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哲学、人类文明一些有意思的事

越来越相信:“读书使人进步,读史使人明智。”

在中学阶段,乃至到了大学阶段,我对政治(哲学)和历史完全不感兴趣,大学甚至还补考过《马克思主义哲学》。

然而最近大半年,读书的时候,读书总或多或少地遇到哲学和历史方面的内容,有些内容会重复看到,于是慢慢觉得历史和哲学很有意思,并且常常能让人深思。

分享几段我读到的,给我思考也帮助梳理历史脉络的知识,这些知识很多书籍上都有,合在一起看很有意思:

1

哲学那些事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搞明白到底什么是哲学(戳这里)?直到我读胡适的《人生有何意义》豁然开朗,原来哲学就是认真的问为什么?我们知道最多的三个著名的哲学问题是: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其实还有三大哲学问题:

生命是什么?

什么是意识、思想和记忆?、

宇宙是如何运转的?

正是这些看似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推动着人类一点点解开了人生意义和大自然的很多神秘。

关于哲学更有意思的是,东西方的那些哲学先贤,生活在地球的东西两端,但他们对哲学的思考,却几乎是同步的。你看: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前399年)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

老子(约生于公元前600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墨子(公元前476年-前390年)

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

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5年)

从出生时间可以看出,这几个东西方的思想家,他们对人类的思考,几乎发生在了同一个时期。

有意思的是,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斯多德的老师。而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又是孟子的老师。

谈到哲学一定会提及宗教。

哲学解决的是活着的人的意义,

宗教谈的是死去的人的归属问题。

2

人类的文明

在李录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和中国》一书中,李录把人类文明分成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0版本的采集狩猎文明,2.0版本的农业畜牧业文明和3.0版本下的工业革命为先导的科技文明。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三个文明。

采集狩猎时代为了生存必须获得食物,最初的人类,不论是资源还是工具都严重缺乏,只能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命。

今天一亩地可以养活两口人,然而采集狩猎时代400亩土地才能养活一口人。幸好人类后来通过驯化动植物,进化到了农业畜牧业文明。

有人猜想人类是在采集的过程中,试着种植一些作物发现了农作物种植得到的食物更多而发明出了种植业。

而我更愿意相信,新石器时代出现的瓶、罐、瓮、桶之类的容器,让人类储存食物成为可能,这给了人类更多的时间等待农作物的生长和结果,推动了种植业的发展。

也许是储存加速了人们驯化食物的进程,而这期间更多对他人有用的知识得以分享和积累,以及传承。

无论怎样,人类从2.0文明开始真正改造大自然,更细致的分工合作也开始出现。

而接下来出现的工业文明,才是真正的知识和技术革命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变。

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工具的发明和改进,铁器和青铜器时代都极大地提高了人的劳动效率。

后来西方的工业革命更是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今天的制造业更是成了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

3

城市的发展

谈到经济发展就免不了提到城市和城市化率。

这几天看到一张图,

看图才发现中国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很高了,甚至超过了80%。

但71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刚解放时全国的城市化率才不到10%,换句话说那个时候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是农村。

城市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城市的建设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知识、管理和经济能力。

历史上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已经是非常大,能够正常运转百万级的人口,恰恰代表着当时国家的强大。

比如古罗马城顶峰时期人口总数达到了80~130万人。没有相当高的生产力水平,是很难支撑城市化率提升的。

在城市出现之前,普通人都需要通过劳动换取生存资料,而城市让商品交换更加频繁。

城市还产生了只需要交换就能生存的机会,城市化第一次让人不用种田也能得过得很好。

这是因为工业和服务业的产生。而制造业、服务业今天逐渐成了城市的支柱产业。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徐远教授在《人、地、城》总结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是两件事:

一是农村改革解决了温饱问题;

二是农业发展释放了更多劳动力,帮助推动了工业化。这两件事共同推动了城市化。

这么看,真正推动改革开放的是解放农村的生产力。但如何充分利用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上面这些有关城市的事可能都离我们太远,与我们都相关的,恐怕离不开城市里的房地产投资。

也许随着城市化率接近80%,一个城市房地产的发展也就趋于平缓了。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也会渐渐区域平缓。

哲学、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对我们有什么用?简单小结一下:

哲学让我更加意识到思考的意义,离开了思考,活着的人似乎也就没有了意义;

人类文明让我看到储存、交流、积累和分工的意义,而这些对于个人不也一样重要吗;

城市的发展看到了技术解放劳动力,个人也一样,技能的提升可以更好的避免低效的劳动。

读书使人进步,虽然很难知道何时进步;

读史使人明智,虽然不知道在哪增长了见识。

慢慢积累,到了“奇点”就显现了。

参考文章:

生活中那些有趣的隐喻

上一篇文章:

很多时候不是输在能力,而是输在持久力

爱积累的磊

早晚积累

每天变好一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那个神奇的轴心时代
两大思想巨擘之比较:孔子Vs柏拉图
北京世界哲学大会将改变世界哲学生态
极简哲学史
轴心时代与慧智同运型教育
北京调查最伟大哲学家排名 柏拉图第一孔子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