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不买保险股(二)

上一篇文章中,三元聊到保险行业的几个特殊点:

1、产品定价基于对未来的假设。普通行业通常成本相对确定,收入不确定;保险行业则通常收入确定,成本不确定。

2、定价越激进,产品竞争力越强,但未来的隐患也越大。

3、利润实现滞后,无法用一般会计准则计量。

4、保险行业利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预测值。

记住这几点对我们为保险行业定性会有很大帮助。

特别说明,下文分析主要针对寿险。

客观的说,普通投资者很难读懂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利润表为例,要读懂保险公司的营业利润,最大的难点在于营业成本中的重要科目“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关于“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复杂计算方式,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参考雪球大V东先生的《读懂保险股》一书第三章。

三元在此希望以一个极简的案例展示复杂计算背后的目的。

依然借用东先生在《读懂保险股》一书中的案例:

资深代理人小赵所在的公司承接了这样一份趸交保单,一次性收取了东先生28514元保费,并承诺于第20年初返还东先生5万元。因为保险合同非常简单,不包含其他保险责任,我们很容易计算出这份保单的预定利率是3%(年复利计算)。

假设在这20年中,保险公司的实际年化投资收益率为5%,当保险合同结束时,客户缴纳的保险费会变为72053元,扣除给付给客户的50000元,保险公司会有22053元净利润。

这20年后兑现的22053元净利润按照一般会计准则应如何计量呢?

三元按照相关规则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如下(计算过程略去,三元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方得要领,记录这一艰辛过程需要大量笔墨。计算本身不是目的,我们需要看清的是规则背后的目的):

表格最后一行加总的金额就是22053元,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结束后可以获得的利润值。这告诉我们,计算方式虽然复杂,但目的很明确,就是将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结束时实际获得的利润按照一般会计准则的标准体现在每一年的财务报表中。

所以,复杂的会计准则背后有一个简单的底层逻辑:保险业务本身能不能赚钱?

至于内含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结合《读懂保险股》一书和保险公司年报中的解释加以理解。内含价值与DCF估值方法逻辑高度相似,本身是用以体现难以准确计量的保险公司的价值,且贴现率假设较为保守。

那是否保守计算的内含价值就值得信任呢?与DCF估值法一致的是,不论取值如何保守,前提始终是企业能否创造自由现金流。体现在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上,依然先得评估保险业务本身能不能赚钱。

如前述案例,保险公司将这笔钱用于投资,如果实际取得的投资收益为5%(年复利),那么第20年初这笔钱会变成72053元,保险公司可以获得22053元利差益;如果实际投资收益仅为2%(年复利),那么第20年初这笔钱会变成41540元,则保险公司需要承受8460元利差损。

如果确定这笔业务是利差损,估值方法上的其他保守假设都毫无价值。

所以,对保险股进行定性分析时,我们可以先绕开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从更基础的保险公司的盈利方式着手。

上一篇文章中,三元提到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 “三差”:死差、费差和利差。如果实际经营结果优于定价假设,则保险公司盈利。从盈利角度出发,保险公司定价越保守越好

依然引用前述案例,假设保险公司未来可以获得5%年化回报,按照3%预定利率,客户需要缴纳的保险费是28514元,保险公司利润为22503元;如果保险公司激进一些,将预定利率设置为4%,客户需要缴纳的保险费就会降为23732元,保险公司利润会降为9970元;如果保险公司选择保守一些,将预定利率设置为2%,则客户需要缴纳的保险费就会增至34322元,保险公司利润会达到36730元。

同样都是20年后领取5万元,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肯定更愿意选择定价利率4%的产品,因为我们可以少交不少钱。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定价越激进,产品越有竞争力。

所以,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始终是一对矛盾体。

正因为市场竞争的存在,让保险公司定价时不能只考虑赚钱。现实情况是,只要不是做快进快出的短期业务,保险公司现金流是很充沛的,充沛的现金流给了保险公司烧钱的底气,毕竟,未来的事儿谁说得准呢?

《迷失的盛宴》一书作者有过这样的描述:

和彩电业的价格不同的是,保险的亏损会在一段时间内被隐蔽,产生一种可怕的“假盈利”幻觉,这种幻觉使得保险公司在价格战中异常“勇猛”。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虽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大笔理赔费用,但只要收入的现金高于理赔费用,它仍然会打价格战,饮鸩止渴,并以此恶性循环。

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周国端先生在《保险财务管理》一书中提到寿险公司死差收益过低的问题。由于寿险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各保险公司之间竞相压低死差收益,甚至为了吸引投保人,可能出现死差收益为负的情况(即死差损)。

死差益的大小与保险产品结构有关。保障型产品盈利以死差收益为主,但当前市场热销的保险产品多为保障较低的理财型产品,这种产品销售规模再大,能够从中获得的死差益也极为有限。

周国端先生同时也提到寿险公司的费差损过高的问题。原因也在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寿险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选择不断增加费用投入,导致寿险行业的产业效率整体低下,同时导致寿险公司普遍存在费差损。

最近保险行业有一个热词:报行合一。

受同质化竞争影响,保险公司实际费用水平经常超出产品报备水平,形成了“报行不一”的现象。

为整治这一乱象,金融监管局发布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实际经营中的费用支出应与向监管机构备案的费用假设一致。

3月1日起,保险公司与经代渠道的费用结算也被要求“报行合一”,据悉下一步个险代理渠道也会逐渐纳入“报行合一”管理。

为了达到“报行合一”的要求,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裁员降薪,尽量将更多费用倾斜于渠道。

“报行合一”的监管要求本身就暴露出寿险公司实际费用通常高于精算假设中的费用,是对费差损的实锤。

死差益低,费差损高,赚钱的重任就落在了利差肩上。

保险公司能否通过利差赚钱呢?下一篇文章我们继续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算师如何计算保费?保险公司如何赚钱的呢?
保险公司赚了很多钱?告诉你保险公司都赚在什么地方
【周末充电】保险公司靠什么赚钱?不是“坑蒙拐骗”,而是“三差”!
一张保单,让保险公司亏损800亿
读懂保险公司怎么挣钱,你会更懂投保
《西虹市首富》:开保险公司真的这么有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