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明甫:教材中的细节

教材中的细

/范明甫

教学反思

钻研教材是每一节课必须做的事情,只有充分的把握教材,才能上出相对满意的课,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作用无需多言,只是谈谈最近几天的一些做法与改变。

要参加优质课比赛,每天想的都是这些内容,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的设计,课标的把握,课件的制作,语言的锤炼,都要一点点地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教材是要反复阅读的,每一次阅读关注的点都不一样。第一次关注的是知识点,第二次关注的是例题,第三次关注的是教材中的问题设计,第四次关注的是教材中的关键词……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对教学设计都会有不同的调整。有时看到教材中的内容,才发现编写教材的良苦用心,忽然发现,书中的智慧,才刚刚领悟到一点。

我讲的课是中位数和众数,是属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而不是求平均数、求中位数这一类的技能的学习。通过几次的阅读教材,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了不少的改变。

1.课本中的关键词。在一次教材的阅读中,我关注到了文本中的关键词:分析,评价,决策,看到这些关键词,我果断地修改了教学目标。由原来技能的学习转向了发展数据意识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这也是2022版数学新课标的要求。

2.课本中的例子。我认真阅读了课本中引用的例子和设计的例题,都是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更贴近于实际,像工资待遇,马拉松成绩,店铺鞋子的销量等都是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反观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例子,有的就与学生离得有些远,我就把其中一个题目修改成了一个关于文具套装销量的例子,更接近学生。因为“真实”才是数学教学真正发生改变需要的切入点。

3.课本中的例题。例题有分析,有规范的解答过程,可以说是给学生一个样板,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答问题,这样规范的解答本身就是一种示范。

4.课本中的问题。每一个例题之后,都有相应的问题拓展,要么是方法引导,要么是问题的变式,问题更开放,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这些内容,都是在反复阅读课本后的一些改变,课本是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当真正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时,也就理解了学生要学什么,老师要教什么。学生也可心在教材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增长,所以我很欣慰每个学期初教孩子们自学课本,当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阅读课本,认真思考课本中的问题,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反倒是有个别学生,概念都是老师在教学时见过一面,从此再无缘相见。因为他既不知道老师提问的概念在哪里,即使找到了也不能流畅的读下来,根本就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了。当一个学生看着课本读概念都不流畅,那他一定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没有读过,自然学习有困难,成绩上不来。

通过自己备课阅读教材获得的改变,更加坚定了开学之后继续教孩子们自学课本的决心。

明甫其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习题课如何上?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
如何抓好初三数学总复习
我对“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运用
导学案编制规程解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