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明甫:研读教材的高级方式

研读教材的高级方式

/范明甫

读书感悟

写作,让我们 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清晰、具体;让我们的经验可言说、理性化、有提升。这是《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封皮上的两句话。

写作,是教师改变教育生活方式、走上成长之路的重要标志。虽然坚持写了几年的教育随笔,但是自感长进不大,用什么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那就是要有影响,要有提升,这些好像还没有做到。带着这个困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学习。

教师离不开课堂教学,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有课堂教学效果,本书中的写教案一节里,给了我一些启示。

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即“独立备课-参考辅助资料-课后总结经验”,这些告诉我们,做好这些基本的功课,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做好充足的上课准备,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方式体现出来,是备课、写教案的实质。而充足的课堂教学准备至少要包括5方面的内容:

1.清晰明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或者学生的学习目标任务;

2.充足的教学内容或资源用以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预设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或程序步骤;

4.充分预设可能的问题及可能达到的高度,并为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5.学习目标或任务检测、评价、反馈与补救安排。

而备课的依托是认真阅读教材,如何提高备课效果,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研读教材,就是把教材当文章,围绕5个备课目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最后把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这样能有效提高备课质量。

这种方法自己没有尝试过,但今天读到这篇内容,本身就是对一种新方法的学习,有了这种方法,不妨就用到以后的备课之中,曾认真研读过教材,的确能从教材中读到一些新的思考点与创新点,为后续的教学带来创意,但用写读后感 的方式研读教材,相信能更好的思考教学重点与难点,想到更多的方法与创意,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会有更好的作用。

方法虽好,但是操作起来不容易,因为要写读后感,是需要有思考的,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当我有了这些想法时,看到了后面的内容,看来作者早就洞察了一切。

不需要每一节课都写教材解读文章,时间精力不允许,但对于难教的课,则应有意识地在备课时写一写文本解读文章,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教学设计。每学期写上三两篇,一定会受益匪浅。

这倒是真的,每学期有三两篇就可以了,就像讲优质课,每次展示,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设计,都要查阅各种资料,观看相关的名师课堂实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最直接的进步。因为要用到,所以学得更快。同时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更有针对性。

以后可以将写教材解读文章的方式来研读教材作为一个学期里其中一个目标,日积月累,必有成效。这也是本书带来的一个收获。


明甫其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个人研修规划(资料)
初中部教育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理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
小学数学教师岗位职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