拨千斤”这种搏击技术.并不是太极拳独有的.其他的武术拳种也讲究这种技巧.比如摔跤就讲究这种技巧。”四两拨千斤”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的意思就是用很小的力量,取得很好的技击效果。
    用很小的力量,就能战胜对方,这就需要技术技巧。太极拳本身研究的就是弱者战胜强者的武术技术,因此就更讲究技巧。但是,俗话说:“打铁还得本身硬。”如果一个人的力量绝对处于弱势,手无缚鸡之力,那么.在实战中.即便他有一些技巧.也是不能获得胜利的。武术搏击中,双方在力量上相差不多.比较弱的一方才有可能通过技术技巧战胜相对强大的对方。因此,在武术的搏击中,我们不能迷信那种“以巧破千斤”的说法,如果在力量上,一方处于绝对的弱势,那是不可能战胜对方的。作为武术,你必须有一定的力量。武术就是在具备一定力量的基础上,去斗智斗勇斗技巧的一种技术。没有一定的力量,是不行的。具备一定的力量.再通过运用技术技巧.战胜比自己力量大的对手.这在武术中是可能的。如果力量相差过于悬殊,再有巧劲也不行。比如.弱小的妇孺.面对身高力大的男子.即使妇孺会一些武术技巧.也是很难战胜男子的。这是由于力量相差太悬殊了。所以.力量在武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基础。因此,“四两拨千斤”的说法.只是在力量相对薄弱一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太极拳的训练.除了强调技术技巧外,还强调整体力量的运用,即用整体力量战胜对方。从整体力量上说,自己可能不如对手强大,但是.通过走化,造成我顺人背的局面,再用我的整体力量打击对方的局部一点.在局部上形成我强敌弱的局面,因而战胜对手。这是太极拳常用的战略战术。太极拳练习的就是这种整体的力量。在太极拳的搏击中.有战术的问题.也有战略的问题,它一般是通过走化,削弱对方的强势,使自己由弱变强.用整体力量打击对方的局部力量。这就是太极拳“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奥秘。如果一个力量处于弱势的人没有这种战略思想.不具备这种战术手段,只是拼力量.那是绝对战胜不了对方的。因此,太极拳除了练习沾粘连随的听劲外,还要练习功力。过去的老拳师们为了增强体力和耐力.除了练习拳架外.还要练习大杆子.以增强腰腿的爆发力。练习拳架也是为了增加功力,一般每天要练习三四遍.有的老拳师.一天要练习十多遍.除此之外,还要练习单式子.也叫单操。比如我小时候,一个搬拦锤就要打50次.而且是要发出力量来。根据练拳的不同阶段,对这些单操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些训练都是为了提高功力。功力提高了,体力也就提高了。还有.我们那时候要练习接手。就是对方给你一拳,你要能够反应出来,能够接住。这些都是要单独训练的,并不是每天只练习一遍拳架就可以的。这些综合练习.就是为了提高功九提高耐力,提高应对能力。这样长期训练,你才能掌握一定的自卫能力。有些老前辈把太极拳的训练生活化了.在生活中处处练拳.所以.他们的功力是非常深厚的。
    总体来说.太极拳是武术,必须有一定的功力,要有耐力和体力。离开了这些.它就不是武术了。正因为它是武术.所以就不能离开武术的规律。太极拳是在力量的基础上.斗智斗勇斗技巧.只是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和指导思想与别的武术拳种有一些区别。

[page]

 

崔仲三:“四两拨千斤”的前提是“牵动’
    “四两”和“千斤”.是两个没法比拟的质量,一个非常大.一个非常小。在太极拳的理论中有”四两拨千斤”的说法。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牵动”两个字,即“牵动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的前提是“牵动”。“牵动”这两个字是不可忽视的。所谓”牵动四两”就是破坏了对方的一定力量的角度,造成一个时间差,然后再破坏他的全部力量。“四两拨千斤”实际就是在搏击或者推手的过程中,能够非常好地判断出对方劲力的速度、方向、大小和时间.有了正确的判断,就能顺势走化.牵动对方的一小部分劲力.进而控制对方的整体力量,形成“我顺人背”,达到后面的“引进落空合即出”。所以.太极拳虽然有“四两拨千斤”的说法,但是并不否认武术的力量性练习。拳术的基本功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不仅有柔韧性练习.还有力量训练和耐力练习。如何使自己的力量符合“四两拨千斤”这个理论7这不仅要加强力量训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力降十会”,还要进行技巧训练,也就是“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的理论并不否定武术的力量练习。譬如,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就有大t"-T-子练习,实际就是为了增强自身腰胯力量,练习力由脚发的整劲的感觉。只有通过这些功力性的训练,才能在推手、搏击中,有上佳的表现。秦庆丰:功以法致用,法以功为基
     所谓”四两拨千斤”之功.一般特指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柔拳在攻防中.以较小的力量就可以破除对手的硬力、拙力,是一种借力用力的攻防手段。其实.不仅太极拳运用这一搏击规律,所有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拳法都存在这一普遍运用的技巧。例如少林拳中,当对手以右手重拳直击我面部时.这时最简易直接的方法就是以左掌向右侧拍击对手的腕部,使其冲拳的方向发生偏移,同时.我右手借势猛击对手的腹腔。从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左掌的拍击只是用了很小的力量.就解决了对方的威胁,使对方的进攻偏移.同时遭到了我的反击。因此,在中国武术的实战中.始终存在着刚与柔的相互运化,即攻防矛盾的相对转化。家父秦铁英先生曾在少林拳五形八法拳《内功心法之修习》中说:”拳法具阴阳之变.其御似阴柔之合.迎锋遇水,无状无象,隐遁失衡,内含韧化.接手相搏.存心潜意。然功之处阳刚之极,如铁穿石.显锋露刃,借势突发,外示坚刚,顿然疾猛突变。故拳战.接手之无常.进退之刚柔.力道之猛透,速战之立决.均主于拳肘之坚刚,膝足之迅猛,靠摔之脆巧,擒拿之准顺。相机以战,然体用兼备.阴阳刚柔,拳法功力,无不赖于内功法之潜习,外功法之修炼.谓之功以法致用.法以功为基是也。其内外兼修,实乃技击之学,拳立之本。”所以,武术中,无论是“四两拨千斤”.还是力道刚猛.其实战搏斗中能否取胜都取决于功法的深浅和实战经验的掌控。如果仅仅强调柔法的作用.在实战中是无法取胜的。如果仅仅强调刚的威猛,在实战中不仅难于持久,也容易自伤。所以.刚与柔的相机配合与运用,既能使战术中的“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攻防发挥作用,又能在实战格斗中抢占先机,以强有力的实力给对手以毁灭性打击。

赵幼斌:“四两拨千斤”是技法,也是劲法
    “四两拨千斤”之说是太极拳拳法的~个重要特点和基础,有一套完整和深刻的理论体系。它的含义就是不尚力胜,不去较劲,不去蛮干。与人较技,你直来我横去.你横来我截取,方圆互寓,小力胜强势。技击中的打化结合,推手中的松劲、听劲、活劲、粘黏连随.引进落空合即出.就是“四两拨千斤”之法。它突出的是技巧,是以巧取胜的战术方法和原则。
     所谓“四两”.不是只用四两力.可有“一羽不能加”之力,也可有“无坚不摧”之力.还可有“浑厚沉重”之力,这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和条件下。“一羽不能加”多用于粘连走化,劲力不卑不亢;“无坚不摧”多用于拿人于背势,劲力专注一方而发放:“浑厚沉重”多用于我劲先于彼劲,对方之劲不得出,我势固若金汤。这些都属于招势变化的巧劲,也是”四两拨千斤”之法。

    一般容易困惑的是.“四两”力究竟是多大?如何去称量它?又如何把握它的轻重?我认为:由松透而产生自然下落的劲,是松沉劲.它的质量大小.就是四两力的概念。我们可先做这样一个实验:一方将右臂屈肘平端,另一方将右手腕搭在对方小手臂上.然后彻底放松.对方就有了沉重的感觉(不是压)。这是手臂放松后向下产生的重量作用在对方手臂上.这种力的感觉就是“四两”力。此时若对方迅速收回手臂.你的手臂瞬即下落.并自然摆动.就说明你放松了。相反.对方收回手臂你的手臂没下落,或落之不速不灵.就说明你的手臂没放松,有僵劲.是浮劲.也就不是“四两”力。虽然说这种力是消极的力.但它是训练太极拳各种劲法的基础和前提,听劲、化劲、松灵劲、粘黏劲、轻重劲、快慢劲、”四两拨千斤”之劲,皆由此力训化出来。
    所以.“四两拨千斤”是技法,也是劲法,或者说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技法与劲法的融合。这种技法劲法的特点,《太极拳论》指出:”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但,“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后面又说道:“夫四两拨千斤之妙,功不及化境,将何以能?是所谓懂粘连,得其视听轻灵之巧耳。”这是太极拳“四两拨千斤”技巧与劲力的辩证关系。因此.认为单靠技巧不需要力量,或认为必须要有千斤力,只使用四两力的说法.都不能尽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之真意。
    关于太极拳“四两拨千斤”技、劲法的真意,杨澄甫宗师在《论推手》也说得清楚:“……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费力。……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若用力按人推人,虽亦可以制人.将人打出.然自己终未免吃力.受者亦觉得甚痛,虽打出亦不能干脆。反之.吾欲以力擒制太极能手,则如捕风捉影,处处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此乃真太极意也。”
    所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既不是单靠技巧不需要力量,也不是必须要有千斤力,只使用四两力,而是技法与劲法的有机融合.而且需要训练。
    凡技法都需要训练,功夫则需积累。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和随机适应能力.可采取两人攻与守、发与化等假定性和特定性的方法来训练。练太极拳的人也需要进行力量训练.但凡有助于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均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练。但太极拳更着重于通过练拳架、推手、抖杆和日积月累、水到渠成的功夫来提高内力和纯功.及至“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的佳境。

张全亮:技巧和功力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混淆了武术的“四两拨千斤”和武术的功力训练,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功力训练是为了提高武术搏击的力量.所谓“一力降十会”。但是,我们在搏击实战中,还要学会搏击的技巧,能够使用巧劲战胜对方。“四两拨千斤”强调的就是武术的技巧。武术的技巧和功力是相辅相成的。强调了技巧,但是.离开了一定的力量,技巧是发挥不出来作用的;反过来,如果崇尚力量,忽视技巧,那终究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度的。武术.特别是太极拳,是在一定力量的基础上.学会引进落空的走化技术技巧.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功力是一定要练习的,“精神气力功”,这是武术练习的要素。但是.练习武术还必须掌握技术技巧,要能够以巧制拙.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因此.练习武术,不仅要练习功力,还要掌握技巧。太极拳和八卦掌,就是在过去武术崇尚力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更强调以柔克刚、顺随走化、以巧取胜的战略战术。但是.太极拳和八卦掌也还是离不开武术所需要的力量的。所以,武术谚语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的功夫.其实就包含了功力和技巧两个方面。

  

 

点击图片进入对应日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理论 | 身体瘦小不被欺负,如何练就“四两拨千斤”
王宗岳《太极拳论》详解之七
实战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王宗岳《打手歌》集解(五)
太极拳到底能不能“四两拨千斤”?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容易误读的四句话
三读《太极拳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