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习文物60

张玉冰

今天我们见习一下北方式青铜器。

北方式青铜器:学术界将沿长城地带出土的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青铜器称为北方式青铜器。北方式青铜器的时间范畴甚至可以早于商代,晚到北魏时期。这类青铜器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类型上有铸雕动物的饰牌、带具和动物雕塑以及便于游牧时携带的炊事容器、青铜短剑、短刀等器物。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式青铜器的艺术表现方式及铸造工艺得到发展,透雕或平面上浅浮雕的动物饰牌占了相当比例,如浅浮雕马纹的圆形饰牌,透雕双马、双驼的方形饰牌等。北方式青铜器无繁缛的纹饰,制作工艺拙朴而不失浑厚。

透雕双马咬斗青铜方形牌饰:战国,定西县出土。长7厘米,宽3厘米。以意向化的不规则树枝为框栏,框内右马咬住左马后脖颈,左马含住右马左前腿,构造简洁,图案生动。这类器物可能是附属于革带或马具.上起装饰作用的。

青铜大角鹿:战国一西汉时期,张掖市出土,高8.5厘米,长10.5厘米。战国至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游牧民族驰骋的地方,青铜动物雕刻是他们喜爱的装饰品。麋鹿,俗称四不像。铜麋鹿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这种珍贵动物的形象。

鹰首铜饰:战国,永登县出土。高5.5厘米,宽5.2厘米。国家-级文物。杖首为雄鹰的形象,持别突出了圆睁的巨目和硕大的弯喙,着力表现鹰的锐敏视觉和攻啄习性。以鹰颈为圆銎,上细下粗,呈喇叭口状,顶部透穿,颈两侧又有对称的方孔,采用竖銎与横穿结合的方式,固定鹰首于杖端,以防脱落。所以在游牧、骑猎民族中,多有以鹰为崇拜偶像者,用鹰头来装饰杖首。这件鹰头形青铜杖首可能是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

铜鍑【fù】:战国。高约30厘米,双立耳,喇叭形圈足,饰垂鳞纹。鍑乃容器,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活当中使用的器物,后为汉人所用,发展成为军队出行时所用容器。垂鳞纹是春秋时期秦人铸造青铜器时所使用的典型纹饰。这件器物的发现,说明秦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碰撞、交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铛饰首,动物造型,北方草原上的青铜荣耀
匈奴的遗珍
最炫匈奴风
广东本地出土青铜器知多少
猎狗钻洞,发现二千年前墓葬!出土百件青铜器,为何只有一根铁矛
专题┃三地青铜齐聚云博,千年光辉闪耀春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